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國「留髮不留頭」, 禿頂的人該怎麼活?

大清國「留髮不留頭」, 禿頂的人該怎麼活?

1644年吳三桂迎滿清入關,八旗鐵騎入主中原,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的殘存勢力都無法阻擋清人的強大攻勢紛紛敗亡,為了讓廣大臣民臣服於新的王朝,攝政王多爾袞下了一條死命令「留髮不留頭,留有不留髮。」,多爾袞要強改漢人幾千年的留髮傳統,全國男子要統一留辮子,前面還要剃個光。

大清國「留髮不留頭」, 禿頂的人該怎麼活?

在傳統漢人面前這不光是「丑」的表現,更是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褻瀆,自然遭受了激烈的反抗,於是就有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前明子民帶發效忠直到戰鬥到最後一刻。如此殘酷的現實面前政策還是得到了最終的執行,經過強制性的推廣全國多數人還是留起了辮子,那麼那些謝頂的人該怎麼辦呢?

大清國「留髮不留頭」, 禿頂的人該怎麼活?

禿頂首先就沒兩根頭髮,想要紮起辮子更是難上加難,那麼禿頂的人還有活路嗎?如果不加偽裝,顯然是沒有的,順治朝時有一個前明萬曆朝進士,大明三朝元老名叫陳奇瑜,老年在太原賦閑的他卻因為禿頂沒有辮子被當地的漢人地方官判了死刑。足可見大清不給謝頂的人活著的機會,除非用大姑娘的頭髮弄一個假辮子帶上,雖然自己沒有頭髮但至少態度好。

大清國「留髮不留頭」, 禿頂的人該怎麼活?

其實為了減少漢人的抵抗清政府也做了些妥協,比如十四歲以下的男孩可以不用剃髮易服,所以在一些清朝關於小孩的畫作上依然有髮髻穿著漢服,還有死後可以穿漢服入葬,現在的壽衣大至就是傳統漢服的模樣。隨著清王朝的衰弱留髮的政策也逐漸鬆動,到了十九世紀末已經有很多開明人士剪了辮子,大清朝廷也早已視而不見了。

大清國「留髮不留頭」, 禿頂的人該怎麼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