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心奸不奸自己知,信過自己算修行

心奸不奸自己知,信過自己算修行

文/陳景展

三教三物說不盡,都知收心養精神。

也有不知神出路,從來也不細評論。

除盡妄想六賊滅,精神自養不收心。

這段文字可以說是一個總結。三教三物說不盡,三教指的是道家、釋家、儒家,三教的宗旨是一致的,歸根結底都是要「除欲究本」。

千經萬卷最終都是要讓人養精神。(資料圖)

三物指的是精炁神三寶,千經萬卷最終都是要讓人養精神,所以後面說都知收心養精神。也就是三教的宗旨是一樣的,要養的那個東西也是相同的。在這個上面下功夫就是三教的正路。

身子未曾做姦情,心裡行奸永不停。

果然心奸都除盡,這才算得是高明。

心奸不奸自己知,信過自己算修行。

我們經常騙過別人,但是未必騙得過自己。身子看起來像個正人君子,但是裡面起心動念,想來想去,用了很多的心思。

就像一個河流一樣,有很多的波濤,有很多的浪花,風波洶湧。能把心裡的這個奸,這樣的黑暗,這樣的苟且能夠除盡,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表裡如一。

裡面起心動念,想來想去。(資料圖)

否則外面看著像一個正人君子,可能是因為沒有機會或者說外在條件壓制著他,他不能成事,他不能顯露,但是內心還是一個惡種子。

所以要想修道要在心裏面去找,在自己的靈魂深處去找。

後面說信過自己算修行,就是說你必須得自己面對自己,非常誠實的、坦然的、無情的去面對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能看見自己,即便是親屬、朋友、經常往來的人,也有一些隱藏的東西是他們所不知道的,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自己為了粉飾自己,包裝自己,也會去刻意的誇大一些好而隱藏一些不好,給自己找借口,久而久之,我們甚至於會騙過自己,也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好人。

裸露一切,去摘掉一切面具。(資料圖)

當你去裸露一切,去摘掉一切面具的時候,去問自己的良心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愧對於自己,愧對於天地,愧對於世間所有的人。我們罪孽太重了。

所以有一天你能對自己非常的袒露而無悔,我們就相信這算是一種真正的對於祖師經典的踐行,也就是董清奇真人所說的這樣才算修行,心奸與不奸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古代聖賢都有一句話叫「慎獨」。我們在學《文昌帝君陰騭文》的時候,也專門講過這個「慎獨」。

在一個非常隱秘的空間裡面,這個時候是一個人最難克服的時候,因為很多的歷史上的我們看到一些陰暗的東西,一些勾當,背地裡的交易,一些陰謀暗算,包括自己裡面一些違背良心的一些策劃往往都是秘密的,兩三個人。

我們是一條船上的,這個世間沒有人知道。(資料圖)

甚至於我們經常聽到影視劇所說的,這個事你做吧,你知我知,天知地知。除過我們兩個,只要我們兩個不說,我們隱藏好,我們是一條船上的,這個世間沒有人知道。可是有一個東西逃不過,就是因果。畢竟除了「你知我知」之外,還有一個「天知地知」。

所以能夠去袒露慎獨,無論是兩個人還是一個人,我們在面對這種背地裡的交易的時候,我們還要相信,還有神明。無論你怎麼去藏,甚至於是你的一個起心動念,一個最細微的一個思維,老天爺還看著呢!

那麼這樣的話,有一個監督,有一個對於自己的一種省察。我們的心就正了,當心正了之後,我們的行為就不苟且了,坦坦蕩蕩才算是一個真君子。

心裡裝著聖賢。(資料圖)

我們在學《陰騭文》的時候講過,有一個人外出的時候朋友帶著他去玩,朋友來來往往的遊山玩水,發現這個人怎麼在船裡面不出來。

有一個人從門縫去看他幹什麼,發現他在這個船上牆壁上全部掛的是歷代聖賢的像,中間是孔老夫子,然後是亞聖孟子,還有範文正,把歷代先賢的這些像,還有當世非常有名望的德行好的一些高人,把這些像都環繞在自己的四周,由此不斷地去反省。

這個人後來做了大臣,他自己後來在寫筆記說我16歲的時候,與朋友去玩游,我一點兒都不敢放鬆,時時刻刻心裡要裝著聖賢,不能因為去遊玩就忘記。所以走到哪兒,聖賢的像帶到哪兒,哪怕是在江上的船裡面,也要把這個聖賢的像環繞,每一天去對照,稱之為是功課。

不瞞心昧己,是一個點點滴滴積累的過程。(資料圖)

所謂功課日日不離,時時檢點,絲毫不放鬆。即便偶爾放鬆,出去遊玩,與朋友交談,聖賢的這種心還是在自己的心裏面裝著,與聖賢心心相印。

永遠都裝著聖賢,頂著聖賢,不違背天理,不瞞心昧己。而這樣的一個功夫很難很難做,難的原因是它是一個點點滴滴積累的過程。

有的朋友可能會比較急,對於修行也是比較急,看有什麼方法,看有什麼快速的一個渠道。

其實很寂寞,就是在點滴日常之中,好像一個石匠打磨一個石塊一樣,要鑿要去研磨,要去思考、構思。或者像一個磨刀的一個師傅去磨刀一樣,它並不是一下子就能鋒利,是反反覆復的去磨,磨了之後再用大拇指再去刮一刮,看一看它的鋒利程度,眼睛看一看,用皮膚去感知。反反覆復,就是這麼一個細的功夫。

要去構思,是反反覆復的細功夫。(資料圖)

我一直認為天下沒有所謂的簡易的路或者說快速的、一蹴而就的路。你看到很多奧運冠軍,他們之所以得金牌,之所以在奧運會會場有那麼出色的表現,並不是說單純天賦好。

天賦只是一個部分,但是我相信天賦好的人很多很多。更在於他們自身的一個抉擇,自身的一個努力,還有最關鍵就是日積月累,高強度、高壓力的訓練。

他也是一開始很狼狽的,很多動作不標準的,要看錄像,要檢查自己,教練再去指導他,甚至要打,要受很多的一些苦。

甚至於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他還要再加把勁,是自己給自己提要求,最後在精細之處,在最細微的地方求精進,就是這麼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有了有一天你看到幾秒鐘的跳水動作那麼漂亮,那麼精準,那麼完美。

關鍵就是日積月累。(資料圖)

這個奧運會場它並不是說在比多大的一個差距,你會發現每個選手都很棒,每個運動員都很刻苦,每個國家對於運動員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是真正這個勝利你會發現那就是那零點零幾秒,很細微很細微。而這一點點,零點零一秒這樣的一個提升,背後可能是好幾年的汗水。

比如今年他得了金牌,那下一屆2020年東京的奧運會,他能否去趕上別的選手,那麼在這四年中,他可能僅僅能提升那麼一點點,他要為零點零幾秒守四年晝夜不停的苦。

修行也是一樣的,反反覆復,所以董清奇在這一段,一直在強調這個心,只有自己的心自己是知道的。我們在這裡去下功夫,在心上去觀察,在心上去清除。

然後至於說心外的一些東西,大眾目前比較迷茫,往往更多的糾結是在物質世界裡面糾結,我倒覺得完全可以放下。即便它有一些波浪,它有一些起伏,由它去。

即便它有一些波浪,它有一些起伏,由它去!(資料圖)

這個好比說有一個河水,這個河水可能有波浪,但是這個水滴本質是靜的。它之所以有波浪,是因為有能量,而當你心中起心動念之後,這個慾念起來了,這個能量就起來了。而這個能量起來了,自然要發於外形,變成你的行為。你在這個行為上去下功夫,那麼這個心一直在起慾念。

就好像那個水在不斷地起波瀾一樣,那你在外面下功夫是無窮無盡的,永無止歇的,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寧靜。倒不如說已經發生的事情,已經產生的能量,就像一個湖水中扔了一個石子有了漣漪,讓它去撞到這個岸上,讓它自己去運行,不要去管。

在外面下功夫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寧靜。(資料圖)

我們能下的功夫是如何能讓它不再扔這個石子,如何在原動力上去減少,那麼自然而然這個能量消散了。而內在的新的能量又沒有起來,那這個湖水就歸於平靜了。

張藝謀拍那個《英雄》,其中有一個李連杰和梁朝偉的一個場景,是在四川的九寨溝,那個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有風的,好像一年只有一兩天那個湖水是平靜的,拍出來非常美。

把一些功夫內在的東西通過外在的藝術的形式去呈現,通過一滴水來表現人物的起心動念,表現兩個高手的功夫高低。這樣一個平靜的湖水很難得很難得,一年只有那一兩天。

心與天通,我們自然就親近快樂!(資料圖)

我們慢慢地要心存這樣的湖水,逐漸去除湖水上的風,外物便驚擾不到我們,我們內在也沒有漣漪。

慢慢我們就讓短暫的平靜變成長久的平靜,久而久之心與神通,心與天通,我們自然就親近快樂。而這樣的一種親近快樂不是死的寂靜,而恰恰是一種應物的寂靜。

也就是說真正的靜是在動中產生的靜,它處在運動之中的,然後內心是靜的,這才是祖師所提倡的,讓我們修的東西。

(編輯:景卿)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這裡有一份成仙小指南,請您查收!
道教為何重視及研究天文學?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