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盛松成不看好區塊鏈用於數字貨幣,李立輝談區塊鏈發展方向

盛松成不看好區塊鏈用於數字貨幣,李立輝談區塊鏈發展方向

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再談區塊鏈」分論壇上,德勤區塊鏈中國發起人秦誼,迅雷集團 CEO 陳磊, 三星 SDS 首席執行官 Hong Won-pyo, 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Visa 副董事長 Ellen Richey,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圍繞區塊鏈的理念有哪些不同於傳統思維之處,能夠解決傳統金融的哪些痛點,區塊鏈理念在金融之外的行業是否有應用價值以及區塊鏈監管等熱點問題展開探討。

盛松成認為,首先,區塊鏈最好不要和貨幣相結合,沒有前途。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最早的應用,是一種虛擬貨幣,虛擬貨幣本身不是貨幣,原因在於:世界各國的經濟調控是基於財政和貨幣政策,而政策基礎是國家牢牢控制貨幣發行權,如果市場上流通著比特幣和萊特幣等虛擬貨幣,經濟如何調控?目前各國中央銀行的觀點基本是統一的,不承認比特幣是貨幣。所以區塊鏈最好不要和貨幣相結合,沒有前途。

其次,區塊鏈盡量不要用於金融方面。傳統金融的支付系統,基本上能滿足支付的需要,區塊鏈技術用在支付上,效率反而低,至於反洗錢,也不需要區塊鏈,因為支付系統,微信,銀行卡發都能滿足反洗錢要求。

對於數字貨幣,盛松成認為要一分為二,私人數字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不可能有前途。至於央行數字貨幣,盛松成認為社會上流通中現金非常少,只有8萬億,而廣義貨幣170萬億。所以如果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節約印刷成本構不成理由,用於金融機構之間清結算的效率也未必高。所以央行數字貨幣推廣到全社會,並不容易。

李立輝談論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認為必須堅持兩個基本點。第一是可靠性、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標準。第二是滿足規模化、高頻次的要求。因為金融交易是多方參與的、頻度很高的交易。在2016年以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並沒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但是到了2017年,這種情況發生很大變化,第一,建立了多維度直接交互的架構,它在多參與方、高複雜性的金融交易的場景中,能夠實現眾多的交易方之間零距離、零時差的交易。第二,建立了可信數據的登記與證實平台。比如中鈔絡譜登記開放平台,可以為合作方提供數據的可信證明,提供可查詢可驗證的登記服務。

李立輝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方向在規模化應用。取決於四要素:更快,滿足高品質需求;成本低;有選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度建設。中國科技創新很快,制度建設相對落後,需要跟上。但是目前區塊鏈還要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可靠性、安全性、外部的權威認證等問題,標準化制度的建設、監管制度的建設,這些還要很長的路要走,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

此外,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提出將區塊鏈用於產品溯源,用區塊鏈將產品的生產環節、流通環節、檢驗檢測打通,建立一個「質量鏈」保證產品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

在現場提問環節,面對觀眾提出的對於成熟行業,解決溯源等問題已經有了廉價的解決成本,是否需要區塊鏈解決?孫丕恕認為過去的追溯系統是單鏈的,可以打造公鏈,建立透明的網路。李立輝表示這要看新技術建立的系統或者產品是否不可替代,否則,還要繼續摸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比特資訊 的精彩文章:

Mt.Gox受託人拒絕承認比特幣市場暴跌與其拋售行為有關
中央黨校陳建奇:比特幣正從計算機代碼變為準國際貨幣

TAG:巴比特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