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台州刻本《揚子法言》

南宋台州刻本《揚子法言》

南宋台州刻本《揚子法言》

南宋台州刻本《揚子法言》

《揚子法言》,漢代揚雄擬《論語》體裁,以問答形式撰寫,主旨在於捍衛和發揚儒家學說的著作,凡十三篇:學行篇第一、 吾子篇第二、修身篇第三、問道篇第四、問神篇第五、問明篇六、寡見篇第七、五百篇第八、先知篇第九、重黎篇第十、淵騫篇第十一、君子篇第十二、孝至篇第十三。篇各有序,通錄在卷後。宋景祐初,宋咸引之以冠篇首。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 西漢學者、辭賦家、語言學家。揚雄少時好學,博學多識,酷好辭賦。口吃,不善言談,而好深思。家貧,不慕富貴。40歲後,始游京師。大司馬王音召為門下史,推薦為待詔。後經蜀人楊庄引薦,被喜愛辭賦的成帝召入宮廷,侍從祭祀遊獵,任給事黃門郎。雖官職低微,然歷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稱帝後,揚雄校書於天祿閣。後受他人牽累,即將被捕,於是墜閣自殺,未死。後召為大夫。自秦焚書之後,孔子之學不絕如線,雄獨起而任之,唐韓愈以其與孟子、荀子並稱。《三字經》將他與老子、莊子、荀子、文中子列稱為「五子」。著有《方言》。《隋書·經籍志》有《揚雄集》五卷,今已不傳。明代張溥輯有《揚侍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以行世。

自漢至北宋中期,《揚子法言》之作注有漢侯芭注、吳宋衷注、晉李軌解、隋辛德源注、唐柳宗元注、北宋宋咸重廣注及吳祕注等。司馬光裒合當時僅存之李軌、柳宗元、宋咸、吳祕四家,形成五臣集注。自是以下,始有五臣注本。宋淳熙八年(1181)刻本《揚子法言》,為五臣注現存最早的刻本。是書精雕初印,稜角峭厲,墨色濃潤,為南宋刻書之上品。書中避宋諱極謹密,「玄」、「眩」、「弘」、「殷」、「桓」、「慎」等字皆缺筆,至孝宗諱「慎」字止。書前有淳熙八年唐仲友後序,蓋刻書時序也。《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曾著錄此書,認為系大字麻沙本,為鑒定之誤。此書版心下鐫有刻工:蔣輝、王定、徐通、李忠、宋琳、吳亮等,皆為紹興至杭州間刻工,另參考唐仲友之後序,可以認定是書為浙江台州刻本無疑。上世紀80年代,版本學家傅熹年先生曾經眼此書,也認為此書是南宋中期浙江地區所刻之書。

此書鈐有「事親之暇」、「詩禮傳家」二印記。又曾入藏清宮,鈐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乾隆御覽之寶」、「天祿繼鑒」、「天祿琳琅」天祿繼鑒藏書印全套。

此宋淳熙八年刻本《揚子法言》,在內容上可補明、清諸本脫誤,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獻和版本價值,現藏遼寧省圖書館,為海內孤本。1988年四川巴蜀書社曾影印出版。2009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並於6月14日—7月3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國家珍貴古籍特展」上與觀眾見面。此書在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和評審中也引起專家們高度重視。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快節奏時代,為什麼還要讀書,如何讀?
吳華振、馬亞琴:讀王輝斌先生《唐代詩文論集》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