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NASA不發火箭的時候都在忙些啥?

NASA不發火箭的時候都在忙些啥?

原標題:NASA不發火箭的時候都在忙些啥?



那些只會悶頭算公式的工程師,玩兒起來都是神經病。


??


N,A,S,A,看到這四個字母,你大腦中會浮現什麼?

深藍色的飛行控制大廳,一群打領帶的西裝男擠在屏幕前,戲劇性地大喊大叫。


停,這是20世紀好萊塢科幻片留給你的傳統印象。


你可能以為NASA的日常畫風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而實際上,大多數時候,他們是這樣的 :


這樣的:



這樣的:



現實中,NASA正在用一系列MV推翻這種古板的偏見——


電子樂、Hip Hop、鬼畜、騎馬舞、扔花生,他們把工作日常寫成歌詞,拍成視頻,一邊吐槽一邊自黑。


那些平日里只會悶頭髮火箭的工程師,玩兒起來都是神經病。


再一次,NASA展示了它將太空探索變得趣味化、親民化的功力。看完這些MV,你頭腦中NASA的關鍵詞,可能要換一換了。


NASA關鍵詞之一


花生、染髮、淡藍色polo衫

在NASA下轄的10大研究中心裡,噴氣推進實驗室(簡稱JPL)可能是畫風最活潑的一個。


坐落在加州帕薩迪納的JPL,環繞在陽光、海風和世界最大技術宅集散中心之中,員工都比較不拒小節,最愛的裝束是帽衫和格子T,最常用的通勤工具是滑板和自行車。



2012年,幾個粉絲曾把JPL發射好奇者號火星探測器的趣事做成了一支MV——《We Are NASA And We Know It》,歌詞對JPL的內部文化做出了致敬:


When I EDL, timefor seven minutes of flamin" hell(歌詞)


7分鐘火焰地獄



2012年8月,好奇號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距離落地還有7分鐘。


電視前,觀眾歡呼雀躍,可是對監控屏幕前的EDL(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小組來說,這卻是一段汗毛直立、考驗心臟、度秒如年的經歷——


撞入大氣、隔熱罩升溫、表面發光、時速驟減,飛行器著陸的每一道步驟都要精確到秒,任何一步出錯,遊戲結束。

事後,工程師們笑著回憶那段經歷,把它戲稱為「恐怖7分鐘」,這個詞也成為了一個代表老鳥資質的梗,講出來,所有人都會對你會心一笑:兄弟,你也是過來人。


Rover"s touchin" down,everybody passin" peanuts around(歌詞)


代表好運的花生罐



飛行器發射這件事,風險太高,總有那麼幾秒會覺得力不從心,聽天由命,這時候,小小的迷信可能是一劑緩解心率的良藥。


在JPL,這個迷信是吃花生。這一習慣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徘徊者」號月球任務。


最初,探測器前6次發射全部失敗,第7次時,有人把花生帶進控制室,結果任務順利完成。從此,吃花生便成為發射前夕,工作人員祈求好運的迷(行)信(為)行(藝)為(術)。



Kickin"it at my con(sole), this is what I see (okay)


Data streaming back fromcuriosity

I got stars on my "hawkand Iain"t afraid to show it (歌詞)


帶星星的莫霍克頭



NASA可以染髮嗎?可以,而且,什麼顏色都行。


好奇者號任務的飛行指揮官Bobak Ferdowsi每次都會根據不同任務換髮型,這種儀式有點像NASA為每次飛行任務設計的海報和袖標。



好奇號著陸當晚,他頂著一個紅、藍挑染的莫霍克頭出現在飛行控制室,側面還剃成了星條旗圖案,一夜間成為網紅。



NASA關鍵詞之二


騎馬舞、空間站、江南style

NASA歷史上最火的視頻不是阿波羅11號登月錄像,而是一支改編自《江南Style》的搞笑MV——《Nasa Johnson Style》



主唱Eric Sims是約翰遜航天中心(簡稱JSC)的一名實習生,2012年,他拉上宇航員和工作人員,唱著歌,跳著騎馬舞,走位風騷地逛遍了NASA約翰遜航天中心,介紹研究人員的工作。


視頻在網上大火,也成功顛覆了公眾對NASA的一貫印象。


Tell me Houston what"s the problem


It"s okay!


Because there"s flight controllers on the job today(歌詞)


休斯頓,我們遇到了麻煩



「休斯頓,我們遇到了麻煩」,這句話和「Beam me up, Scotty!」一樣,都是名垂影史的太空流行語。

歷史上,阿波羅13號的宇航員發現船艙氣罐爆炸,向地面指揮中心發回了這句話,好在後來,他們成功脫險,完成了航天史上最著名的生死救援,「我們遇到了麻煩」也成為了影熒屏上被反覆引用、惡搞的名台詞。


29k cubic feet, revolves around the earth


Science microgravity,revolves around the earth


Columbus, JEM, andDestiny


Kicking out research(歌詞)


29000立方英尺的天上樂園



29000立方英尺,哥倫布、希望、命運三大實驗艙繞地飛行,開展微重力環境實驗,這是國際空間站的日常寫照。


雖然站內的工作繁瑣枯燥,但NASA的宇航員總能擠時間賣萌耍寶,在twitter上po照片,偶爾抱怨休斯頓的指令太死板——有時候,一項數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只給50分鐘,而簡單換個燈泡,卻要根據說明手冊鼓搗2個鐘頭。


Orion or SLS, MPCV

We cannot feel the floor, cause the lack gravity


The destinations are an asteroid, mars, or moon


We are blasting off start the countdown soon(歌詞)


NASA的江南style



宇航員Clayton Anderson上過兩次空間站,進行過6次太空行走,工齡30年,在MV里跳得最起勁。不過,最初他壓根沒聽過《江南Style》,不得不回家向女兒們請教。


作為一個努力catch流行文化的老爸,他本來對騎馬舞有點害羞,不過,當環繞在他最喜歡的空間站模組、獵戶座船艙和火星車之間的時候,他感覺「一下就燃起來了!」


事後他表示:「家人覺得我在視頻里跳得像個白痴……但我覺得,年輕真他媽美好。」


??


後來,拍攝搞笑MV幾乎成了NASA一年一度的傳統節目,最近,他們又製作了宣傳獵戶座計劃的《All About That Space》,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一點點剝開NASA的有趣之處——

視頻里依舊有很多平頭襯衫男,前一秒還假正經,後一秒就笨拙地跳起舞來。



搞航天的是一群老古板,這種刻板印象到底是誰營造的?網友表示:都是好萊塢科幻大片惹的禍!


《火星救援》中,NASA到處都是西裝革履的公務員,忙於公關,在閃光燈下跟媒體打交道,寫信給國會申請經費,還要接待大批熱情遊客。



結果,NASA的高冷風格在近未來幻想中得到了強化。


片中,JSC的建築走的是工業風路線,以灰、白色混凝土、玻璃、鋼筋為主,用餐區也是白色極簡線條的櫥櫃,到處都是冷冰冰的質感。




在服飾、裝潢、人設等細節里,電影總是有意無意間暗暗迎合外界對NASA的妄想,而媒體也樂於講「高冷」和NASA聯繫起來,對此,NASA的工作人員一直很不滿:我們明明很活潑!



NASA一名退休員工tutiger87 (網名)說,在參與研發無人探測器多年之後,他漸漸了解到:當一項N年長跑的任務成功時,大家跳起來瘋狂歡呼,那種成就感,比日常工作重要得多。


「你是沒見過我們在雪茄-威士忌慶功party上瘋成了什麼樣。」他說。



David Wolf,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前宇航員說,在NASA工作,瘋狂的經歷實在太多,比如有一回,他窩在一艘俄羅斯飛船的老舊儲物區看了《異形》。


「當時,我一邊吃著漂浮的夏威夷堅果,配著腳下划過的流星雨,看著電影,那是完全超乎想像的感受。」



太空探索危險而昂貴,但NASA總能把冷酷規則和創造力結合起來。


他們捱過手心冒汗的危機時刻的方式,就是盡量放輕鬆,開開玩笑,吃吃花生,搞搞怪,用有趣的方式向大眾講述驚心動魄的故事。




以後,那些把我們送上天的人,是撲克臉還是怪咖?航空事業需要想像力當佐料,但不需要胡亂臆測。


太空探索最酷的事既是跳舞、擊掌、吃花生,也是站在控制台前,在命懸一線、上億美元將要打水漂的危急時刻,冷靜按下該按的按鈕。


??


那麼,真實的NASA里是什麼樣?


當上文的Wolf回憶起最難忘的經歷,從他的口中得出的答案並不是浩瀚的宇宙,而是第一次在太空看見地球的那一刻,他認為地球就像是一顆美麗的寶石,相對於其他的太空美景,地球給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面對這麼有趣的NASA文化,你心動了嗎?來加入騰訊QQ-X計劃,不僅有機會獲得親自參觀NASA航天中心,與傳奇宇航員面對面交流,還能夠去到中國衛星發射基地,觀看火箭上升的全部過程;前往俄羅斯加加林宇航員訓練中心,體驗太空零重力和模擬駕駛,重走人類首次接觸太空之路。


在探索過程中,QQ-X計劃「星際探索官」團隊也將會通過網路直播、社交平台發布討論等方式,向廣大青少年展示太空宇宙的魅力。


據統計,騰訊QQ-X計劃第一季累計報名人次達500萬,累計影響人次超3000萬,在青年群體中已經掀起了巨大的熱潮。今年的太空站勢必將點燃廣大年輕人參與太空探索的熱情,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培養青少年用科學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 作者 | 不存在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欲出10億美金拍三體劇集,中國科幻被重新估值
我對我的人生做了什麼!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