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圈養的獨角獸

被圈養的獨角獸

沒有資本,或許沒有這些「獨角獸」;但擁有資本,卻加速它們的「死亡」。

文 / 華商韜略 王田

摩拜被美團收購一事塵埃落定,堪比網約車戰事的共享單車之爭重歸平靜。昔日的幾個主流玩家中,除摩拜外,ofo拿著阿里的投資苦苦支撐,小藍被滴滴「重啟」,哈羅也歸為阿里麾下。

從群雄逐鹿到楚河漢界,當外界以為一統江山才是這一戰的結局時,各家卻以站隊的方式結束了征程。

這是情非得已的選擇。摩拜CEO王曉峰直到合併投票時都堅持公司獨立發展,但最終只能聽天由命;創始人胡瑋煒,則把這歸為「宿命」——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在中國,創業公司永遠繞不開各種巨頭。你南征北戰打下的江山,不過是巨頭們延伸的戰場,到頭來,你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

這似乎成了大多數風口行業的最終歸宿。一切盡在資本的牌局之中,創始團隊的反抗終成妥協。

【1】

共享單車逃不開被資本裹挾的命,因為它最初就是被資本催生而來的項目。

最早做起來的是小黃車ofo。2015年,支教歸來的戴威原本想做個跟騎行有關的旅遊產品,屢次被投資人拒之門外之後,才從「如何解決騎車難」這個問題里衍生出共享單車的想法。

戴威是北大畢業的,幾個合伙人都是校友,點子也源於校園訴求。從做基金的北大師兄那裡拿到百萬投資後,同年9月,ofo以北大為起點投放自行車,開始小規模試水。

摩拜幾乎同時誕生。2014年11月在一次聚會上,還是記者的胡瑋煒聽到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提出一個點子:做個隨處能借的自行車,借完隨處停,手機掃碼就能開鎖。

李斌甚至連這車的名字都想好了:把mobile和bike連起來——Mobike,中文就叫摩拜,諧音膜拜。

這個提議瞬間擊中胡瑋煒,她隨即放棄從事超10年的媒體事業,直接投身創業大潮。李斌成了天使投資人,半年後,他還將十多年的事業夥伴、愉悅資本的劉二海拉入伙,為摩拜投下300萬美元A輪融資。

早期ofo只是校園項目,騎行基本封閉在校內,對自行車的需求只是代步,造價成本不到300元。但小黃車在高校中已小有名氣,當時北大一天就有3000訂單,戴威考慮複製擴張時,恰巧被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相中」。

先後押中餓了么和滴滴,朱嘯虎成了圈內名聲大噪的「獨角獸捕手」。約見戴威第一面時,他就要投1000萬。朱嘯虎想「再造一個滴滴」,這個習慣製造風口的投資人,當時就想好了ofo未來的路。

2016年2月拿到錢後,ofo的擴張之路正式開啟。此時的摩拜也融了2輪,錢卻快花光了。

原因在於摩拜和ofo的最初方向不同。戴威的重心傾向連接而不是產品;而胡瑋煒按照李斌的設想,想打造一款4年都不用維修的自行車,省去維修費用以達到回本目的。

胡瑋煒在「造車」上費了不少功夫,找來汽車專業出身的王超做自行車的設計,請前摩托羅拉工程師楊眾傑設計智能鎖,又請日本歸國的工程師徐洪軍優化量產設計。

獨有設計確實成了摩拜日後領先的關鍵優勢。一來很大程度避免了普通自行車的損壞問題,二來智能鎖和後台系統的完成,真正實現了無樁點的借還,這甚至是在矽谷都找不到原型的科技發明。

代價則是原先預估800元一輛的單車,成本飆升至3000元,剛融到的幾千萬美元B輪資金幾乎全部投注生產。

這是從一開始就清晰的殊途——ofo走的是互聯網企業鬥爭的常規打法,燒錢鋪量;摩拜則更傾向產品質量。

這跟背後的資本不無關係。

ofo的C輪融資前,朱嘯虎把自己「一手投大」的滴滴拉進來。經歷過網約車大戰的程維,給戴威講了很多自己打仗的經驗,尤其是補貼方面。戴威見到前輩偶像,認為雙方在觀念願景上有很多共同點。

摩拜這邊,李斌同樣沒少出力,他很早就拿著摩拜的手機應用演示給馬化騰看。除此以外,李斌本人也是吸引資本的活招牌:過往資本都從他身上賺到過錢,自然也相信他的判斷。摩拜的投資方中,多數都和李斌有著不錯的私交,很多也是蔚來汽車項目投資人。

2016年10月,摩拜和ofo融資級別首次達到「億美元」——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C輪融資1.3億美元,滴滴小米領投;3天後,摩拜同樣C輪過億美元,騰訊產業共贏基金位列其中。

雙方拿到融資後迅速擴張。2016年底,共享單車市場上雙雄稱霸,兩者市場佔有率加起來超過90%,下載量也是遙遙領先,摩拜、ofo分別斬獲366.49、347.1萬次的下載量,超第三名10倍之多。

各項數據,二者均不分伯仲。截止2016年底,ofo單車投放量為80萬量,高於摩拜的50萬輛;但用戶平均單次運行時長上,ofo為1.2分鐘,低於摩拜的1.8分鐘。

「到底誰更好」成了業內常常爭議的話題。為給自家站台,投資方們打了不少口水仗。

在C輪消息宣布之前,朱嘯虎曾放言:共享單車將在90天內結束戰鬥。摩拜單車資本方、祥峰投資合伙人夏志進表示不可能,三個月只夠把硬體的成本收回來。

同是摩拜資本方的熊貓資本更是公開回懟:如果90天內ofo真能超過摩拜,他們願意繞國貿「裸騎」一圈。

資本忙著打嘴炮,創始人的焦慮無人懂。蜂擁的資本帶來快速擴張,快速擴張又帶來管理困局。如何明確戰略,團隊如何成長,成了困擾戴威和胡瑋煒的難題。

市場近乎苛刻地壓迫讓他們始料未及。

【2】

2016年下半年,摩拜和ofo已呈兩家獨大的狀態,但入局者仍接連不斷。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市場中已經有包括摩拜單車、ofo、優拜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等17個玩家,20多家投資機構投入了近30億元資金,僅摩拜和ofo兩家單車投放量就有130萬輛。

在資本市場,火爆程度早已供大於求。據說當時有位投資人已經談妥一家共享單車的C輪融資,結果出個差的功夫,回來後便沒有了機會。

隨後市面陸續出現70餘個共享單車品牌,甚至引發「單車顏色不夠用」的窘狀。

其中不乏跟風者,想要「撈一把就走」、「大不了被收購」的人不在少數。曾躋身市場第三的小藍單車,創業初衷就充斥著急功近利的味道,最終只活了365天。

小藍單車的團隊原本是只做高端自行車市場的野獸騎行。ofo準備從校園走向城市時,曾找野獸騎行團隊作為研發新車的夥伴。然而市場快速擴張之後,野獸騎行不甘只做生產者,更希望分一杯羹。

有知情人透露,野獸當時希望被ofo收購,並且提出了一個很高的價格,卻被後者拒絕。後來野獸找到投資方,認為進入風口還有機會,即使不能超過摩拜和ofo,如果「快速做大,還有機會被收購」,小藍單車由此誕生。

基於技術優勢,被譽為「最好騎的共享單車」的小藍,的確收穫不少口碑。但起步晚融資晚仍使它錯過不少機會。

在共享單車市場,關注度和口碑並不能支撐起一個新品牌快速發展,「有車可騎」才是用戶需求。想要得到市場認知,必須有規模,這一切都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

這恰恰是「小藍們」倒下的原因。

國內幾乎所有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摩拜和ofo身上,後來者想要靠資本改變行業格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頭部資源高度聚集,除摩拜和ofo外,其他單車的融資之路越發艱難。後來者陸續宣布倒閉,玩不起了。

C輪之後,摩拜和ofo以你追我趕的節奏在半年內均融資到E輪。但拿到巨資也並非好過,投資人還在等他們給出交代。

戴威藉助資本快速打開市場,堅持以量取勝的小黃車,終於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月活躍用戶人數上超越摩拜,並且在日活用戶規模、用戶粘性等多項數據上取得領先。

賣力為ofo搖旗吶喊的朱嘯虎,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宣傳機會,在朋友圈曬數據的同時不忘揶揄摩拜。

一向低調的馬化騰坐不住了,他在17分鐘後留下一句殺傷力極強的回復:從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另外智能機和非智能機未來價值和潛力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又是針對誰更好的問題,「橙黃」背後的資本大佬為此隔空互懟了2個多小時:朱嘯虎認為ofo是性價比最優方案,馬化騰則認為ofo是啞終端沒技術含量。

然而打嘴仗只是資本干預的基本手段,滴滴則把這種手段升級——直接派人空降ofo任職。

2017年7月,滴滴品質出行事業群總經理付強出任ofo執行總裁,滴滴開放平台負責人南山和財務總監Leslie Liu也都赴任ofo,分管市場和財務工作。

正在布局出行戰略的滴滴,此番行動的寓意「路人皆知」。不過ofo只希望雙方是投資和合作關係,並不想納入滴滴的戰略體系,甚至由後者完全掌控。

但滴滴已成為ofo第一大股東,ofo創始團隊的持股比例和滴滴系資本持股比例相近,其餘幾位投資董事也是滴滴早期投資人,他們對滴滴的重視遠遠高於ofo。

換言之,ofo董事會已被滴滴掌控,戴威隨時有被架空或離開的風險。

面對此狀,戴威選擇毫不猶豫地反抗。空降任職4個月後,三名滴滴高管同時「被休假」。

一年之前,戴威曾多次公開感謝程維對ofo及自己的幫助;一年之後,戴威卻憤怒喊出「滴滴的人都給我離開ofo!」

這之後的一次論壇上,戴威更是公開「回敬」資本:希望資本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

相比戴威的「耿直」,胡瑋煒和資本的關係還算「融洽」。馬化騰多次表示看好摩拜,願意為其開放微信等核心資源,助力其擴張。

但令投資人最不樂見的情況還是發生了——摩拜和ofo在各自沒賺錢的情況下,又打起了補貼戰,猶如當年滴滴快的。

2017年底,「摩拜之父」李斌公開炮轟摩拜的商業模式,「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直指補貼是互聯網競爭的萬惡之源。

況且共享單車又同網約車有很大不同——後者是高額短期燒錢,前者是高額長期燒錢;網約車不需自己造車,單車則面臨著高運營成本及高損壞率,但每單收入卻比網約車少數倍甚至更多。

另外一個尷尬境地是,儘管共享單車使用高頻,卻多依附其他入口,難形成獨立的出行入口,掌握穩定流量,因此很難實現商業化。

資金鏈吃不消,投資人只能幹著急。眼見前方是一場無休止的拉鋸戰,哪個資方還會繼續報以熱情?

李斌言語中透露著「怒其不爭」的味道,「公司也上市沒戲,投資人的LP要有回報要求的,這樣大家都不好。不要把事情搞得一地雞毛。」

當資本冷卻的時候,這場戰鬥也差不多快要到頭了。

【3】

燒錢之戰最終還是燒了自己——4個月前,摩拜和ofo相繼被曝出資金鏈出現問題。

截止2017年12月,摩拜持有現金37.52億元,欠供應商10億元。按照其賬面98.29億的用戶存款來看,尚有60億元不知去向。債務總額合計超過10億美元。

2018年1月,ofo被曝公司賬戶上的可用資金僅剩下不到6億元人民幣,另欠供應商約25億元人民幣,虧空押金總額約30億。

另一個雪上加霜的事實是,自E輪之後,雙方融資步調明顯放緩停滯,資本已成觀望狀態。

此前,主張雙方合併的消息不絕於耳。

朱嘯虎從去年下半年便「一反常態」,不再熱衷誰把誰打倒,而是多次公開呼籲「合併才能盈利」。他認為兩者體量足夠大,再打下去就是消耗自己。

投資人要合併,橙黃卻各懷心事。

ofo這邊幾乎所有股東都支持合併,只有戴威不同意,他不接受日後權益被削弱,希望能把控局面;摩拜一方對合併也反應冷淡,因為摩拜已布局出行業務,接入網約車、進軍共享汽車。一旦合併,勢必遭到滴滴連根砍斷。

原先最被看好的共享單車項目,發展成了一個死結:融資無望、獨立上市更難、合併重組沒戲。對股東而言,燒錢不止,盈利遙遙無期,找個「接盤俠」才是正經事。

阿里接過了朱嘯虎的「盤」。朱嘯虎將ofo的股份出售給阿里和滴滴,估值30億美金。阿里拿了大部分額度,包括朱嘯虎手中的董事會席位和一票否決權。

阿里的介入不止於此。自ofo與滴滴決裂後,資金鏈已陷入崩潰邊緣的ofo,只能接受阿里的「援助」。

2個月前,ofo將目前最有價值資產——小黃車作為抵押,得到阿里兩筆貸款,共計17.7億元。1個月前,阿里又出資8.66億美元投給ofo。此刻的ofo,恐怕也難逃阿里「砧板上的肉」這樣的命運。

出行領域又一次迎來阿里和騰訊正面抗衡。兩位馬爸爸一旦杠上了,焦點就不再是橙黃雙方,結局也基本落聽。

去年底互聯網大會期間,馬化騰和馬雲已經開始隔空互懟——在阿里投資哈羅單車後,馬化騰暗諷阿里為了獲取支付寶用戶把共享單車當槍使;而馬雲知道騰訊一直有意合併摩拜ofo,則回敬「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不能為了壟斷、為了早點收錢而做。」

摩拜與ofo合併再無希望,只能各自為戰。但毫無造血能力的雙方,只能依靠資本勉強續命,最慘烈不過是「誰沒錢誰先倒下」,或者賣了自己。

剛烈的戴威選擇前者。他寧肯抵押小黃車換「救命錢」,哪怕是飲鴆止渴,也要繼續留在牌桌上。

順勢的胡瑋煒接受後者,這似乎也是唯一出路。最重要的一點是,被同為騰訊系的美團納入囊中,恰好可以豐富其在出行領域的羽翼,增加對抗阿里的籌碼。

儘管摩拜CEO王曉峰在最後的董事會決策中,始終在努力抗衡,與他持相同態度的,還有CTO夏一平及熊貓資本。

但他們無法左右潮水的方向,摩拜大勢已去。

王曉峰在最後的股東大會上說了很多感言,他認為公司獨立發展有著非常大的機會,可是「規則就是規則,投票就是投票」。

「沒有辦法」、「不要後悔」成了他作為摩拜CEO的最後總結陳詞。

【4】

選擇做摩拜之初,胡瑋煒希望能用「騎行改變城市」。曾有個短片叫《摩拜在北京的15天》,記錄了摩拜在北京投放半個月的行車軌跡。

從最開始在中關村投放100多輛,到後來慢慢增加。每一次開關鎖都能在地圖上顯示為一個小亮點。從最初零星不起眼的小點,到群星璀璨,胡瑋煒和摩拜點亮了一座城市,也點亮了她心中的夢想。

戴威在創立ofo之初,則把夢想化身在logo上——ofo本身就是一個自行車的樣子,不受語言限制,也沒有國界。他希望把這種出行方式帶向全球。

年輕氣盛的他一開始就堅信,ofo最終會和Google一樣,影響世界。

初心和夢想推動著創始人前進。他們用兩年多的時間分別將摩拜和ofo帶到百億以上的高度,不僅僅因為背後資本助推,更需要創始人的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

正如胡瑋煒所說,沒有一家真正成功的企業最後的成功的原因,完完全全只是因為資本。沒有好的產品及團隊,資本也無從助推。

創始人的精神才是這個創業時代最值得敬佩的,然而在資本面前,他們的光環被掩蓋,精神被遺忘。

瘋狂湧入的資本,是裹著蜜糖的砒霜。讓你長大,也給你絕殺。

這兩年靠連續融資的公司,已有不少「倒下」。那個曾喊出「老子就想著獨立發展,最終有一天能去敲鐘上市」的張旭豪,也沒有擺脫被阿里收購的宿命。

即便是已經成為TMD三巨頭的美團和滴滴,仍沒有獨立上市,何嘗不是被資本左右的棋子?

再造一個騰訊、阿里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那個時代的創業者還有機會蓋出摩天大樓,但如今的創業者,無非只能起到給這些摩天大樓添磚加瓦的作用而已。

共享單車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

光鮮一時的獨角獸,最終難逃被扼殺的命運。再過一陣子,誰還會記得這些創業者?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來自伊利的人大代表李翠枝向總書記彙報了啥?
美國是如何和平崛起的?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