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溫和地提醒各位書法愛好者,請你們理性的看待當下書法發展的亂象

溫和地提醒各位書法愛好者,請你們理性的看待當下書法發展的亂象

當前,在藝術品市場有這樣一句話,好字不如破畫.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比較有道理,但仔細分析起其中的深層次含義來,讓更多的從事書法藝術的人格外失落.筆者認為,這句話不是簡單地反映當前書法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中不受歡迎的程度,更能說明當前人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審視藝術的高度和專業程度有所改變。

當然,一個時代的出現,必然有一個時代的大的文化背景來制約這個時代的藝術風格.自唐代,中國的書法掀起了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永久不變的高度,時人過分地好字,以致將個人的書法水平與考場做官相結合,未免有點誇張,但足以說明當前時代,書法在各藝術門類中的決定地位。

到了宋代,以米芾為首的」宋四家」雖然沒有繼承晉唐書家的秀媚的書風,但在沒有將先人的筆法上有大的改變的情況下,在字的法度上有點誇張,形成了宋代書風,相繼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如果再翻翻我們已經塵封了近一個世紀的藝術史,每個時代都有與這個時代相溫和的書法藝術風格,但每個時代都有在書法革命中力挽狂瀾的大師.說到這裡,這就是我之所以舉例的根本。

宋代書風的誇張,以致給元代書法的敗落腐蝕極大,時人大力主張無法,追求創新.也許,正是在這個」亂世」年代,才有英雄出現.其中以趙孟詈拖視謔轡椎氖榧,革命性的倡導取法乎上,才挽回了元代書法的敗局,勉強形成了元代書法風格。

這裡,我要提出觀點,每一個時代書風的產生,必將建立在先前歷史的基礎之上.並且在形成一個時代書風以後,大多都能說明一個時代有他的統一風格.東晉王羲之,唐代顏真卿,宋代米芾,元代趙孟,明代董其昌,清代王鐸等,不是嗎?

說起書法風格的形成,在大的歷史背景下是比較被動的.一方面書家的思想和書寫受某種權利的制約,一方面還受到同一個歷史背景下的大眾的購買愛好所制約.不是明代一開始就奠基了以董其昌為首的書風,而是與當時康熙的愛好與推崇有很大的關係。

包括康熙在內都臨摹效仿,更何況他人.以至董的好友陳繼孺也受他感染頗深.也許,這是一個時代書風的悲劇傾向,也是一個時代書風產生的決定性作用.當然,我沒有否定董其昌的意思,也沒有否定康熙的動向.說句公道話,康熙與董其昌是伯樂相馬,有眼光!

有人曾經質疑清代書風的敗落,其中在清晚期出現了以趙之謙為首的書畫家,當然,趙之謙即使一位被時代公認的繪畫大師,也是一個在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書法大家,與其說他有與生俱來的繪畫天賦,還不如說他的繪畫建立在他的強大的書法功底之上。

象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其中象八大山人、潘天壽、等大師都是如此。那麼,你會要問,這些大師到底是先具備書法水平,還是先具備了繪畫水平?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有了正確的書法理論,和強大的書法傳統功力,加上他正切的審視藝術的能力,才使他完善了自己的繪畫藝術和審美意識。為什麼每個繪畫大師都具備了做書法大師的能力?古人以書入畫很有道理。相反,一個藝術家的書法水平直接決定其繪畫水平和審美意識。

相對而言,在錯綜複雜的市場經濟中,當今的書家更難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發展去向,更莫說有屬於這個時代的書風。

名人書法不是書法家的書法,更多的書法家為了謀生與利益的驅動,開始複製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日積月累地將這些產品代替了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書法作品。

當然,這不屬於一個時代的悲劇,因為在中國的藝術史上這種情況已經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也許,只有為藝術獻身的人才能克服種種的貧苦與磨練,正確地為一個時代的書風服務.當然,這個人的出現必將是中國書法史上又一個亮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謝雲VS熊伯齊,兩人的書法作品都沒什麼新意,基本上屬於外行
有專家說:齊白石書法作品落款「虛增3歲」是為了防偽?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