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說重型獵鷹是外太陽系空間探索的大贏家?

為什麼說重型獵鷹是外太陽系空間探索的大贏家?

原標題:為什麼說重型獵鷹是外太陽系空間探索的大贏家?


作者:Jatan Mehta


編譯:艾麥樂


編輯:Steed


重型獵鷹火箭首飛升空。圖片來源:John Kraus


2018年2月,SpaceX的重型獵鷹首飛成功,成為現役火箭中推力最大的一款。僅次於它的,是聯合發射同盟的德爾塔Ⅳ重型火箭。而重型獵鷹能夠發射到近地軌道的載荷重量,是德爾塔Ⅳ重型火箭的2倍以上。


下面列出的幾款現役火箭的運載數據,或許能夠讓你對重型獵鷹的能力有一個大致了解:


低地球軌道最大載荷質量


重型獵鷹(SpaceX):63800千克


德爾塔Ⅳ重型(聯合發射同盟):28790千克


長征五號(中國):25000千克


獵鷹9號全推力版(SpaceX):22800千克


重型獵鷹更高的運載能力給太空探索帶來了許多全新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在阿波羅計劃終結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重型獵鷹火箭的首要目標或許是前往月球或者火星,但對於科學家來說,更激動的是這款火箭在更廣泛的空間探索領域所蘊含的潛力。


首飛前豎立在發射塔架上的重型獵鷹火箭。圖片來源:SpaceX


冥王星軌道器和鬩神星飛掠任務


2015年,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讓我們第一次看見了冥王星及其衛星卡戎(Charon)的超清晰影像。在那之前,還從來沒有任何探測器去過冥王星。


新視野號發回的數據表明,冥王星是一顆地質活躍的星球,有著由氮冰構成的巨大平原,有著霧靄重重的多層大氣,還有著高達3000米的山峰。甚至還有證據表明,冥王星的地表之下可能潛藏著大片液態水的海洋。



新視野號發回的冥王星細節照片,可以看到由冰構成的山峰。圖片來源:NASA


可惜,新視野號只是一次飛掠任務,帶給我們的問題遠比答案更多。它不是一個軌道探測器,不能從冥王星周邊持續不斷地給我們發送回報豐厚的科學數據。為什麼不能派一個探測器去環繞冥王星展開探測呢?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火箭運力有限


新視野號重達478千克,由聯合發射同盟的阿特拉斯V型火箭發射升空——這款火箭只能將不到1000千克的載荷發送到冥王星。因此,新視野號無法攜帶足夠多的燃料在抵達冥王星時用來減速,也就不可能被冥王星俘獲入軌,只能像現在這樣從冥王星身旁高速掠過。重型獵鷹火箭突破了這一限制



新視野號探測器由阿特拉斯V型火箭發射升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重型獵鷹能夠將重達3500千克的航天器送到冥王星。就算我們假設,不對新視野號探測器本身作太大的改動,它也有足夠的空間能夠攜帶額外的燃料,用於抵達冥王星後的俘獲入軌。


利用重型獵鷹發射哪怕一個稍加改進的新視野號軌道器,也將給我們帶來更高解析度的影像,能夠多次近距離掠過冥王星的多顆衛星,並且監測這顆矮行星的長期變化,甚至帶來全新的認識。


重型獵鷹還能發射探測器飛掠下一顆矮行星——鬩神星(Eris),它到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的兩倍。


環繞冰質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我們發射過環繞木星和土星這兩顆氣態巨行星的軌道探測器,而對於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兩顆冰質巨行星,卻只發射過飛掠探測器。這個事實實在讓人有一些灰心。對於這兩顆冰質巨行星,還有太多的事情有待我們去了解。


天王星詭異的傾角和翻轉的磁場,只是圍繞在這顆行星周邊諸多謎團中的一部分。


海王星也有諸多謎團,比如不完整的光環結構和令人驚訝的超強風暴。還有它最大的衛星——海衛一(Triton),正從它的冰火山噴射著含冰物質。



海王星上出現過令人驚訝的超級風暴。這張照片是旅行者2號在1989年拍攝的,這是迄今唯一一次近距離飛掠這顆行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就像冥王星一樣,重型獵鷹有能力發射軌道器前往天王星和海王星對太陽系最外圍的這兩顆行星展開周密的研究。與冥王星相比,它們距離太陽還要更近一些,這意味著這些軌道器能夠用相同的代價攜帶更高性能的設備。

研究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的冰質巨行星,意義不僅止於了解它們以及它們在太陽系裡的角色。看看迄今我們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的類型,你就會留意到,銀河系裡最常見的行星類型正是所謂的「迷你海王星」這一類。因此,更好地了解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我們了解銀河系裡最主要行星如何形成及演化的關鍵而重型獵鷹讓我們剛好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張圖顯示了截至2016年5月10日,已知太陽系外行星按不同大小的統計數據。比天王星和海王星略小一些的所謂「迷你海王星」,是其中數量最多的一類行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輕更快


讓我們有能力往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發射軌道探測器,並不是重型獵鷹的出現所帶來的唯一好處。重型獵鷹不只能夠發射更重的載荷,還能把更輕的載荷(比如大多數行星軌道器)發射到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如此一來,抵達太陽系外圍那些行星所需的時間,就有可能縮短到5-8年,而非使用其他現有火箭所要花費的10-14年。



探索木星和土星的衛星



木星和土星相對較近,意味著重型獵鷹能夠發射更重的載荷前往這些目的地。好消息是,現在已經有兩項木星衛星探測任務,計劃在2020年代搭載其他火箭發射升空。


歐洲空間局的冰質木衛探測器(JUICE)將在2022年發射,它的首要目標是環繞並研究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Ganymede),這是太陽系裡唯一擁有磁場的衛星。NASA的歐羅巴快帆(Europa Clipper)則將證實木衛二(Europa)地表下可能存在的海洋,並評估海洋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NASA的歐羅巴快帆探測器,預計2022年發射。圖片來源:NASA


重型獵鷹的運載能力可以用來提高這些任務的科學價值。重型獵鷹不只能夠發射更加先進的軌道器,由於運載能力足夠強大,它還能夠搭載相當重的著陸探測器前往木衛二和木衛三


發射一枚軌道器前往土衛二,這種可能性也相當誘人。土衛二上有噴泉在持續噴射,人們認為它的內部也有一大片液態水的海洋。因此,它被列為是外太陽系存在生命的頭號備選之一,屬於必須要被探索的星球。


更便宜,可復用


相對它的運載能力而言,重型獵鷹算是相當便宜了,這也是SpaceX公司最大的賣點。一次性使用、完全不回收的重型獵鷹,一次發射報價1.5億美元。作為對比,聯合發射同盟的德爾塔Ⅳ重型火箭只有不到一半的運載能力,發射報價卻高達3.5億美元。事實上,重型獵鷹還可以回收利用(如果發射較輕載荷的話),發射報價還可以大幅降低。可復用的重型獵鷹,發射報價是9000萬美元



重型獵鷹的兩枚助推火箭,發射後垂直著陸在發射場附近的1號和2號著陸區。圖片來源:SpaceX


正如美國行星學會指出的那樣,獵鷹9號目前已經獲得認證,只能發射預算相對較低的科學任務。不管是一次性使用還是允許回收復用,重型獵鷹火箭都能大幅度降低發射費用,並且縮短探測器抵達目的地所需的時間,將使得前往外太陽系的探測任務數量倍增。


結論

重型獵鷹火箭划算的發射費用,外加更快速抵達外太陽系的能力,將顯著地改變我們在太空探索領域的行事方式。科學探索會成為大贏家!


很興奮能夠看到重型火箭重回航天市場。對於我們這些太空nerd來說,這真是個令人激動的時刻。


編譯來源:


medium,How SpaceX』s Falcon Heavy could enable fantastic Science in the outer solar system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譯文來自果殼網


轉載請聯繫授權: sns@guokr.com

投稿請聯繫scientificguokr@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科學人 的精彩文章:

「胄」和「冑」居然是兩個字?撞臉的漢字S1E01
業餘天文學家如何才能作出成就?

TAG:果殼科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