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將首次大範圍試種,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

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將首次大範圍試種,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

「海水也可以種糧食!」

4月8日,春暖花開的三亞傳來捷報: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海南三亞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首次進行全國大範圍試種。

來源:央視新聞 視頻截圖

三亞南繁基地,主要承擔海水稻材料擴繁、水稻加代育種等工作。「海水稻」為何物?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解釋說,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是能夠在海邊灘涂、內陸鹽鹼地等鹽鹼地生長的一類特殊水稻的統稱。長期的自然選擇,水稻會有一些耐鹽鹼的突變品系,在此基礎上,利用傳統雜交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多倍體技術等先進技術選育能在一定鹽度鹹水灌溉條件下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一定標準的、可供產業化推廣的水稻品種。

說到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不得不提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袁隆平院士和青島國際院士港。青島市李滄區科技局局長徐敬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袁隆平院士因青島國際院士港與李滄區結下不解之緣,他於2016年10月簽約青島國際院士港,擔任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袁隆平團隊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對耐鹽、耐鹼、抗病、優質、高產等多種基因進行聚合,選育出新型耐鹽鹼水稻。

來源:中新網

海水稻品種選育工作中需要重複大量耐鹽脅迫實驗提高耐鹽度。張國棟認為,最重要的是鹽鹼地分布廣泛,類型多樣,所處氣候帶不同,土質結構、水環境差異顯著,地域種植模式也不同,單一的耐鹽鹼水稻品種無法適應所有的鹽鹼地和灘涂。種植耐鹽鹼水稻過程中必須實現種、土、肥、水等各生產要素協調配合。因此,海水稻的推廣種植需要在種質培育與栽培技術體系上同步推進,多點試驗示範。

來源:央視新聞 視頻截圖

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同時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和地域性變化。例如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沿海地區受河流季節性影響造成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內陸河水側滲,地下水位抬高加劇了積鹽。穩定的耐鹽鹼水稻在形態和生理上都必須與其生長環境相適應。張國棟表示,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選育的176份有潛力的耐鹽鹼雜交水稻材料針對新疆乾旱地區鹽鹼地、內陸乾旱鹽鹼地、東北蘇打凍土鹽鹼地、黃河三角洲鹽鹼地、東部沿海小流域濱海鹽鹼地、東南沿海河口新生鹽鹼地田等5大主要大類型鹽鹼地,分別在青島城陽區、新疆岳普湖、東北地區、陝西延安南泥灣、山東東營、江浙沿海等地配套四維改良技術進行試驗示範。

「海水稻」長勢良好,目前已陸續進入乳熟期,預計收割會在4月底。海南南繁育種基地的工作人員還在不斷嘗試通過雜交的方式,來培育更多的『海水稻』材料,為今後提供更多的試驗品種。」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此次針對不同類型的耐鹽鹼水稻試驗示範試種,將重點針對耐鹽鹼水稻材料的抗性(耐鹽鹼性、抗旱性、抗病性)、生育期、產量、品質、災害適應能力及區域適應能力的相關指標進行測試和脅迫實驗,進一步判定耐鹽鹼水稻材料的適應性,初步篩選適合區域的新品種系,為新品種的審定推廣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加快新品種選育進程,提高成果轉化率。

來源:央視新聞 視頻截圖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田裡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我在田裡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涼。」

如今,在袁隆平團隊的努力下,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令人欣喜的是去年9月,袁隆平院士團隊試種的海水稻(耐鹽鹼水稻)進行了首茬收割和現場測產,6‰鹽鹼度種植條件下的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畝產翻倍,大大超過了預期,標誌著我國耐鹽鹼水稻新品種研發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同時也是世界糧食生產科技的一次重大推進。

張國棟滿懷信心地說,耐鹽鹼水稻大規模推廣後,對於鹽鹼地開發利用,守住中國耕地18億畝紅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我國大量的鹹水資源也得以利用,可有效緩解淡水資源緊缺。這對於保障我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耕地紅線壓力,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向袁隆平

以及所有對海水稻

做出貢獻的科學家

致敬!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實習生張聰然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蘋果「技術顧問」竊取個人信息並威脅用戶?一個多月過去了,蘋果仍未公布處理結果
董明珠:個稅起征點調整到1萬,有這些理由……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