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不是高麗人背後使壞,700年前日本就不存在了

如果不是高麗人背後使壞,700年前日本就不存在了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之後,野心並未就此終止。他所嚮往的天下大業還未達到,於是,接來下蒙古軍隊便開始了四處拓疆擴土,兵鋒所至,無人能敵。蒙古鐵騎踏平無數強國,短短時間內打下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將領土擴大至歐亞大陸。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所向披靡的強大軍團卻在征服日本時,遭遇到了巨大的失敗。先後兩次征戰都在這裡折戩沉沙,使得蒙古首次對日本產生了懼意。那麼,蒙古軍隊在這麼小的國家面前究竟碰到了什麼?為何會敗的如此徹底。

這段慘敗的歷史在日本人看來,是由於蒙古軍隊不善航海,在行進過程中被所謂的「神風」摧毀,意思就是,蒙古軍隊兩次征伐都毀於海上颱風。但是,日本人這個說法很快便站不住腳,有考古學家指出:這兩次慘敗征伐背後的真正黑手是高麗人。

當時,蒙古軍隊攻陷金朝,佔領了金朝疆域,而高麗國恰好與金朝接壤。當時高立國國土貧瘠實力低下,蒙古人並未太看在眼裡。在拿下金朝後,大部隊留金整頓,僅派出小股騎兵征討高麗。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殺伐果斷。哪怕數量很少,依舊殺的高麗人丟盔棄甲。

節節敗退的高麗人不堪就此亡族,很快便選擇投降。高麗人很有自知之明,面對強敵選擇了自保為先。當時,蒙古國統領忽必烈對於高麗人這種知難而降的做法非常的讚賞,便將高麗國劃為附屬國,受蒙古國保護,高麗人可以與平時一樣,自治管理。

表面上看忽必烈給予高麗人非常大的許可權,實則,高麗國並無實際權力,其權利依舊被牢牢掌控在忽必烈手中。隨著統治時間推移,蒙古對高麗的控制逐漸滲透到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並且,蒙古收服高麗的同時,其對外征伐之戰仍在繼續。

掃除陸地上周邊國家後,蒙古國將目光瞄準了海上的日本。

從唐代到元朝,期間日本人曾與中國斷交長達四百多年,二國之間鮮有聯繫。隨後,蒙古軍隊進入中原建立元朝,其統治者忽必烈想要周邊小國皆臣服於元朝,自然日本也逃不掉。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日本在與中國斷交的這段時間,早已勢力更換。

此刻的日本處於將軍幕府的統治之下,而以往最具威信的日本天皇則權力被架空,日本完全被武士政權所控制。

就這樣,不了解日本情況的忽必烈還在想著怎麼讓日本臣服,隨後作出決定,派高麗人趙彝作為使者出訪日本,將自己口信傳遞過去,要求日本無條件臣服元朝。為此,忽必烈還特意寫了一封招降書讓使者送去,在他看來,元朝如此強大的帝國,日本定然是歡喜歸附。

顯然,忽必烈太過樂觀,他派出的使者到達日本後,直接遭到了無視,日本人根本懶得搭理。忽必烈反覆思索後,覺得這日本人可能覺得誠意不夠。於是,在第二年,忽必烈正式派出蒙古使者出訪日本,還有龐大的隨行團一同前往。

由於,數百年來日本一直內鬥,對於外界發生之事根本不了解。因此,元朝使者團到達日本時,日本人根本沒有聽過「元朝」是什麼國家,對於使者團自然置之不理。這下忽必烈徹底有了火氣,強大的蒙古人曾經征伐整個歐亞大陸,橫掃無數國家,竟然被這小小東瀛之國給羞辱了。

當即,忽必烈就向高麗下令建造戰船,準備征討日本。

當時的元朝正在與南宋開戰,因此,忽必烈並未真的想征討日本,畢竟,兩線作戰不利於自己,元朝軍隊的重心還是在南宋政權上。怒火漸消的忽必烈,再次派出使者出訪,可是,結果如前兩次一樣,被冷落而歸。

俗話說事不過三,可是,忽必烈偏偏又連續第三、四次組織使者團出訪日本,尤其是第四次帶著蒙古國中書省的文書,顯然勢必要讓日本臣服。當時執政的北條時宗再三猶豫後,還是拒絕了這一要求。

忽必烈按捺住心頭強烈的殺意,於1270年,再次派出使者團出訪日本,這算得上元朝第五次派使者出訪日本。使者到達後,帶來了元朝最後通牒,要麼臣服要麼亡國。

當時的北條時宗態度強硬,堅決拒絕威嚇,第五次勸服再次失敗。

惱羞成怒的忽必烈再也無法忍受如此小國的頻頻拒絕,這在他看來這是莫大的恥辱。於是,忽必烈不顧元朝正與南宋軍隊交戰,下決心要征討日本。想要拿下日本,高立國是必經之地。忽必烈為了做好萬全的準備,將高麗劃為蒙古行省,並命令高麗國王必須盡全國之力配合蒙古國這次征伐作戰。

據悉,忽必烈要求:高麗國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六個月時間內製造大量戰船。由於,蒙古士兵多善陸戰,海上作戰一竅不通。因此,高麗國還需要提供了六千名水手與五千名水軍。

如此強勢索要,高麗國心裡是極其抵觸。另外,討伐貧瘠的日本,在他們看出是屬於出力不討好的。當時人們都知道,日本不僅窮,民風也是相當野蠻,蒙古軍隊根本占不到什麼便宜。可是,忽必烈下了死命令,高麗人只能先應付下來。

當他們嘗試去製造九百艘戰船時,發現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本身高麗國力就弱,想短時間內完成忽必烈的命令,就是傾盡心血也是達不到的。於是,高麗人索性破罐子破摔,與其被蒙古人宰割,還不如趁著這次機會報復一次。

1274年,蒙古軍隊揮軍日本,浩浩蕩蕩的蒙古大軍氣勢恢宏,很快佔領了日本外側的對馬島。蒙古軍隊登上島嶼,將上面的日本人屠戮一空。從這點看來,蒙古人在對待外族時,也相當的心狠手辣。

可以預想,一旦蒙古大軍攻陷日本島,日本人將會被斬殺殆盡。

體驗到蒙古軍隊的兇殘之處,日本不敢輕視。

為了守衛島嶼,整個日本國家的人員全都調動了起來,在交戰前線布置了一道又一道防禦。可很快,在實力懸殊之下,日本防線節節崩潰,根本擋不住勢頭正勁的蒙古大軍。之後,日本人退守到當時的福岡防線上繼續抵禦著蒙古軍隊。

很快,由蒙古、高麗組成的三萬聯盟軍隊壓了上來,與防守的十萬日本軍隊展開了殘酷廝殺。

這一戰,雖然蒙古軍隊人數處於劣勢,但是,仗著先進武器與強大戰力,毫不費力的重擊日本軍隊,將其打的潰不成軍。日本軍隊四處逃散,當時的蒙古將領覺得日本勢在必得,便不再心急追擊,而是回到戰船上進行修整,養精蓄銳後再一舉絞殺日本殘軍。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眼看日本唾手可得,一場忽如其來的颱風摧毀了蒙古人的艦隊,許多艦船被吹翻沉入海底,另外,一些被吹到礁石上當即四分五裂。大量的蒙古將士掉入海中,活活淹死,只有少數人僥倖逃回高麗。

儘管,這次失敗是源於天災,但是,忽必烈仍然不甘心就此放棄。在蒙古國打下南宋之後,他再一次下令調集兩千多艘戰船與十四萬軍隊東征日本,其中,戰船一半數量是由高麗人提供。

此次出征規模要遠遠大於上次,顯然忽必烈決心要拿下日本。

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這次討伐中,蒙古艦隊再次遭遇颱風侵襲,整個艦隊短時間內被颱風掀起的巨浪推翻拍碎,浮屍遍及整個海面。

風暴持續四天,元軍南方艦隊的艦船基本被毀,北方艦隊的艦船也損失大半,北方艦隊剩餘的艦船搭載指揮官以及部分蒙古軍和高麗軍逃離戰場駛返高麗。南方軍的指揮官和部分高級官員眼看回天無術,也只得丟下大部隊,乘南方艦隊殘存的幾艘船逃離。

此時,九龍山的海灘上尚留有近十萬元軍,這些人失去了補給和退路,又無力突破日軍的防線,現在只得等死。三天後,日本人開始反攻,將殘存的元軍驅趕至一處名為八角島的狹窄地區,然後縱兵攻擊。

元軍大部被殺,剩餘的兩萬多人作了俘虜,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標準把俘虜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麗人和北方漢人全部被處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漢人)免死後成為部民(賤民)。

今天的博多灣還有一座名為「元冠冢」的小山,據說是當年元軍將士的集體墓地。

至此,第二次東征日本宣告失敗,蒙古大軍損失慘重。

並且,在這次慘敗中,南方軍只有三名士兵逃脫,他們拼湊了一艘小船,幸運地漂回中國。忽必烈透過這三位倖存者終於知道了戰敗的真相,此次戰爭的副統帥范文虎被斬首,其他官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後來,有傳忽必烈不信這個邪,還想再次發動對日本的第三次征討,最終,因為各種原因而擱置。

雖然,兩次征討蒙古人都以慘敗收場,但不得不否認其戰力強大,滅掉日本時毫不費力的。可是,日本人不是這麼想,在他們看來,蒙古軍隊是被日本軍隊打敗的,之所以出現颱風,那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受神明庇護的國家,屬於實力的一部分。

不管雙方怎麼說,筆者認為這兩次颱風確實太過巧合,每次都在日本危難之際挽救了其國運,這也不怪乎日本將這颱風稱之為「神風」了。據說在二戰中,日本人為了能得到神明的庇護,還組建了一支敢死隊,它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神風特工隊」。

不過結果很顯然,他們所謂的「神明」並未起到作用。二戰中的日本人嗜殺成性有違天理,就算真有「神明庇護」也是逃不過正義懲處,兩顆原子彈便是最好的證明。

自蒙古人征討日本已過去近千年,後世對此普遍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蒙古人的艦隊為何如此脆弱,碰到颱風竟沒有任何抵禦能力?

隨後,一群研究蒙古戰船殘骸的美國考古專家給出了答案:這其實是高麗人對蒙古人的報復。

眾所周知,在蒙古兩次東征日本時,蒙古統治者短時間內為了製造出大量戰船,曾對高麗國王下達了威脅命令。

因此,高麗人或出於報復、或出於趕工,選擇了偷工減料。很多木料都為二手,很可能是高麗人從老船上拆下來的。大部分戰船結構設計留有明顯瑕疵,許多介面處沒有利用嵌合技藝,反而,大多使用膠水進行黏合。如此敷衍了事,別說出征作戰,就是正常行駛水面都極可能出現散架。

後世在對這些沉入海底的戰船進行打撈時,根本看不到大型戰船的輪廓,有的只是散落海底的破碎木片,最大也不過幾十厘米,可見,這些戰船質量多麼破碎不堪。

如今看來,高麗人確實在這兩次關鍵的東征戰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如果,蒙古戰船沒有被偷工減料的話,或許蒙古人便能扛過颱風,繼而攻佔日本島...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只能假設,我們後世能做的便只有以史為鏡,正明己身。

參考資料:

『《蒙古遠征日本失敗的真相》、《蒙古大軍遠征日本始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此地街道以中國人命名,女孩以嫁給中國男人為榮,到處是中國商品
李白三十歲後,就與一個女道士關係頗深,年長他十歲還是一位公主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