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我們每一個人的守護神——威靈烜赫鎮乾坤,稽首皈依城隍尊

我們每一個人的守護神——威靈烜赫鎮乾坤,稽首皈依城隍尊

文/耳九

城隍的信仰由來已久。這一信仰從萬物有靈到國家性質的祭祀,再與民間信仰相融合,逐漸演變成為中華大地上分布最廣、最貼近我們的神靈之一。

城隍的信仰由來已久(資料圖)

在道教文化與信仰再一次興盛的時候,我們有必要重新了解城隍,因為城隍可以說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直接的守護神,其護佑之廣、與我們貼近程度之深可以說是道教神靈之最了。

城隍的機構組織也是道教治世最紮實的基礎組織。雖然組織基礎,但城隍的神格卻是不低的。

對城隍,我個人一直有親近與崇敬感,無論其他宗教的神靈如何進入現代中國人的生活,都沒有城隍爺這樣一個個鮮活的神靈讓我感覺真實。

北京城隍神為明代于謙(資料圖)

畢竟城隍爺大多數都是歷史上的聖賢所化,他們與我們同宗同源,就跟家族中的長輩一般。

當然,更重要的是城隍爺和他手下的神官日日夜夜監察著普通人的生活,每時每刻守護著每一個人。這種親切感和親密感肯定要比其他的神靈更深厚。

城隍歷史

城隍祭祀歷史很久,規格也很高。在很長的時間裡,城隍的信仰與祭祀都是由國家主持的,是一個國家級別的行為。

城隍」兩個字最早出現在《周易》泰卦上六:「城復於隍」。隍在古代解釋為:無水稱隍,有水稱溝。

城隍在很早的時候其實就是護城溝渠的意思,具有守衛守護城市的功能,然後在萬物有靈的觀念下,逐漸演化為神靈。

城復於隍(資料圖)

祭祀城隍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所謂「天子大蜡八」(《禮記·效特牲》)其中的「八蜡」指的就是八種國家祭祀,其中祭祀城隍是第七種,可見其地位之高。

城隍廟最早出現於三國時期,是專門祭祀城隍的地方。唐宋時城隍祭祀作為一種國家祭典非常興盛。宋朝的時候,地方長官上任三日之內必須拜謁當地城隍。元代仍舊延續了祭祀城隍這一傳統,同時敕封安慶城隍紀信為「顯忠靈佑王」。

到了明朝,城隍信仰有了一個很大的突破。城隍信仰在朝廷的干預下成為了一個從全國到地方、系統有序的管理機構。

城隍成為了中華大地上最直接管理民眾的神靈,從全國最大的京師城隍到都、府、州、縣,再到街道鄉鎮的守護神靈「境主」,可以說無處不城隍。

城隍信仰在朝廷的干預下成為了一個從全國到地方、系統有序的管理機構(資料圖)

在道教中,城隍具有管理亡魂的作用。在超度的法事科儀中,必須先給城隍發《城隍牒》文書,才能進行超度法事。同時城隍對於陽間,則具有賞善罰惡,驅逐邪祟,興國安邦的功能。

道教城隍經典分享——《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

想要了解道教神靈,沒有比直接從經典入手更加簡便的方式了,經文基本可以解答從神靈的來源到修持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而《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就是關於道教城隍信仰的全面介紹。

開經偈篇

開經偈往往是經文開篇很重要的部分,有簡要概括經文主要內容,讚頌神靈形象、威權等作用。這篇開經偈基本說清楚了城隍的大威德與職能。

稽首皈依城隍尊,威靈烜赫鎮乾坤。

護國安邦扶社稷,降施甘澤救生民。

統轄大兵巡世界,賞善罰惡日同明。

正直公忠判生死,禍淫福善闡威靈。

虔心欽奉消災障,家道平康國土清。

真經開演我今誦,願賜恩光普降臨。

首先城隍是國家級別的守護神,具有鎮守乾坤、護國安邦的功能。其次城隍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統轄「大兵」巡遊世界。城隍爺的兵帥是很多的,並且自上而下進行調配,可以守衛到每一個人,擔任我們每一個人的守護神。

同時城隍爺的治世之道代表了道教神靈治世的普遍邏輯,根據善惡來判定生死禍福,這就是道教光明與現代的一面,具有很強的民主、法治與公正性。

城隍游神(資料圖)

然後開頭偈提醒信眾虔心欽奉城隍就可以消除災障。小到個人、家庭,大到國家、民族,城隍都可以進行護佑。不過這裡的欽奉並不是讓你祭拜獻供,而是有更深的深意在裡面,經文後面會說到。

說經緣由與禍福原理篇

說經緣由其實很重要,宣說的神靈與在場聽法的神靈可以看出一本經文中描述的神靈的重要性、職能與威德。

在這本經文中,說法是道教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地點是大羅天上七寶宮內,而在場聽經的神靈有:諸天諸地、日月星宿、三界官屬。

這說明城隍的職能與威德其實是事關三界的。城隍不僅與我們息息相關,管理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他的威德與職權在三界中也是很重要的,直接參与了天地三界的管理與運轉。

(資料圖)

然後經文著重闡述了世人受苦的原理。道家的修行與治世可以說處處體現著人本主義,它講求的並不是對神的崇拜,而是講求人性發展到極致就可以成就神性,所以道教一直都是一個很自由的宗教,並沒有類似原罪或者神靈對人擁有強權之類的觀念。

道教延伸出了「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種以人為本的道家治世原理:神靈並不是賜予者,而是有依據地進行審判與執行。在這本經文中,清晰地描述出了大部分道家經典中可能會提及的招致不幸的行為:

此等眾生,造諸惡業,沉輪苦海,奸貪恣縱,任意所為,不孝不忠,不仁不義,不恭三寶,不禮神明,小斗大秤,穢踐五穀,怨天怨地,恨雨恨風,毀謗正道,惡口傷人,邪淫奸盜,殺害生靈,致遭罪咎,永失人身。

地獄諸苦(資料圖)

所以道教的「道」會延伸到「理」,大部分的道教科儀一般先講清楚道理,給你改過的機會。說明你之所以不幸是因為沒有遵循大道良善光明的一面,而不是一棍子先打死。所以說道教是一個兼具慈悲與邏輯、道理的宗教。

城隍機構分布篇

由於歷史與道教本身的一些特點,普通信眾可能不會太清晰明了神靈的特點。而在這本經文里,城隍的機構與職能卻寫非常得清楚明白,這也可以看出城隍的職權有很強的適用性:

天下都城隍威靈、天下十三布政城隍之神、

天下各府州縣城隍之神、兩廊一十八司曹案官班聖眾、

主管天下人生死案判官、主管長生注命案判官、

主管病症疾疫案判官、主管福祿延壽案判官、

主管注生子孫案判官、主管立應見報案判官、

主管看經修功德案判官、主管齋戒殺生案判官、

主管勾押推勘案判官、主管磨看陳詞案判官、

主管風雨龍王案判官、主管追取遣送案判官、

主管胎卵濕化案判官、主管惡鬼窮魂案判官、

主管善惡報應案判官、主管億劫魍魎飢鬼案判官、

主管山林分野案判官、主管六房曹吏案判官、

左右金甲侍衛大神、前擁後從神武將軍、

執旛金童散花玉女、隍同一切神兵將吏。

道教眾神官(資料圖)

從經文中可以看出城隍的機構分布與職位設定,涵蓋了全國各地,也基本包含了人一生中的大部分需求,所以我們才會視城隍為我們每個人的守護神。

同時,老君爺又再一次強調了城隍的威勢與公正性,並且指明城隍是如影隨形、直接掌管天下的:

神天地儲精,山川鍾秀,威靈顯赫,聖道高明,無黨無偏,公忠正直,有求必應,如影隨形,代天理物,剪惡除凶,護國保邦,功施社稷,溥降甘澤,普救生民,統轄十八真司,主管百萬神將,積功累行,位正城隍,權掌天下,威鎮萬邦。

廣做功德與現世利益篇

在經文的下半篇很好地體現了道教「欽奉」的真諦。道教欽奉不僅是我們日常的經典誦讀與對天地正道神靈的尊崇,更重要、更核心的是奉行經典、懺悔罪孽、廣做功德:

世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廣濟陰功,行諸方便,施財周急,愛老憐貧,欽此三寶,孝養父母,忠於君王,惜愛衣食,和同六親,不作非為,持齋奉道」然後才會:「善籍標名,丹台注善,增延福壽,世代榮昌,子嗣綿永,世世不絕······」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資料圖)

同時經文確定了誦經的時辰,然後明確指出了廣做功德是道教賜福的根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專志,念道思真,但於三元八節,諸神聖誕,朔望之期,本命良辰,持齋誦經,作種種功德,即得見世安樂,增長福田,門昌族貴,光顯安榮······

這本經文里還記載了念誦經文的諸多其他功德,以及對於遍數的要求:「轉誦此經三五十遍,以至百千萬遍,即得消除罪業,安享太平。

所以道教祈福與修行永遠都在於廣修功德,在於堅持精進,而不在於單純的神靈崇拜,不在於速成,這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

道教講求的是廣做公德的禍福自召,而不是導人迷信的盲目崇拜(資料圖)

城隍信仰與經文就介紹到這裡。想起前些日聽餐廳的年輕人閑談,認為佛家普度眾生,而道教卻只顧著自己修仙。我感到非常得慚愧。

因為造成這種觀點的原因並不是道教真的只顧自己修仙,是一個自私的宗教,而是很多道教徒不能去傳播真正廣博與救世的道教,讓很多人對道教有所誤解

好在有城隍爺這樣普救與慈悲的神靈在,而城隍的這一本經書更是很好地體現了道教平等、理性、以人為本等符合現代要求的特徵,道教講求的是廣做公德的禍福自召,而不是導人迷信的盲目崇拜。

城隍殿(資料圖)

作為中華後代子孫不可不知我們自己的宗教,也不可不知有這麼一大批神通廣大的守護神在,而去妄求別的護佑。

佛家的陀羅尼有總持一說,就是一個陀羅尼咒語念到一定程度,就具有一切功能。其實道家經典何嘗不是,專註於一,方可得萬。最後放上城隍寶誥,讓我們一起志心皈命:

都城隍真誥

社稷古公,天下正神,銓福國顯忠之行,稟賞善罰惡之仁。都邑之主,諸郡侍從,所隸十三布政,案判一十八司。廟社萬年,恩扶億劫,設作福作威之柄,造注生注死之權。運神力以護郢川,遇陰兵而驅夷寇,至靈至聖,乃正乃公。護國保寧佑聖王威靈公感應尊神。

(編輯:柯恩)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一年春色又楊花:清明、上巳時節的習俗流變
三種莊子:他也曾孤獨迷惘過,你還懷疑人生嗎?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