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乘佛教的核心是?——新時代佛子們的「三不曲」

大乘佛教的核心是?——新時代佛子們的「三不曲」

佛教徒

言行舉止應如法

我想說的,就是我們佛教徒不能盲目,我們自己的言行舉止應該如法。

佛教是一個很好的宗教,它是智慧,也是教育。但是現在個別地方,有些佛教徒利用佛教來做自己的事情,這非常可怕。這個現象,我們藏傳佛教所謂的上師當中有,漢傳佛教所謂的上師當中也有,我們漢地和藏地的居士和修行人當中也有。當然比例不是很高,是少數人,但這少數的人經常利用佛教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有些是為財富,有些是為名聲,有些是有其他的目的。

佛教徒

智慧信仰

作為佛教徒,我們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論是對自己、對別人、對佛法,都應該負責任,對眾生應該負責任。如果連這樣的責任心都沒有,我們不要說是佛教徒,連世間一個基本的知識分子、一個基本的老師的資格都沒有——而我們卻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佛教徒。

看看我們周圍很多的宗教,很多的團體,他們是怎麼團結的。他們弘揚自己宗派精神的時候,如果中間出現假冒,他們會一起打擊,一起根除。但我們很多佛教徒呢?則是以慈悲為懷為借口,置若罔聞,不理不睬,任由很多非法行為蔓延,致使我們佛教越來越衰敗。眾生得到的是什麼呢?就是越來越深遠的痛苦——這個結果應由誰承擔?

因此,作為佛教徒,我們不能盲目,不能愚痴,不能迷信。自己應該要花一定的時間來修行,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所謂的上師身上,上師畢竟也是人。雖然有些上師像法王如意寶一樣,確實是超越的大成就者,但其他大多數的所謂的上師呢?都是通過說教來度化眾生,並不是看一看他的身體就可以,摸一摸或者笑一笑就可以,不是這樣的。

佛陀在世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給你們指示解脫道,解脫依賴於自己——這是佛陀親口說的。佛陀當年在世的時候也說,我已經給你們講了,如何斷除惡法,如何行持善法,上有天堂,下有地獄,這個因果不爽的真理已經給你們講了,關鍵看你自己能不能行持取捨因果、取捨善惡了,這完全是靠你自己。

因此,我們佛教徒有信心當然是很好——這次你們這麼多人從各個地方來到學院,有些是多年以來一直很想來學院的,這次終於各方面因緣具足。雖然我特別特別理解大家,但是我們佛教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更重要的是智慧!這種智慧在任何事物面前,在任何民族、任何國家當中都不可缺少。如果我們是有智慧地信仰佛教,那它永遠都可以生存;如果我們對佛教的信仰是沒有智慧的、盲目的,那它不可能前進,而且不到22世紀的時候就會倒退。所以,我們佛教徒始終需要一種智慧。而智慧並不是天上掉下來、地上長出來的,一定要靠自己勤奮學習,任何一個智慧都是需要下功夫的,精進、苦行以後才能得到的。

我們佛教徒經常講到的是什麼?就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最基本的原則,就是首先自己要學會,不能盲目。我始終認為,我們佛教徒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的智慧和悲心難以想像、非常超勝,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特別迷信,修法、行為、說話……很多方面越學越不如法,越學越糟糕!這個我今天也不得不說,希望你們能夠反觀自己,也看看我們周圍,佛教應該怎麼樣才能有希望。

非佛教徒

用智慧來觀察佛教

今天主要說的是我們佛教徒,非佛教徒或者是對佛教感興趣的這些人,我也希望你們能用智慧來觀察,佛教裡面有什麼不合理的、不如法的,你們可以直接點出來。當然我完全相信,佛教經得起任何的推敲和以理觀察,這一點,我是有把握的。雖然一些非佛教徒,可能經常看到一些佛教徒有非法的行為,因此生不起信心,這個是情有可原的,但這並不是佛教造成的,而是我們佛教徒造成的。

不過,現在已經不像以前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了,總體來講,現在各個城市的佛教徒的水平都有所提高,所以我特別希望,我們大家一方面應該有一種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呢,就像我們觀察世間法一樣——我們買任何一個東西,無論是國產的、進口的,我們會觀察,不可能輕易花錢買,同樣的道理,在對待各種各樣的佛法的問題時,我們要用一種理性的智慧去觀察,而不是用一種盲目的心態去接受,否則後果自負。因此,所有的佛教徒,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學習,要懂得用細微的智慧和眼光去觀察。

現在我們佛教的的確確還是有希望的,尤其是這幾年以後。我去了很多漢地的學校,以及美國和德國的有些學校,他們都問,為什麼現在漢地這麼多有水平的老師、學者都來希求藏傳佛教?我是這麼想的,雖然藏地經歷了一些風風雨雨的歷史演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佛教真正的教理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害,包括我們的法本也好,寺院也好,基本上重要的一直保留著;同時,藏傳佛教的教育方式,也就是現在這樣的傳播方式、培養人才的方式沒有受到損失。因此,漢地很多善心人士來到藏地之後,不但可以用照相機拍到藏地的美好風光,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感受到了心靈的慈悲與智慧,滿足和包容等等——而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現在最缺少的財富。

所以,雖然像我前面說的,我們周圍確實存在一些盲目的人,但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到來不是盲目的。那麼我們就要共同去創造一種度化眾生的氛圍——因為大乘佛教的核心歸根結底就是幫助眾生。那幫助眾生當中最大的幫助是什麼呢?我認為是精神上的幫助。物質的幫助是暫時的,而精神的幫助才是永恆的。為什麼我們會特別感恩我們的老師?為什麼會特別感恩自己的根本上師呢?就是因為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精神財富遠遠超過任何一個世間人所給予我們的豐厚的物質財富。

敬摘錄

索達吉堪布UC開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對出家人的那些誤會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