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羅馬角鬥士有哪些級別?最危險的時刻卻是勝利之時

羅馬角鬥士有哪些級別?最危險的時刻卻是勝利之時

在羅馬競技場上決戰致死的情況鮮有發生,而且人們經常儘力減少參賽者從事危險活動的競技壓力,以此降低競技主辦者的成本。誠然,觀眾希望看到有人當場喪命的期待仍然需要滿足(首先必須確保這位選手並不受歡迎),根據馬克的規定,帝國朝廷會將判處死刑的人送往競技場,讓初次參賽的選手的傷亡減少三分之一。然而,角鬥士在競技過程中會受傷是毫無疑問的。


角鬥士吃什麼?

角鬥士的醫療救助也是一個讓人關切的問題。在土耳其的西部城市帕加馬,159年至161年間照看角鬥士的醫生除了蓋倫別無他人,在他的記錄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選手們的救治和飲食情況。就飲食而言,蓋倫觀察了菲洛斯特拉托斯理想訓練法中提到的「肝糖超補法」,這種方法十分看重豌豆湯和大麥主食,目的顯然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讓體力得到最大的增長。在論及傷勢時,蓋倫則自然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嚴重的刀傷及其最佳療法上,尤其是在韌帶受傷時應當如何處理的問題上。據他觀察,其他醫生在治療中並未將韌帶受損和肌肉受損區分對待,因此有可能很多選手告別競技場是因為傷勢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最後,蓋倫提道,在合理的消毒步驟方面他和之前的醫生觀念相左,他使用的是用葡萄酒浸泡過的乾淨亞麻繃帶。他發現自己的所有病人都存活了下來,而不像之前的醫生那樣,救治的病人積重難返。

如何給角鬥士定級?

蓋倫從醫約兩年後,當地舉辦了5場角鬥士競技,其他城市的情況亦大致相同,因為一年舉辦一至兩場類似比賽已經成了普遍的做法。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成功角鬥士典型的職業生涯中,他們需要參加10—15場決鬥,並持續五六年的時間。獲得8次勝利的人可以進入「訓練組」一級,而參加20場競技的人則是鳳毛麟角——這對於選手來說次數太多了。也曾經有人獲得了「訓練組」三級的排名,而只參加過兩次決鬥。但更多的角鬥士不會參加那麼多比賽,為競技獻身那麼多年,原因就像蓋倫在醫療記錄中解釋的那樣。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許多奴隸在抱怨自己參加的競技太少了。因為對於這些人來說,不能參加決鬥就意味著無法獲得自由。那些使用鈍器進行角逐的角鬥士情況亦是如此,卡休斯· 迪歐說,在2世紀中葉,這些人累積的場次數量很大。這就像「訓練組」體系本身一樣,每個地區可能有每個地區的做法。將所有信息綜合在一起也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記錄在一位角鬥士墓碑上的高級別競技,該角鬥士效力的對象是一個生活在黑海地區名叫瑟昆都斯的人。據墓碑記載,在12名角鬥士中,有人參加了75場競技,有人參加了65場,有人參加了50場,還有兩個人在30多歲和40多歲的時候仍在參加競技。這些統計不一定準確,因為其中7個數據都是以「五」結尾,這在羅馬世界中是「四捨五入」的一種標誌,但這確實是在向世人宣告角鬥士們曾經戰果累累。


角鬥士抑制不住的瘋狂

這種比賽是技術和忍耐力的角逐,比賽的結束有時是因為一方已無力支撐,繳械投降;有時是雙方達成協議同時放棄比賽;有時是觀眾宣布比賽以平局收尾。結束時則需要交由裁判來確定:據說裁判通常會站在勝者和敗者之間,有時會抓住獲勝者的手臂防止他繼續對對手的生命造成威脅。在這樣的比賽中選手喪失理智完全是本能的反應,將對手撂倒後便認為對手會就此屈服也是十分危險的,「左撇子冠軍」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在克拉迪尤斯· 塔魯斯為一個綽號「左撇子冠軍」的角鬥士設立的墓碑上寫著,殺死他的不是「言而無信的(對手)皮納斯」而是「人心的邪惡」,暗示「左撇子」本來已經差不多贏得比賽,皮納斯也做出投降的姿勢了,卻在此時被皮納斯殺死。土耳其北部城市阿迷索斯的迪歐多魯斯的故事也是一樣,他在「解決迪米特瑞尤斯時猶豫不決」,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還有一個名叫內菲魯斯的角鬥士,由妻子普利米拉埋葬,墓碑上寫著,「他和『海魚鬥士』卡里墨普斯同歸於盡」。在一些文本中,我們看到有些角鬥士號稱自己從未殺過任何人,有些人號稱自己殺人如麻,還有一些人是「中間派」。文字中透露出的是某種角鬥士的行為準則—— 一個人不但應當展現出技巧和勇氣,還要展現出對對手的尊重。然而在決戰當下,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對觀眾來說也是天方夜譚,因此,這種準則被角鬥士們視為他們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死亡使因為技巧的欠缺還是被陷害的?

通過分析68名葬於艾菲索斯的角鬥士的骨骼,法醫報告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幫助我們了解這些文本的真正含義。艾菲索斯角鬥士的平均身高約為5.6英尺,除了兩具骨骼之外,其餘的骨骼都屬於20至30歲之間的成年男子,其中16 具都有重傷癒合後的痕迹。有趣的是,由於項目的特殊屬性,有五處傷痕幾乎完全一致。傷痕的形態表明,這些角鬥士大部分時間都在互相攻擊對方的頭部。科學家研究遺骨之後發現,這與比賽開始前選手「面對面」的準備姿勢有關,也有可能要歸咎於他們在訓練或是決鬥中使用了木質的武器。在這些傷痕中,有十處是致命傷,四處是選手已身負重傷但仍受到致命攻擊而留下的痕迹,三處傷痕來自鈍器(已確認為盾牌),還有三處是武器所傷。儘管工作一開始集中於研究頭部傷痕,但這些形式的傷痕向我們證實,頭部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負傷更加普遍。

角鬥士的墓志銘還告訴我們,死在隊友手裡通常不是因為技巧的欠缺。在拉丁語銘文中我們經常看到他們說自己是被陷害的(deceptus),deceptus 這個詞本身就足夠說明死亡是決鬥的結果。在希臘東部,喪命的角鬥士就像是「背叛」和「命運」的犧牲品。有人的墓志銘說自己「在省里是常勝將軍,擁有20 場決鬥的不敗紀錄」,從未因為技術上的失誤而落馬,卻死在了最後的年輕對手手中。這裡最關鍵的一點是,角鬥士認為生死責任在自己,而不在觀眾身上。他們死後的形象並不相同,有時是各地不同的紀念形式造成的,但一般說來,角鬥士們希望看到陪伴自己的是武器和桂冠,也希望展現出自己的專業性。在隨身物品的展示中,角鬥士的紀念活動和其他表演者或者軍人的紀念活動差不多。因為他們都通過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死後的尊重。也因為角鬥士並不會讓支持者為自己的生死負責,而願意在危機時刻獨自面對。公元238年,在羅馬禁衛軍努力捍衛失蹤君主的利益,試圖平息參議院的叛亂時,正是角鬥士從皇家護欄中一躍而出,和人們一起將禁衛軍護送回營地,成功地完成了對該地的包圍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選美出身卻是最成功「打手」,周潤發給她做陪襯,李宗盛為她寫歌
宋朝文人是怎麼爬到武將頭上去的?趙匡胤總結的教訓使宋朝變弱?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