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蘋果拋棄英特爾,自主晶元彰顯其帝國野心?

蘋果拋棄英特爾,自主晶元彰顯其帝國野心?

據彭博社的最新消息,蘋果計劃最早於2020年開始,將以自家定製的Mac晶元取代英特爾晶元,此消息一出,對蘋果波瀾不驚,市場也見怪不怪,但對於老邁的英特爾卻是個沉重的打擊。因蘋果業務佔英特爾晶元營收的5%,導致華爾街降低對英特爾的信心,股票重挫9%,當然也有專家認為,華爾街對這條消息反應過激,事實上,從利潤角度講,蘋果業務只貢獻了英特爾1%的利潤,現在反倒是購買英特爾股票的最佳時機…但無論怎樣,如今的蘋果樹大招風,任何的「自主行為」都會引發產業鏈的巨大猜測,因為他們「革命」的能力太強,也懂得細水長流,慢慢滲透。晶元向來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但經過十數年的積累,蘋果要成立一家自主研發、封裝、測試的晶元公司,已經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了,而這些也都是其「帝國野心」一步步的變現過程。

蘋果向來高瞻遠矚,有著清晰的長遠規劃,於是在產品設計、生態圈維護、商業模式、組織搭建等方面都按照「百年企業」來規劃,他們的目標甚至早已超越了百年規劃,而是進一步升級成百年的統治級企業,也正因如此,當競爭對手如潮水湧來,當產業鏈矛盾重重,蘋果依舊能保持自己的健康運營。

自主研發晶元,對蘋果有什麼意義?

如前文所述,蘋果Mac訂單佔英特爾營收的5%,利潤更是只有1%,況且,Mac如今也不是蘋果的主要業務,他們的研發人員見到iPhone團隊估計要喊「爺爺」了,畢竟,iPhone給蘋果帶來太多,最重要的是錢,再有就是培養了全世界消費者使用iOS的習慣,或許正因如此,蘋果才生出「全平台系統」戰略,也即全部的蘋果產品都要使用同樣的操作系統,更加緊密地聯繫到一起。

事實上,業內人士透露蘋果內部已經準備了一個代號為「卡拉馬塔「項目,其目標之一就是讓Mac/iPhone和iPad更加相似,更加緊密無縫地結合到一起。眾所周知,Window系統幾乎統治了PC操作系統市場,競爭對手幾乎失去了競爭的慾望,直到iPhone和iOS的出現。喬布斯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在微軟最鼎盛的領域正面抗衡,而是另闢蹊徑地進行蠶食,既然任何人都無法撼動Windows和Office在個人PC領域的地位,那麼,蘋果乾脆連同個人PC的硬體也連根拔起。相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笨重的PC電腦,完全沉醉於iPhone的移動互聯網生活中,把社交、娛樂、購物、學習和部分的工作都硬塞到這塊4~5英寸可滑動、可觸摸的屏幕里,同時,以iPhone為首的智能手機又創造出大量新的生活,比如移動上網、外賣、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等等,這些生活又牢牢地將消費者捆綁在iOS之上。相比之下,消費者對於傳統的PC電腦依賴程度越來越低,筆者有台PC已經放在床底2年未開機了,微軟就這樣失去了一位Window用戶,更喪心病狂的是,筆者家裡已經有5台iOS產品,他們之間共用一個Apple ID,全部的數據都可以共享,實現了完美的「設備社交」。

過去十年,iPhone在同傳統PC的競爭中大發神威,但蘋果的偉大之一就是它的貪婪,不單要在最核心、最風光的領域出盡風頭,連些邊邊角角的利潤也都不會放過。現如今,個人電腦的狀況比較糟糕,但顯然不會消失,一些大型的遊戲、項目製圖、大數據存儲等工作依舊要在電腦上完成。蘋果要在Mac使用自主研發的晶元,有一大部分原因肯定是要打通iPhone和iPad的連接,這種連接能夠更快地為其所有產品帶來新功能,並與其競爭對手區分開來,同時,給Mac帶來更優秀的用戶體驗,含更優秀的操作、電池續航等等。如果搭載自主晶元的Mac能順利問世,蘋果將成為首個使用自主處理器的個人電腦製造商,而iOS生態圈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完整,使之具有「下一輪科技革命」的領跑優勢。

統治產業鏈,蘋果生態圈的最終形態

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意興闌珊,iPhone X銷量遠不如預期,蘋果產業鏈烽煙四起等等,這些似乎都在預告蘋果的年度運營會變得病入膏肓,但如你所見,他們的營收和利潤率持續保持增長,市值常常圍繞在「萬億」周圍,現金儲備超越2000億美元。美國一項涉及6000人的調查研究表明,蘋果依舊是最受消費者青睞之品牌,且16%的人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不超過20%)來購買蘋果的產品和服務,可見,蘋果生態圈在宏觀和微觀上都非常健康,但顯然,蘋果生態圈沒有停止擴張的腳步,如前文所述,他們偉大的內涵之一就是貪婪。

此處的「貪婪」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貶義詞,而是構築在產品創新、運營策略和長期規劃基礎之上的營運策略。iPhone就了一條精品路線,且軟硬結合,這樣整個生態圈形成了強大封閉狀態,且配合得天衣無縫,相信很多人都知道Android手機在使用了兩年之後,會變得非常卡頓,而iPhone手機則很少有這種情況發生,Google和手機製造商之間畢竟充滿罅隙,這樣軟體和硬體間不可能完全同步,天然存在系統卡頓、不穩定的隱患。蘋果在成功走出一條「精品」路線之後,又由此衍生出大量的產業,比如收費App,流媒體服務,他們從不亂花錢收購大型的老舊企業,而是慧眼識珠地拿下大量的技術型初創企業,再把其完美地融入到生態圈之中,從而保有優秀的用戶體驗,強者越強。

另外,地球人都知道,庫克是供應鏈高手,他和他的團隊把蘋果品牌的強勢特點發揮到了極致,而且在漫長的運營中,庫克一手打造自己的供應鏈帝國,每種零部件,核心如晶元、電池、顯示器,非核心如螺絲、貼紙、包裝袋等等都必須有兩家以上的供應商,筆者早期的理解是庫克利用這種模式讓供應商「狗咬狗,一嘴毛」以拉低代工價格,但從蘋果這幾年的動作來看,他們可能會有更深層次的長遠規劃,通過多家供應商競爭,蘋果不單能獲得較低的價格,更多地是強化了供應商管理,讓供應商像狗一樣工作,像狗一樣聽話,而且過去幾年,蘋果的組織擴大了3倍以上,他們可不都是天才,而是分布在全球各地,常駐在供應商的工廠內,有監管之責,也有偷師之便,這些人平常會極為重視供應商的數據提供和流程分析等資料,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蘋果不止於同產業鏈合作,更有可能地再造產業鏈,自主開發Mac晶元只是第一步。

世事無常,我們大可不必用固守的思維來理解未來,正如基於地域、血緣的關係正在被科技手段弱化,卻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帝國,他們製造了最好用的產品,也建造了最完善的體系,最終,搭建起日益穩固的帝國!(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斯坦丁 的精彩文章:

從「月球用手機」,窺看太空計劃的商業玩家們
多米音樂關閉!你對塞班時代的記憶還有那些?

TAG:康斯坦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