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以更大開放邁向高質量發展

社論:以更大開放邁向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中國再一次向世界宣示對外開放的決心。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他還就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戰略公布系列重大新舉措,內容涉及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四個方面,且強調儘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

回顧過去40年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外開放功不可沒。同時,中國開放步伐一直沒有停滯,從40年前決定對外開放,到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積極履行各項承諾,對外開放步伐持續加快;再到近年來進一步自主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進行貿易協定談判,不斷擴大高端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可以說,發展與開放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開放造就了發展,繼續發展需要擴大開放。

當下重申對外開放的重要性,並將擴大開放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是由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徵所決定。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發展依賴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和以價格換取市場等因素,很明顯這類較為粗放的模式難以持續。未來,中國必須更加充分地進入全球市場,通過全球競爭來增強國內各產業的肌體。

備受關注的金融領域,國際上一直期待中國擴大開放,其中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存在對外資的持股比例限制,外資行與外資券商的持股比例限制為20%、49%,外資券商與壽險公司無法在國內設立獨資公司,合資券商牌照把控嚴格等問題也一度令海外金融機構在中國發展較慢。

可以說,此前中資金融機構在國內一直處於不完全市場化競爭的環境。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與金融開放互相作用,金融市場發展越好,開放的負面影響就越小,也會越開放。發展至今,中資金融機構需要擔憂的並不是外資進入,而是要修鍊內功、提升能力。同時,開放反而會促進金融機構加強內功的緊迫感,雖然開放也可能帶來不容忽視的風險。去年11月取消外資投資部分金融機構的持股限制,正是金融開放的重要一步。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則是近年一直在推進的,習近平在發言中強調,今年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並鼓勵中外企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展示了中國的自信與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

與此同時,中國需要充當全球化的積極推進者。近年來,世界經濟呈現分化格局,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一向倡導貿易自由主義的美國,一反常態地先後退出TPP、巴黎協定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以「美國優先」為借口,單方面破壞世界貿易規則。此時,世界需要中國這樣的大國順勢而為,推動全球化和維護自由貿易體系。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今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當然,正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月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所言,中國的開放是自主的開放,將繼續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確定的路徑和規劃的節奏有序推進。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制勝法寶,理應一以貫之,當前中國需要以更大力度的開放,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辦稅「最多跑一次」,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再推新舉措
外交戰激戰正酣,特朗普竟然要見普京了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