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全面解讀: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全面解讀: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導語:在我們的皮膚表面、胃腸道、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糞便等部位分布著大量的菌,其中胃腸道細菌的種類繁多、數目巨大,占人體微生物總量的約80%。健康成人腸道內的菌有1000多種,數量高達一百萬億,是我們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人體胃腸道共有超過1013個細菌,每克干糞中就有4000億個共生菌。所以說,你並不是獨立的生物,而是和菌群相互依賴、共生的共同體。

01

胃腸道共生菌的分類

胃腸道共生菌可分為三類:

(1)膜菌群(深層),也即益生菌,緊貼黏膜表面,主要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對機體有益無害,人體不可缺少,正常情況下是優勢菌群,具有防護、營養、免疫調節等作用;

(2)條件致病菌(表層),可遊動,又稱腔桿菌,是非優勢菌群,如腸球菌、腸桿菌等,在人體菌群平衡時無害,但當菌群失調時就會對人體進行攻擊,導致疾病;

(3)致病菌(中層),對人體有害,能導致疾病發生,如變形桿菌、假單胞菌和產氣莢膜梭菌等。

02

腸道微生態失調的概念及原因

人體微生態失調就是:"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間和正常微生物群與宿主之間的微生態平衡,在外環境影響下,由生理性組合轉變為病理性組合狀態。"簡單說,人體微生態失調就是體內菌與菌的失調,或是菌與機體的失調,或是菌和機體的統一體與外環境失調,使人體從正常情況轉為病態。

造成微生態失調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放射性輻射:放療、化療、X光及某些放射性物質。

過度使用抗生素:多數患者都是因長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

外科手術:包括手術、整形、插管以及一切影響宿主生理解剖結構的方法與措施,都有利於正常菌群的易位轉移,因此,在微生態失調的誘發因素中,外科治療措施佔有重要位置。

其他因素:包括醫源性因素、使用免疫抑製劑、細胞毒性物質和激素等因素,都能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例如腸道正常菌群中的脆弱類桿菌和消化球菌等厭氧菌常可成為機會致病菌而引起內源性感染。

03

益生菌的作用

1. 維持腸道正常功能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最大的微生態體系,人體通過胃腸道黏膜與外界緩慢進行相互作用,通過其生長及各種代謝作用促進腸內細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腸內腐敗物質產生,保持腸道機能的正常運行。

2. 緩解乳糖不耐受癥狀,促進消化吸收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體缺乏代謝乳糖的酶,在攝入奶製品後,出現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全球有75%的成年人體內乳糖酶的活性有減弱的跡象,在一些亞洲國家則超過90%。研究發現,乳桿菌等具有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夠明顯降低乳糖的濃度,產生乳酸,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

3. 增強人體免疫力

益生菌進入腸道內,一方面可以在腸道內定殖,維持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另一方面益生菌可以直接作用於宿主的免疫系統,誘發腸道免疫,並刺激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促進巨噬細胞活性,通過增強B、T淋巴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性,發揮特異性免疫活性,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4. 預防癌症和抑制腫瘤的生長

益生菌可以產生一些抑制腫瘤生長的代謝產物,如多糖、細菌素及乳酸等,通過抑制轉化致癌物質的酶的產生,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特別是巨噬細胞、NK細胞、B淋巴細胞的活性以及抑制細胞突變等方式,以及降低腸道內的pH值,刺激腸道蠕動,使腸道內的致病菌毒素和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致癌的可能性。

5. 緩解過敏反應

研究發現,正常人腸道中益生菌越多,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也就越小。益生菌可以誘導T細胞產生大量的IL-12,能夠抑制Ig E的產生,有效地預防過敏發生。

6. 降低血清膽固醇

益生菌主要通過同化作用來降低膽固醇的含量、抑制膽固醇合成酶(3-羥基-3-甲基戊二酸CoA還原酶)的活性,通過益生菌的膽鹽水解酶的作用,將小腸內水解後的膽鹽與食品中膽固醇發生共沉澱作用,減少機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其由糞便排出體外。

7. 益生菌對肥胖的作用

腸道菌群紊亂在肥胖的發生髮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大量實驗證實,通過攝入益生菌,可以有效的防治肥胖。

8. 益生菌對糖尿病的作用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體內也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現象。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使有益菌等附著在腸道上皮細胞上。益生菌通過吸收葡萄糖進入菌體內,減少宿主的吸收,從而降低血糖水平。另外,益生菌可以降低循環中LPS的濃度,減少炎症反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進而達到防止糖尿病的目的。

04

什麼是益生元、合生元?

微生態一旦失去平衡,就需要微生態製劑來調整,微生態製劑有三種: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益生菌:是含有活菌和(或)包括菌體組分及代謝物的死菌的生物製品。如雙歧桿菌、乳桿菌、腸球菌等活菌製劑。

益生元:是一種不易被機體消化,不被有害菌利用,可被有益菌利用增殖的物質,包括低聚糖、乳果糖、低聚麥芽糖、水蘇糖等;也包括天然的螺旋藻、節旋藻等。

合生元: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並存並協同發揮作用的合劑,可選擇性的增加益生菌的數量和活性。

05

微生態製劑的使用原則

根據大便檢測結果選用,哪類菌群減少,則補充該類菌群;盡量停用抗生素。

抗生素對微生態製劑中的活菌有殺滅作用,兩者一般不宜同時使用,如果非用抗生素不可,應選用不受抗生素影響的微生態製劑,如樂托爾、億活等。

如果無合適的製劑可供選擇,應儘可能將兩類藥物的服用時間間隔長些。

一般來說,微生態製劑(生理性真菌如億活等除外)可與抗真菌製劑同時使用。複合菌製劑比單一菌效果好些。

微生態製劑應與其他療法配合使用:微生態製劑常與病因治療或對症治療配合使用,即使是單純的腸道疾病,可能也需配合作用於解痙、止瀉、補液等治療。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則:

盡量使用小劑量,用小劑量就能達到目的,則不用大劑量;盡量使用窄譜抗生素,用窄譜抗生素能取得療效,則不用廣譜抗生素;

盡量避免口服,對全身和腸道外感染,盡量不口服給葯,採用注射途徑給葯;

盡量保護厭氧菌,無證據表明是厭氧菌感染,應盡量不使用對厭氧菌有殺滅作用的抗生素;

儘快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如果使用抗生素擾亂了腸道微生態平衡,應儘快服用微生態製劑,恢復微生態平衡。

06

微生態製劑的安全性

傳統觀點認為益生菌製劑是相當安全的,近幾年文獻報道心內膜炎、菌血症、血液、局部感染灶中檢測出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

益生菌製劑的安全性的影響因素有:

(1)益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性:益生菌一般沒有致病性,但在細菌移位後可能會致病,一般患者服用益生菌後不會發生細菌移位,但在使用免疫抑製劑、免疫缺陷病人、悉生動物,則可能會發生。

(2)代謝物的毒性: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目前沒有報道有致病物質產生,但Jett 等(1994)報道Enterococcus可以產生引起細胞裂解的物質。

(3)傳遞耐葯質粒問題:糞腸球菌傳遞萬古黴素耐葯質粒。

(4)益生菌有血小板聚集作用、黏膜降解作用。

07

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微生態製劑?

一般情況下,沒有菌落失調癥狀的,不推薦使用;因為我國現行推廣的居民膳食指南與平衡寶塔,從食物多樣、粗細搭配、保證每日適量奶豆類、蔬果類,增加全穀類、薯類攝取等多方面兼顧了維持腸道微生態的需要。例如牛奶中糖巨肽、乳糖,酸奶等奶製品中的乳酸菌等可直接參与或調節腸道菌群;大豆所含的低聚糖,糧薯蔬果中的膳食纖維都是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的食材。

在有相關癥狀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合理的方案;畢竟使用微生態製劑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並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來源:胃腸病

作者:張澤菁

關注消化,天天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老年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治
4個精彩病例,帶你了解早期胃癌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