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艾問宿華:快手的底線是什麼?

艾問宿華:快手的底線是什麼?

我覺得簡單的講是公序良俗,它是大家內心公認的一些道德也好,底線也好,不一定是法律。

—— 快手CEO宿華

3月31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和《東方時空》節目曝光短視頻平台存在大量的早孕網紅視頻,並點名批評了快手等平台。

4月3日,快手CEO宿華髮布《接受批評,重整前行》道歉聲明。

4月4日,國家廣電總局、網信辦接連約談快手科技,要求快手針對近期暴露的若干問題進行整改。網信辦稱,經查,快手、火山小視頻未能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出於博取眼球、獲取流量目的,疏於賬號管理,任由未成年人主播發布低俗不良信息,突破社會道德底線、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

隨後,快手官微發布《快手整改措施》進行回應,宣布全面回查現有庫存視頻和停止新增視頻上傳賬戶,次日快手APP於在安卓手機各大應用商店下架。

4月6日,快手再發整改措施聲明,啟動多舉措進行整改,將連續5天在發現頁進行固定的視頻引導、擴充審核隊伍、建立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同時,快手首頁顯眼位置放置一份聲明《落實整改,砥礪前行》,並於8日宣布已清理5.1萬條問題短視頻,封禁用戶1.1萬餘人。


艾問人物 創新創富:叢林中殺出的王者,必然傷痕纍纍?

這已經不是短視頻行業第一次被監管層重點打擊了。去年2月,網信辦責令「梨視頻」整改;去年6月,廣電總局要求新浪微博整改視頻內容……由於監管的持續收緊,網路視聽許可證的牌照還一度處於停批狀態。

短視頻的火爆讓整個內容產業出現了偏離的跡象,內容平台流量的偏離、內容工作者的偏離似乎都在下意識的迎合這場內容產業高峰。但對於一味追求流量的平台來說,為了發展用戶打擦邊球,遊走在法律道德的邊緣就成了新的運營策略。

另一個讓市場深深憂慮的問題,是這個行業似乎沒有凈土。越是行業內的佼佼者,越是病痛纏身,越是叢林中殺出來的王者,身上越是有拍不掉的泥土。

快手自2013年快手轉型短視頻社區發展,經過2015年至2016年的迅速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短視頻行業的領跑者和龍頭老大。

2017年11月,快手APP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1億,累計註冊用戶突破7億,每天產生超過1千萬條新視頻內容。今年春節期間,在短視頻領域,快手更是以超1億的DAU高居榜首,遠超抖音、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同行業其他APP。

但在瘋狂地野蠻生長中,快手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內容低俗化的問題。自快手上線短視頻內容以來,吃燈泡、一秒喝一瓶白酒、點燃纏在身上的鞭炮等內容就一直遭到詬病。

2016 年 12 月,快手宣布組建社區自律委員會,希望藉助社會力量,遏制不良內容傳播。與此同時,快手還啟動了月度審核制度,加強平台內容的監管。

但即便如此,快手此次還是曝出了「未成年孕婦視頻」事件,讓輿論再次對快手的內容把控產生了嚴重的質疑。

有人說,快手在進入短視頻行業的第一天起,就註定躲不開內容的低俗化。


艾問人物 創新創富:記錄普通人的生活,還是成為低俗化的「代言人」?

快手的初衷是為普通人提供記錄和分享的平台,快手CEO宿華用5年時間打造出最大的短視頻社區,累計總註冊用戶數據超過7億。

但有種聲音一直伴隨著快手,就是大多數人把快手的成功歸結於用俗氣的產品去迎合廣大的三四線以下城市和農村,快手在主流媒體的報道中常與「低俗」、「土」等關鍵詞綁定。

快手CEO宿華認為短視頻的入局者做的不是同一件事,「有些團隊更在乎顏值,有些團隊更在乎明星,我們更在乎生活分享「。

用宿華的話說,快手的用戶更像是社會的鏡子和投影,都是用普通人自己的視角去觀察到的世界。

快手的用戶定位是「社會平均人」,多分布在二三線城市,在其他平台借顏值經濟和明星效應推廣品牌時,快手卻一直專註於普通人生活的記錄。但作為一個包羅大眾的視頻平台,用戶的流量為主播帶來經濟效益,部分主播為博取更多的關注,發布虛假的、誇張的博眼球視頻內容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就給快手埋下了一個個「地雷」。

一直以來,「排雷」的手段有兩個:

智能化的演算法

在智能化的趨勢下,平台內容的推薦和分發的機制越來越依賴於演算法,以個性化推薦抓住用戶成為更普遍的做法。但演算法不是完美的,快手CEO宿華在道歉聲明也承認演算法存在缺陷,

「社區運行用到的演算法是有價值觀的,因為演算法的背後是人,演算法的價值觀就是人的價值觀,演算法的缺陷是價值觀上的缺陷「,他還表示會」優先推薦個性化的更符合用戶興趣的正能量作品,放大優秀作品的影響力、感染力」。

人工審核

龐大用戶基數帶來平台審核繁重工作量,若審核能力與內容上傳量不匹配,違規及色情低俗視頻極易成為平台中的漏網之魚。被國家網信辦約談後,快手在多招聘網站發布的審核人員招聘信息,將在現有2000人的審核團隊基礎上,將審核人員的規模擴充到5000人。


艾問人物 創新創富:商業變現是短視頻行業繞不開的癥結?

2011年3月,快手誕生,當時它的名字還叫GIF快手,是一款用來製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

2012年11月,GIF快手轉型,將用戶製作的內容存儲成視頻,只有在分享到其他平台,如微博時,才轉換成GIF圖片。

2014年11月,正式改名快手。

2015年6月,快手註冊用戶突破1億,並完成了C輪融資,估值20億美金。

2016年10月,快手註冊用戶達3億。

2017年12月,快手註冊用戶超過7億。

今年3月23日,科技部聯合多家機構在北京發布《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在登榜的164家獨角獸企業中,誕生於2011年的快手赫然在列,以30億美元的估值位列榜單的第32位。

用戶量也好,獨角獸也罷,無論樓蓋的多高,商業變現都是必須完成的最終落地環節。要想真正把泡沫和水分擠壓出去,快手必須要進行進一步的商業化拓展,衍生更多變現、盈利模式,否則資本的「血腥」會讓快手很快就明白什麼叫「殘忍」。

目前短視頻行業變現有三種主要途徑:直播打賞、廣告收入、內容付費。想要完成變現,就必須有超高的流量和無盡的內容支持。去年以來,快手嘗試信息流廣告等多種變現方式,但據媒體報道,快手當前的收入仍然倚重於直播。直播就繞不開內容,對於聚焦普通人生活記錄的快手而言,如何在持續把控內容不低俗的同時,保證穩定的流量,是擺在快手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艾問人物》創始人艾誠想說:

「先做好用戶產品,再做好商業產品」這是宿華給快手的定位,但面對監管、輿論、對手和資本的四重夾擊,快手前方的路,依然荊棘密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問iAsk 的精彩文章:

終於「吃了天鵝肉」 :李書福為何能讓賓士「姓吉利」?
艾問姬連強:如何讓自己的財富在變化中還可以增值?

TAG:艾問i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