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一大謎案: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由兩宮垂簾變成一宮垂簾

清朝一大謎案: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由兩宮垂簾變成一宮垂簾

原標題: 清朝一大謎案:慈禧太后毒死了慈安太后,由兩宮垂簾變成一宮垂簾


1881年4月8日,年僅四十五歲、比慈禧還小兩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清廷的垂簾聽政由兩宮並列一下子變成了慈禧一人獨裁。對慈發太后的突然死亡,在當進與以後都有種種懷疑與猜測,成為二百多年清宮史上的一大謎案。


慈安太后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順的原中宮皇后、當時的母后皇太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她是這場政變中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人物。這一點,機敏而工於心計的慈禧比誰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貴"才登上皇太后寶座的,養心殿西暖閣太后垂簾聽政聲望、資歷、影響力遠遜於慈安。表面上,慈安與慈禧兩宮太后以姐妹相稱,共同垂簾聽政,執掌國家最高權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突然暴病而亡。


關於慈安太后的死亡原因,成為晚清的又一個謎案。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說」。


在朱壽朋的《光緒朝東華錄》在載有慈安的遺詔,說她在「(1881年農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但是這種「因病致死」是那樣的快速而又突然,連當時的當事者也大為懷疑。據《清稗類鈔》載,在慈安初感身體不適時,御醫薛神速辰為她診脈,認為「微疾不須服藥」,沒想到當晚就聽說「東後上賓,已傳吉祥板(棺木)」,大為詫異,還以外間論傳。後來噩耗證實,他大戚曰:「天地間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當事人左宗棠,當時任軍機大臣,突然聽說慈安得病身亡,頓足大聲說:「昨早對時,上邊(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嘗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種說示是因慈禧與慈安交惡,慈安被迫自殺說。


據《清稗類鈔》另一種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和垂簾聽政,慈禧權欲極重,慈安卻倦怠少聞處事,並不與之爭權,因此倒也相安無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劇疾,不能視事,慈安有一段時間獨視朝政,致使慈禧大為不悅,「誣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以致慈安氣憤異常,又木訥不能與之辯,惱恨之下,「吞鼻煙壺自盡。」


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時,對於和她接觸最多、過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後事,還要想辦法開脫嫌疑,慈禧的應對,在《翁同龢日記》中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1、慈禧即刻召集相關大臣入宮,安排後事。慈安死於十日晚八時,半夜(子時)翁同龢就接到了入宮的通知。"子初,忽聞呼門,蘇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聞雲東聖上賓,急起檢點衣服,查閱舊案,倉促中悲與驚並"。


進宮後,發現各樞臣陸續到來。在慈安的後事時間的安排上,慈禧沒有片刻拖延。


2、慈禧令王大臣瞻仰慈安的遺容。天明以後,各位守候在宮中的大臣,接到旨意,進入鍾粹宮(慈安的寢宮)。慈禧命太監去掉蒙在慈安臉上的"面冪",令大臣們瞻仰。此時,慈禧並沒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著一切。



3、慈禧為慈安準備了一個很大的金匱。翁同龢與各位王公大臣進入慈寧宮以後,看見慈安的金匱置於地中,金匱"甚大,時靈馭已移至宮,安奉於金匱之西"。如此安排,可以證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后的位置上處理其後事的,沒有絲毫的怠慢。未正二刻(中午12時左右),大殮,也就是將慈安入棺。這完全符合清朝的禮制。

第三種說法是慈禧進葯毒死說。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崩。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並下發"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但老實的慈安將此事告訴慈禧。陰險毒辣的慈禧聽了,表面對慈安感泣不已,實際上已起殺機,遂借向慈安進獻餌之機,暗下毒藥,加以謀殺。另文廷工《聞塵偶記》卻認為慈禧是因與人私通懷孕,事為慈安察覺,準備廢掉慈禧太后稱號,慈禧聞之,先下手為強,設計毒死了慈安。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的父母及其出身
慈禧太后與道光、咸豐皇帝、同治皇帝、光緒與宣統的關係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