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清瓷器「葡萄紋」寓意

明清瓷器「葡萄紋」寓意

明清兩朝瓷器上,葡萄紋是個重要的類別。葡萄紋又分兩種:一是單純畫葡萄的;另一種是將葡萄與松鼠配在一起的。這種葡萄紋樣,既有著歷史的傳承演變,又有著特定的時代寓意。本文試作初步梳理,以求揭示其寓意變遷的奧秘。

據專家考證,葡萄是漢代時從西域傳入中國的水果品種。葡萄作為紋樣,早在唐代就已經廣泛應用,最著名的就是銅鏡上的瑞獸葡萄紋。唐代把葡萄作為重要的裝飾紋樣,看重的是它的瑞相,因此也可以將葡萄稱作「瑞果」,以與「瑞獸」相對應。在唐以前,中國的各種裝飾紋樣以動物為主。唐代開始,紋樣題材逐漸由動物為主向植物為主轉化。因此,唐代銅鏡上的「瑞獸葡萄紋」,可以看作是中國紋樣轉折期的一種經典組合。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葡萄紋應用的第二個高峰期是元代的青花瓷器。元青花主要用於出口中亞、西亞伊斯蘭教流行地區,而葡萄正是那些地區喜歡的紋樣,所以元青花瓷器上葡萄紋佔有較大的比例。明早期的官窯瓷器繼承元青花的傳統,也有很多以葡萄為主的紋樣,其寓意應該也是一脈相承的「瑞果」性質(圖1)。

然而在民窯青花瓷器上,情況就有所不同了。明代洪武、永、宣時期,民窯瓷器上幾乎見不到葡萄紋。但從成化開始,民窯瓷器上葡萄紋大量出現(圖2、3、4),到明後期更是廣泛流行(圖5、6、7)。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民窯的葡萄紋與官窯的大不一樣,它們不再突出葡萄果實的瑞相,而是在強調葡萄的枝、葉、果、蔓等多個方面。顯然,民窯畫的葡萄紋,寓意已經不是吉祥「瑞果」,而是另有新意。這新意是什麼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從一個叫岳正的人說起。

岳正(1418—1472),字季方,一生坎坷。正統十三年(1448)的科舉考試,岳正會試第一,廷試第三(探花)。他為官正直豪邁,敢於直言,曾任內閣大學士。後因冒犯石亨、曹吉祥而遭到貶謫,一度還被流放。直到明憲宗成化初年才得以復職再度為官。岳正愛好繪畫,尤擅畫葡萄,曾寫過一篇《畫葡萄說》。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岳正對畫葡萄的看法,並進而理解此時民窯瓷器上出現葡萄紋的寓意。岳正在《畫葡萄說》中寫道:

圖4明成化民窯葡萄紋

圖5明晚期民窯葡萄紋

圖6明晚期民窯葡萄紋

「畫,書之餘也。學者於遊藝之暇,適趣寫懷,不忘揮灑,大都在意不在象,在韻不在巧。巧則工,象則俗矣。雖然,其所畫者必有意焉。是故於草木也,蘭之芳,菊之秀,梅之潔,松竹之操,皆托物寄興,以資自修,非徒然也。」

「予嘗論其(葡萄)干癯者,廉也;節堅者,剛也;枝弱者,謙也;葉多蔭者,仁也;蔓而不附者,和也;實中果可啖者,才也;味甘平無毒入藥力勝者,用也;屈伸以時者,道也。其德之全有如此者,宜與菊、蘭、梅、竹並馳而爭先可也……」

上面兩段引文,岳正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他對作畫的追求,「在意不在象,在韻不在巧」,「所畫者必有意焉」。這正是當時流行的文人畫的意趣。二是他對葡萄寓意的總結,從葡萄的干、節、枝、葉、蔓、果、味、屈伸等方面的特性,來比附君子做人、為官應有的品德。岳正對葡萄寓意的全新總結,其實也是對人生品格的總結。

在岳正的比附中, 別的都好理解,唯「屈伸以時者,道也」一句,什麼意思呢?比岳正稍晚的陸容(1436—1497)在其《菽園雜記》卷五中對這一句有個說明:「蓋京師種葡萄者,冬則盤屈其干而庇覆之,春則發其庇而引之架上,故云。然此蓋或種於庭,或種於園,所種不多,故為之屈伸如此。若山西及甘涼等處深山大谷中,遍地皆是,誰復屈之伸之?」原來當時京師種葡萄,冬季要把葡萄樹榦盤屈起來覆蓋東西以避寒,春季再把它伸展開來放到葡萄架上生長。所以岳正將葡萄「伸屈以時」比附做人也要根據時勢有伸有屈是說得通的。而陸容說葡萄的「伸屈以時」只是種於京師庭園裡的才這樣,生長於山西、甘肅等野地里的葡萄並不「伸屈以時」,這就有點抬杠的味道了。

圖7明民窯葡萄紋

圖8明晚期松鼠葡萄紋

圖9明晚期松鼠葡萄紋

圖10明晚期松鼠葡萄紋

圖11清初福壽葡萄紋

自從岳正的「葡萄說」出來之後,葡萄成了「正人君子」的形象代表,在明代社會中影響巨大。許多文人以畫葡萄來抒發自己的「君子」情懷。如嘉靖年間,徐渭在落魄時曾畫過一幅《墨葡萄圖》,畫中題詩道:「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徐渭以葡萄果實比喻自己的文章才華,與岳正把葡萄果實比作君子之才是一致的,顯然是受到了岳正《畫葡萄說》的影響。

清初福壽葡萄紋圖12

圖13清初福壽葡萄紋

明代中後期民窯瓷器上大量採用葡萄紋,應該說與岳正的「葡萄說」有很大關係,也是彰顯正人君子的寓意。這些民窯葡萄紋的特點是葡萄的枝幹、葉、蔓、果實等畫得較全,正是為了表現岳正「葡萄說」提到的君子各方面的品性。到了明代後期,宦官專權、朝政腐敗、君子遭殃,社會上更加看重士大夫的清正節氣,於是在瓷畫上通過這種葡萄紋來表達民眾的愛憎,也就愈加增多起來。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季全國海選報名:一五零七九九八一四一零

除了單純的葡萄紋之外,明晚期的民窯還創畫了葡萄松鼠紋。從瓷畫傳承看,這一時期的葡萄松鼠紋是借鑒了明早期宣德皇帝創造的「瓜鼠圖」的畫法,只是將瓜換成葡萄而已(圖8、9、10)。進行這種借鑒的原因,自然是要表達一種新的寓意。那麼,新寓意是什麼呢?畫面上,松鼠在葡萄藤蔓間攀爬,形象猥瑣,再結合當時閹黨專權的社會背景來看,其寓意很可能是奸臣殘害忠良了。其中,圖8是畫在器外壁上的葡萄松鼠紋,而此器內底即是典型的葡萄紋(圖7)。這兩種圖集於一器,正是兩種畫意演變過渡的好例。

以松鼠來喻「小人」是合理的。萬曆年間嘉興名士李日華寫過一篇《詈松鼠》,其中說道:「甪里書齋中忽來松鼠,五、六年滋殖益蕃,出遊行竊,殊甚厭之。」可見當時人們對松鼠的厭惡。松鼠的形象雖然比老鼠好一點,但它們畢竟屬於鼠類,而鼠類在明以前,歷來被認為是有害動物,不受歡迎。

圖14清康熙葡萄紋

圖15清康熙葡萄紋

到了清初,瓷器上畫熟了的葡萄紋仍在繼續沿用。但明亡後世事大變,君子、小人之爭已不再是大眾關注的重點,葡萄紋到了「正人君子」的寓意需有所改變才能繼續存在下去的時候。清初機敏的瓷畫工匠很快就找到了一種新寓意寄託於葡萄紋上,那就是「福壽葡萄」(圖11、12、13)。

經歷了明末清初戰亂的殺戮與破壞,中國社會經濟凋敝,人口大減,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太平、長壽和子孫繁衍等問題。「多福(太平是福)、多壽、多子」成了清初人們的三大心愿。因此,有「三多」寓意的瓷器紋樣開始大行其道,而這時期的「葡萄紋」被賦予的新寓意正是「三多」。這種「葡萄紋」看起來與明後期的「葡萄紋」差別不大,但瓷畫工匠在葡萄紋旁邊特意寫上「福壽葡萄」四個字,表明其寓意已經是「多福、多壽、多子」了。所謂「福壽葡萄」,其實是「福」、「壽」、「葡萄」(子)三者的並立合稱,並非是有「福壽」的「葡萄」之意。葡萄多籽籽粒粒,,可比擬人類的「多子」。

清初「福壽葡萄」紋存在的時間不長,這可能與其寓意的表達有些勉強有關。其後「福壽葡萄」紋進一步的演變方向是兩個:一是將「三多」的寓意回歸到以「佛手」、「壽桃」、「石榴」三種果實為畫面內容的「三多圖」去。一是將葡萄單獨成畫(圖14、15),或將葡萄與松鼠相配,寓多子之意。這兩種紋樣在整個清代都很流行。

清代的「葡萄松鼠」紋與明後期的「葡萄松鼠」紋在畫面上有些相似,但時代不同了,它們的寓意已經決然不同。清代的「葡萄松鼠」紋再也不會是「小人」害「君子」的寓意了,它只是一種單純祝福「多子」的吉祥紋樣。仔細觀察清代民窯的「葡萄松鼠」紋,常可在一些杯、碗的內底見到一隻松鼠正在咬葡萄果實的畫面(圖16、17、18)。這種將葡萄多「子」的含義與「鼠」(生肖「子」)的喻義結合,明顯是在強調「多子」的寓意。

總結上述明清瓷器上「葡萄紋」寓意的演變,大致是這樣的規律:早期是「瑞果」,中期是「君子」,後期是「多子」。

圖16清康熙松鼠葡萄紋

圖17清康熙松鼠葡萄紋

圖18清康熙松鼠葡萄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襄收藏 的精彩文章:

鎏金與鍍金:區別在哪
古人為何傳玉不傳金:裡面學問深

TAG:共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