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生產增速回落,投資、效益良好,進出口回升

2017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生產增速回落,投資、效益良好,進出口回升

2017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通過技術創新和精細化管理保證了行業持續穩定發展,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運行質效保持良好的水平,出口扭轉了近年來低速增長甚至下降的局面。由於主要纖維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和部分產品有效供給的快速增長,行業的盈利水平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至4.0%,部分領域的利潤總額增速出現下降。


一、2017年行業整體情況

「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生產保持了高速增長,纖維加工總量由2011年的910萬噸增長到2016年的1450萬噸,年均增長8.1%,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國、貿易國和消費國。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得益於我國的高鐵、高速公路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趨嚴的環境保護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醫療衛生水平的改善。2017年我國經濟結構加速調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面臨著更為複雜的發展環境,生產的增速回落至4.00%,全年的纖維加工總量為1508.3萬噸(產業用纖維加工總量中包含玻璃纖維的使用量),各領域的纖維加工量見表1。過濾與分離、醫療與衛生、土工與建築用紡織的生產繼續保持了較高的速度增長,但合成革用紡織品、文體休閑用紡織品的生產增速則較低。


固定資產投資是行業活力和企業家信心的重要標誌。從表2可見,2017年儘管行業的生產增速回落,但是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投資總額849.25億元,同比增長22.76%,在紡織各行業中處於最高水平,比2016年的投資增速高18個百分點,重新進入上升期。非織造布的投資額佔全行業的44.1%,增速為22.38%,繩索纜的投資增速接近50%,篷帆布的投資增長26.22%,過濾、土工、交通等領域的投資增速達到28.41%;帘子布行業則延續多年的下降局面,投資下降22.85%。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還是新產能的增加,特別是在紡粘非織造布、水刺非織造布、土工與建築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領域企業產能增長較快,另一方面企業也在加大現有裝備的技術改造與升級,特別是節能減排和智能製造方面的投資比較活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2897.5億元和165.1億元,分別增長5.19%和降低3.90%,這是行業「十二五」以來利潤總額首次出現下降。行業利潤總額下降的原因是:首先,紡織帶和帘子布領域持續低迷,2017年該領域的主營業務收入降低3.44%,成本僅降低1.89%,致使其毛利率降低了1.41個百分點,進而利潤總額大幅降低近30%;其次,2017年主要化纖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企業難以在短期內將價格壓力全部傳遞至用戶,影響到企業的盈利;第三,近年來行業投資活躍,產能增長快,市場難以在短期內全部消化這些新增產能,使得部分領域內企業競爭激烈,產品的銷售價格承受了較大的壓力。根據協會的調研,企業普遍反應產品的銷售價格難以與原材料同步上漲,海關數據也顯示大部分商品的出口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國家統計局給出的五類產品中,過濾、土工、防護以及汽車用紡織品所在的其他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情況最好(見表3),其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442.62億元和28.74億元,分別增長13.35%和22.28%,毛利潤率為15.53%,增長0.51個百分點,利潤率為6.49%,上升了0.47個百分點,比行業平均水平高近0.8個百分點,體現了很好的發展潛力和盈利能力。這個領域內企業發展狀況良好,一方面是由於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在各個領域都發揮了愈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這些領域面臨的是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等高速發展的市場,企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而篷帆布、帘子布等相對傳統的產品,技術比較成熟,市場相對穩定,但是企業的經營更易受到原材料價格和市場需求變動的影響,因此未來這些領域內的企業需要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力度,開拓新的應用市場,從而提高經營的穩健性。

而非織造布利潤額的下降,除原材料的因素外,企業費用的過快增長是一個重要因素,2017年非織造布的三費合計增長了14.84%,三費佔比增加了0.55個百分點;另一個因素是企業的經營分化加大,虧損企業的虧損金額增長了69.78%;第三是行業內企業的營業外支出大幅增加119.27%。這些因素同時發生具有一定的偶發性,未來隨著企業的調整,行業的盈利情況會得到改善。


隨著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進步、「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以及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復甦,行業內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2017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出口242.61億美元,同比增長5.99%,扭轉了連續多年來出口低速增長甚至下降的局面;同期我國進口產業用紡織品70.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18%,進口的大幅增加表明中國經濟充滿活力,對高技術含量、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依然比較旺盛。


2017年,主要產品的出口額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產業用塗層織物、擦拭布、產業用玻纖製品和帘子布的出口額增速超過10%,氈布、帳篷、線繩(纜)帶、非織造防護服和安全氣囊的增速也比較快,但是包裝用紡織品的出口額降低了2.93%,醫用敷料的出口額與上年基本持平(如表4所示)。在13類主要產品中,4類產品的出口單價有小幅度的增長,其中帘子布的增幅6.06%,其餘產品的出口價格均呈下降的狀態,氈布、帳篷、尿褲和衛生巾的出口價格降幅超過5%。整體看,數量依然是推動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圖1顯示,亞洲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最大的出口地區,佔全年出口額的47.2%,其次是北美和歐盟市場,份額分別為16.9%和15.7%,非洲和拉美市場的份額分別為6.6%和6.9%。

美國依然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最大的出口國家,表5所示,2017年的出口額為37.4億美元,同比增長7.09%,日本是第二大出口國,但是出口額下降了3.12%。近年來我國對越南和印度的產業用紡織品出口增長比較快,2017年分別出口13.5億美元和10.3億美元,增速分別達到13.1%和15.23%。出口額排名前五的國家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7.8%。另外,中國香港、德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菲律賓也是比較重要的市場,這10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佔總額的比重為51%。

塗層織物、合成革及其基布、非織造布等產品是我國對印度和越南的主要出口產品,出口額均比較大,但是從出口價格看,越南要高於印度。越南和印度是中國周邊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對各種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量比較大。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裝備製造、技術創新、產品質量等方面均具有較強的優勢,在價格方面要優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而且地理上與其相鄰,整體優勢非常明顯,今後要繼續加大這兩個市場的開拓力度。


2017年我國進口產業用紡織品70.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18%。其中尿褲衛生巾產品的進口額最大,達到14.23億美元,非織造布、產業用塗層織物、安全氣囊和產業用玻纖製品的進口額也比較高,分別為8.83億美元、7.68億美元、6.38億美元和6.06億美元,除安全氣囊外,其餘四類產品的進口額都在增長,但是主要產品的進口價格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美國和德國等國家和地區是我國進口產業用紡織品的主要來源地,進口額佔總量的78.4%。


二、2017年行業重點領域情況

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內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類產品。從一次性衛生用品看,婦女衛生巾市場已經比較成熟,滲透率高,每年還保持自然增長,增速在5%左右,產品品質繼續向高檔化發展;嬰兒尿褲依然是高速增長的市場,增速在15%左右,行業在面層材料、吸收芯體、產品設計等方面不斷創新,中國市場已經能夠引領全球尿褲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而成人失禁用品依然還處於市場培育期,潛力非常大,年增長超過30%,但是要取得突破還需要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習慣和國家相關政策共同發力,將會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擦拭產品(干巾和濕巾)是另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增速超過10%,特別是隨著經濟條件改善和生活節奏加快,一次性擦拭產品的應用範圍和使用人群會不斷擴大。2017年面向衛生材料的水刺非織造布和紡粘非織造布的投資、生產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我國的衛生材料還積極開拓海外市場,2017年尿褲和衛生巾的出口額達到16.07億美元,同比增長5.41%,其中成人失禁用品出口達到2.4億美元。

醫用紡織品產業的發展則相對比較平穩,產業的集中度也比較高,行業的出口比重比較大。2017年我國出口一次性非織造布制防護服8.63億美元,同比增長8.77%,出口紗布、繃帶等醫用敷料7.69億美元,同比增長0.61%。由於我國醫保政策和產品認證體系的因素,一次性醫用紡織品在我國醫院的應用比例還不高,產品主要是以OEM的形式生產並出口國外。

根據協會對領域內骨幹企業的調研,2017年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5.55%和16.23%,利潤率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土工與建築用紡織品的市場和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密切相關。2017年我國鐵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10億元,新開工項目35個,新增投資規模3560億元;公路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162.5億元,同比增長17.7%;落實水利投資717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國家在固定資產方面的巨額投資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都使得我國土工與建築用紡織品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由於需求比較充足,企業的訂單飽滿,重點企業依然在積極擴張先進產能。根據協會對骨幹企業的調研和測算,2017年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5.06%和12.54%。

儘管行業整體的發展形勢比較好,但是受國家環保政策的影響,行業內的小企業的生產受到一定的影響。從長遠來看,隨著國家工程招投標政策的調整和工程項目對土工材料性能指標的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弱、質量控制水平不高的小企業將會面臨更大的升級壓力。


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內發展比較快的一個領域。首先是汽車工業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2017年中國汽車產量為2901.54萬輛,同比增長3.19%,其中SUV和商用車的增速分別為13.81%和13.95%,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增長53%,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第二,紡織材料相比於傳統材料,重量,隔音隔熱性能、舒適性能和環保性能等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優勢,替代傳統材料的趨勢明顯。第三,新的紡織材料在交通工具中的應用範圍在擴大,如超纖材料正在更廣泛的應用於汽車座椅、門板等部位,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車中逐步應用,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降低,纖維複合材料在汽車中的應用會更加廣泛。除汽車外,紡織材料在高鐵和飛機中的應用範圍也在擴大,不僅包括傳統的座椅面料,還有一些新型的蜂窩材料、門板材料、過濾材料等。

交通工具用紡織品企業進入汽車企業的供應鏈的難度比較大,周期長,因此行業內的企業規模一般比較大,產業集中度高。但是隨著國產汽車企業的發展,行業內也出現了一些規模較小的配套企業。根據協會統計,2017年行業骨幹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75%,利潤總額與上年基本持平。


2017年國家加大了大氣環境整治的力度,我國的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的好轉,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行業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2017年工業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再次修訂,企業新一輪環保提效改造正在興起,煙塵排放濃度小於10mg/Nm3已日漸常態化。

袋式除塵具有可高效凈化細顆粒物、處理風量範圍廣、粉塵性質影響小等特點,袋式除塵器已成為當前主流除塵設備,工業應用十分廣泛,應用比例逐年攀升。現實表明,袋式除塵器已日漸成為顆粒物高效凈化的主流設備,袋式除塵已成為我國當前實現超低排放和提標改造的主力軍。在水過濾方面,同樣受益於環保要求的提高,機織濾布在2017年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出口額達到了1.29億美元。根據協會調研,2017行業骨幹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21.97%和13.95%,利潤率在10%左右;江蘇阜寧和浙江天台是我國重要的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產業集聚地,2017年兩地的過濾材料的生產、銷售和利潤的增速在10%以上。

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是一種工業消耗品,國家環保要求將會維持目前比較高的標準,預計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我國在此領域已經建立了從高性能纖維到工程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是市場競爭不規範,特別是大量的應收賬款對行業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風力發電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特別是海上風電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據統計,2017年,我國新增併網風電裝機1503萬千瓦,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64億千瓦,佔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2%。由於政策的變化,2015年以來我國風電的新增裝機容量持續下降,但是由於平均單機功率的提高,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的使用量依然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隨著國產碳纖維的技術進步,我國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相比於發達國家,應用主要集中在文體休閑用品領域,現在開始逐步應用於交通工具,而在航空領域的應用很少。根據海關數據,2017年我國出口碳纖維及製品1984噸,出口額7492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7.96%和21.13%,而同期的進口額達到了4.35億美元,同比增長4.15%。


我國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的市場非常大,消防、石油石化、煤炭、鋼鐵冶金等一線工人都需要高質量的產品來保障職業安全。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入和相關安全生產法規的完善,國家應急產業的發展和軍民融合戰略的推進,安防領域的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相較於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等快速發展的領域,該領域的發展速度較慢。一方面,與行業本身的技術和產品有關。我國在各種阻燃、防割、抗靜電的特種纖維及面料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受制於標準、檢測和認證,該領域的高端市場,如一些特殊工況防護產品還需要採購跨國公司的產品。相比於杜邦、3M和霍尼韋爾等行業內的巨頭,我國企業的規模小、創新能力弱,在基礎研發、產品開發方面的差距較大。另一方面,安全防護領域的標準比較滯後,低價中標的採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應用,不能給勞動者有效保護。

根據協會調研,2017年骨幹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6.42%和13.90%。


三、2018年行業發展預測

2018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面臨著比較有利的環境。首先,我國經濟社會將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GDP增速將預計到達6.5%左右;國家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深化,大力簡政減稅減費,大力鼓勵科技創新,製造企業面臨的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國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鄉差距縮小,軍民融合的深度推進、國家將繼續加大在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等方面的投入,行業主要產品的內需市場將會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全球經濟繼續復甦,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對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保持溫和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一次性衛生材料、非織造布、塗層織物、土工材料和過濾材料等我國具有較強優勢的產品需求旺盛。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不僅在規模上全球最大,在專業人才培養、專用裝備和原材料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科技創新、新產品開發、精細化管理和產品質量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在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果,骨幹企業的實力得到壯大,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需要,在全球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企業的發展信心足,為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會平穩發展,生產和銷售的增速會略高於2017年的水平,出口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速,盈利能力會得到改善,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可能會有所回落。

(撰稿人:張傳雄、季建兵、白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HIVE移師「設計力量展區」,又將顛覆時尚?
看秀DAY3:有朝氣,最美好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