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鄱陽湖60萬打 20萬,一代梟雄陳友諒為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鄱陽湖60萬打 20萬,一代梟雄陳友諒為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原標題:鄱陽湖60萬打 20萬,一代梟雄陳友諒為什麼打不過朱元璋?


元朝末年,各起義軍之間的矛盾已經趨於白熱化。江山就那麼大點兒,誰都想擴大地盤,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打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1363年,陳友諒領兵60萬水陸大軍圍攻洪都不下,朱元璋親率20萬大軍前往救援,聞訊後,陳友諒撤圍洪都,在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選擇所擅長的水戰迎戰朱元璋,即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的鄱陽湖之戰。同時, 鄱陽湖大戰也是中國歷史上繼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60萬VS 20萬,然而實際上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遠不止這40萬的人數差距。陳友諒在短時期內打造了一支長江內河最強大的水軍,據《明史》記載,陳友諒的船「皆高數丈,飾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馬棚,上下人語聲不相聞,艫箱皆裹以鐵」,陳友諒的船高數丈,分三層,外包鐵皮,上面能走馬,首尾不相望,最大的戰艦可以容納3000人,相當於現在一艘大型運輸艦或航空母艦的兵力。


反觀朱元璋,戰船是以至元二十年龍灣之戰中繳獲陳友諒的船隻為主力,甚至還有若干漁船在內……


在我看來,這可比巨大的人數差可怕多了,按現在人的說法就是「小米加步槍」打敗了「飛機大炮」,是出乎意料的事情。


然而,在如此大的實力懸殊之下,陳友諒究竟是怎麼把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爛,最終敗在朱元璋之手,命喪亂箭之下的?


陳友諒,漁家之子,少時讀書,略通文義,後起義加入紅巾軍,弒舊主、殺降卒,多疑固執,行事偏激,是個十足的心狠手辣之人。


倪文君賞識他,提拔他,對他有知遇之恩,陳友諒殺了他;趙普勝有勇有謀,尊重他,視他為兄弟,陳友諒殺了他;徐壽輝把權力讓給他只想活下去,陳友諒殺了他。在陳友諒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是一個「殺」字解決不了的。


不聽逆耳忠言,不信屬下勸告,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這種性格不僅讓陳友諒失了人心,更失了道義。


除了自身性格,戰術上的失誤是導致陳友諒兵敗鄱陽湖的直接原因。 陳軍戰艦如雲,速度快,但機動性不強。朱軍人少船小,佔了機動靈活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因為鐵索連環被大火燒得一敗塗地,陳友諒亦然。滔滔江面上,陳友諒用鐵索將戰艦連在一起,猶如一張血盆大口,叫囂著將朱元璋吞噬。


然而,朱軍只是小小地點了一把火。頓時,火勢滔天,陳友諒的水軍頃刻間失去了所有優勢!

令人費解的是,陳友諒的水軍在水網密布的江南縱橫多年,是正兒八經的水軍,當年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的北方兵用鐵索連環情有可原,可陳友諒也選擇用同樣的「笨方法」就難以理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哲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74年秦始皇陵出現的可怕一幕,嚇退在場專家,原因簡單
古代打仗攜有營妓隨軍?下場悲慘,將軍說人人有份

TAG:小哲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