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控制高血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控制高血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控制高血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每個人如何做好自己的保健醫生,預防高血壓,請看健康管理專家的觀點。

控制高血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長生不老是人類古老的夢想,延年益壽是現代醫學的目標。保健、治療與康復是通往這一目標的貫穿全生命周期的系統工程。疾病的防治各階段各有側重,而目的一致的,就是「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變」「愈後防復」。高血壓防治亦是如此,要有全程、全面的健康管理戰略思維。

治未病之病,不讓高血壓抬頭

治未病包括「未病養生、防病於先」與「欲病救萌、防微杜漸」兩個層次。未患高血壓也無高血壓危險因素者屬於「未病」,未患高血壓但已有各種危險因素者屬於「欲病」。開展廣泛的群體性健康教育和社會健康促進活動,積極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屬於健康管理戰略重點前移、重心下移。

以下十大人群是我國高血壓龐大的「後備軍」: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男性,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者,高鹽低鉀低鈣飲食者,過量飲酒者,吸煙者,缺乏體力活動者,長期精神緊張者,A型性格者。具備的上述危險因素越多,患高血壓的幾率越大。其中超重、高鹽膳食及中度以上飲酒是目前我國人群高血壓發病的三大危險因素。

積極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核心內容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塊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我們要遵從以下四點:

1.保持健康的行為方式。

不吸煙,合理的體力活動,遵守高血壓預防飲食方法。

2.保持健康體重。

體重指數(BMI)<24kg/m2,腰圍<90 cm(男)或 <85cm(女)。

3.保持健康血脂。

根據心血管危險程度設定高血壓合併血脂異常患者開始調脂治療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標值。

4.保持健康血糖。

治已病之病,不讓高血壓失控

「已病早治,防其傳變」。這裡」已病「是指已患有高血壓,「傳變」是指高血壓導致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併發症。需要引起注意的對象為無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併發症的各級高血壓病人。這些人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和早期保護。合理用藥平穩降壓達標是核心關鍵;同時還要干預危險因素、保護靶器官。

血壓降得越低,心血管病危險降得越低;危險越高的人群血壓達標越重要。人一旦得了高血壓,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就成了它的活靶子。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合理選擇各類降壓藥物,讓已經升高的血壓「低下頭來」,並且加強靶器官保護,防止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能明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壓治療是全程全面的健康管理的關鍵和重要環節。

治瘥後之病,不讓高血壓為害

「瘥後調攝,防其複發」。這裡的「瘥後之病」是指不僅已患有高血壓,而且發生了高血壓併發症。高血壓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尤其是已經合併靶器官損害和相關疾病的高血壓,即使血壓降至正常,也需要長期乃至終身非藥物和藥物綜合治療。

要長期堅持合理應用心血管藥物,重在「三防」。

1.防事件:

穩定血壓、穩定斑塊和

預防血栓是防事件的關鍵。

  • 穩定血壓:降壓藥的選擇應個體化,目的實現血壓控制穩定<140/90mmHg或更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β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等是常用的有效降壓藥。

  • 穩定斑塊:早期使用他汀類藥物,既可發揮降脂以外的穩定斑塊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內皮細胞,抗炎症。

  • 預防血栓:高血壓伴糖尿病、心血管高風險者可用小劑量阿司匹林(75mg~100mg/d)進行一級預防。

2.防後果:

高血壓患者應

隨身常備心血管藥物。

突發急症,首先不要慌亂,讓患者鎮靜、避免亢奮十分重要。對劇烈頭痛,血壓急劇升高者,先服用降壓藥物把血壓降至安全水平140~160/80~95mmHg即可;如有心絞痛發作可含服速效救心丸等。同時呼叫120急救,轉送醫院救治。

3.防複發: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被成功挽救後,要防止再次複發。首先要重視生活方式的改變,必須戒煙,戒酒,避免劇烈運動,合理膳食等,選擇有效的藥物,達到有效的劑量,實現有效的指標,堅持終身治療。

文/解放軍總醫院健康管理研究院 曾強 武強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傳達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元宵慶團圓 健康不可少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