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迹探源:《圯橋石表銘》作者小考及其他

古迹探源:《圯橋石表銘》作者小考及其他

近日檢閱史料,偶然翻到《徐州史志》(2011年第一期),見其所載彭舟先生《下邳圯橋訪古》,其中「圯橋相遇」部分,文曰「唐朝陸渾寫了一篇《圯橋石表銘》」;「圯橋滄桑」部分又曰:「唐朝大曆七年,翰林學士陸渾、梁肅所立的《圯橋石表銘》,是圯橋所見的最早的碑刻」,云云。殊不知,梁渾並非人名,《圯橋石表銘》作者梁肅之籍貫也。

《圯橋石表銘》迄今仍立於下邳圯橋遺址(今屬睢寧古邳鎮),訪古瞻仰者絡繹不絕。而銘文作者竟連撰文刊發的彭舟先生也鬧不清楚,可見有作小考並公諸於眾之必要。

《圯橋石表銘並序》收入《全唐文》(清董誥等編)。梁肅,字寬中,一字敬之,唐代古文運動先驅者之一,中唐著名文學家。祖籍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涇川縣東北),曾祖父移居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父時又移居函谷關(今河南新安縣東)。梁肅即於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出生河南府新安縣函谷關舊居。9歲時,即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舉家由新安遷赴江南;12歲,即廣德二年(公元764年),定居常州(今屬江蘇)。據《新唐書》本傳,德宗建中初年,梁肅考中文辭清麗科,擢太子校書郎,累遷監察御史,轉右補闕、翰林學士,皇太子諸王侍讀。卒於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享年41歲。

《圯橋石表銘》碑刻落款:「監察御史翰林學士陸渾梁肅」,「唐大曆七年秋八月吉立」。梁肅亦自稱「安定人」。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他在《祭獨孤常州文》中自稱「門生安定梁肅」,在《常州刺史獨孤集後序》中自稱「門下士安定梁肅」。《圯橋石表銘》序文曰:「大曆七年,予旅遊次墮履之地,於是鑽石勒銘,揚於邳圻。」據《梁肅年譜稿》(西北師範大學古籍所胡大浚、張春雯編撰):「大曆七年壬子(公元772年),20歲,居常州。曾游於臨淮之下邳,作《圯橋石表銘》。」是時(大曆間)下邳隸屬泗州,天寶間屬臨淮郡,此乃沿用舊稱。

論者稱梁肅《圯橋石表銘》有古樸之風,得之於獨孤及傳授。獨孤及,唐代著名文學家,以古文最具盛名,曾為常州刺史。梁肅在常州師事獨孤氏,至大曆十三年秋冬,應召入京。梁肅曾云:「初公視肅以友,肅仰公猶師。」(〈獨孤及集後序〉)《舊唐書·韓愈傳》稱:「大曆、貞元之間,文士多尚古學,而獨孤及、梁肅最稱淵奧,儒林雅重。」李翱《感知已賦》序曰:「是時梁君之譽塞天下,屬辭求進之士奉文章造梁君門下者,蓋無虛日。」柳宗元作《先友記》,記其父相與交遊者六十七人於墓碑之陰,考之於傳,卓然知名者二十人,稱「梁肅最能為文」。

梁肅成長於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親歷由於政治腐敗而引發的安史之亂。玄宗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十二月,叛軍攻陷洛陽,新安隨之淪陷。梁肅時年3歲。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唐將郭子儀大敗安慶緒,收復洛陽。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叛軍史思明又攻佔洛陽。數年之間,新安一帶戰事最為激烈,梁肅在此度過6年的童年生活。上元二年辛丑(761年),舉家遷赴江南時,梁肅9歲。此後,又三年三徙,始在常州定居下來。他在《過舊園賦》序中述及自身的經歷:「余行年十八(應為9歲之訛而無疑)當上元辛丑,盜(叛軍)入洛陽,三河間大塗炭。因竄身東下,旅於吳越,轉徙困厄之中者,垂二十年。」因避戰亂而顛沛流離,歷盡艱難困厄,自然使他萌生對於國家太平、生活安定的渴望和對於「違天妄作」之輩、「貪功圖亂」之徒的深惡痛絕。因而在《圯橋石表銘》中寫道:「丕顯有唐,紹漢絕風,革暴奉天,與軒比崇。」意思是說,唐王朝繼承大漢的遺風,奉上天之命,平定安史叛亂,其功績可與軒轅氏(黃帝)平定蚩尤相比。梁肅進而正告「貪功圖亂」之徒,曰:「庶(希望)恃力違天、邀功妄作之輩,於以儆戒之爾。」銘文作為文體之一種而常帶有警戒性,此其一例。

(作者:程榮華 江蘇省運河高等師範學校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乘興走筆 的精彩文章:

詩林一葉:陶的素描、風信子
難忘去年元宵情,「滿江紅」里拜英雄

TAG:乘興走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