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院外銷售要爆發,關鍵是怎麼玩

2018年院外銷售要爆發,關鍵是怎麼玩

文丨代哲軍

聲明:本文為新浪醫藥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新浪醫藥保留追責權利。

院外銷售不是一件新鮮事,只不過以前覺得不好操作,所以被冷落了。近兩年,隨著政策擠壓、法律規範和越來越多的處方葯產品丟標棄標,院外銷售為越來越多的醫藥企業所關注,特別是院外銷售合法化後,有人甚至預言,院外控銷模式將會在今年全面爆發。

當然,對很多醫藥企業來說,火不火其實不是關鍵,關鍵是該如何玩,會玩才是關鍵。那麼,院外銷售該如何操作呢?其實,玩好院外銷售不在乎三點:選好產品,選對人,選對策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選 對 產 品

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院外銷售

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做院外模式,比如以下產品就明顯不適合院外銷售

針劑類產品

這類產品明顯不適合。比如需要輸液的必須在醫院這類治療場所才可採取治療行為。隨著診所全面禁止輸液,這類產品在院外更是難以操作。

三終端產品

一般適合做三終端產品不適合做院外銷售,少數例外。一般而言,三終端的產品。三終端的操作和院外其實有很大區別。這裡不再贅述。

操作空間不大的產品

院外銷售,首先是醫生院內處方,然後在院外藥店進行銷售,整體費用並沒有下降。如果空間不夠大,滿足不了各環節的利益分配,根本就沒法操作。對於空間不夠大的產品最好選擇在院內銷售。

需要花大力氣學術推廣的產品

需要花大力氣學術推廣的產品,比如臨床很多非處方用藥,新特葯,這些產品最好是在院內銷售。院外操作上一般以以安全性高且大眾化的普葯為主,或者大家熟知的品種,比如六味地黃丸、非洛地平緩釋片、復方薄荷油滴鼻液等。

副作用較大的產品

比如抗生素產品、激素內產品不是很適合院外銷售。

三類醫療器械不適合院外模式

適合做院外的產品有

口服產品、大健康產品

口服液應該是最適合做院外。這類產品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一方面可以打消醫生的這個心理負擔,讓醫生放心地處方產品,另一方面患者也易接受。

中成藥

比如一些中藥飲片、黃芪顆粒,和一些調節免疫力的產品。

特色產品

補益類產品、專科產品、慢病保健產品、理療產品,以及家用醫療器械等。

獨家產品

有獨特療效、獨家批文的、有獨家銷售網路的產品。

成熟產品

醫院最大科室的用藥、住院病人最多科室病人用藥,也適合做院外銷售。

一般院外產品選擇上有如下特點:成熟度高、安全有效、操作空間大、副作用低等特點。

選 對 人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院外

最合適的人:臨床醫藥代表

我們知道,外部兩票制、營改增等行業政策調整,讓眾多的醫療代表的生存面臨極大挑戰。他們紛紛尋求轉型。有人說轉型三終端,但沒有任何優勢,也不靠譜,畢竟多年沉澱下來的良好的醫生關係資源,用不上,去跟在三終端紮根多年的團隊和個人去競爭,也不見得有任何優勢。這樣一些人才獨特的優勢是學術力量、專業素質高,這類適合做會銷推廣式和培訓教育式。轉型院外控銷可謂輕車熟路,合理也合情。

不太合適的人:三終端人

不光醫藥代表轉型三終端不合適,三終端從業人士轉型院外其實也不合適。院外操作和三終端的操作方式有很大不同。一般從事院內銷售的醫藥代表因為長期跟醫生打交道,在學術上比較專業。而三終端人士關注的主要是利潤分配,醫學基礎很差。因為院外少不了和醫生打交道,他們原有的資源又不匹配。因為三終端從業人士不適合轉型院外,他們對院外模式也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比較適合的人:操作OTC市場、藥店的銷售人員

院外銷售,主要是在藥店銷售。對於操作OTC市場、藥店的銷售人員來說比較合適。他們主要採取OTC品類推廣方式,結合藥店店員在藥店內進行患者宣教,藥品院外銷售需要銷售人員持續進行臨床學術拜訪,教育醫生,教育患者,他們轉型的關鍵是如何搞定醫生,拿到醫生處方。畢竟是處方葯醫院外的產品,有一定不可控因素,醫生前期還是有一定的擔心的,所以需要時間也需要業務人員積極跑動和溝通來打消他們的顧慮。

選 對 策 略

渠道上個體藥店比連鎖藥店更適合

操作銷售的策略要素依然是圍繞產品、價格、渠道等來展開。價格上應採用低價位策略:患者及其家屬之所以願意到院外來買葯,就會四因為你的產品價格有優勢,否則人家就不來。

渠道選擇上,有些人比較喜歡找連鎖藥店,筆者認為這是一個誤區。筆者認為,院外操作更適合單體/自費藥店,其次才是連鎖藥店。因為連鎖藥店不但要高開,而且還要壓款,操作空間會被大大壓縮。醫院選擇上,少選擇等級醫院,院外做得好的一般是縣域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比如縣級人民醫院、中醫藥、婦幼保健院等。

院外銷售,前提是「院內處方」贏利模式,因此拿到醫生處方是關鍵。業務員需要搞好與醫生的關係。剛才為什麼說,院外銷售更適合原來操作臨床的醫藥代表,就是因為他們與醫生有著穩定的客情關係,關係都是現成的,換個相關科室的產品就行了。

還有一點,跟院內銷售不同,醫院是強者,醫藥企業是弱者,醫院說二次議價就二次議價,你只能聽憑擺布,而院外針對的主要是藥店,相對而言不需要那麼低聲下氣。在動銷上可以選擇更加靈活的策略。比如配送商加動銷隊伍式的,由代理商墊資拿貨並完成配送回款,由企業動銷隊伍進行拉動和促銷。也可以是企業直營商務與終端一體,只是選擇合作商業完成配送。還有直接嫁接代理商運作,純招商式(底價大包),由代理商完成銷售過程。

責編:Holl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醫藥 的精彩文章:

強生血糖業務LifeScan收到21億美元收購要約
從生產到流通,我國藥品「打假」一直在路上

TAG:新浪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