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跟國學有什麼關係?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跟國學有什麼關係?

近日,在某個「國學與傳統文化」小團體里,發現有人從《妖貓傳》討論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當然,單純的討論無可厚非。但是,當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被冠以國學的名號,以及歷史人物的愛情故事是國學啟蒙的這種說法,是否合適呢?今天容湄就給大家簡單剖析一下。首先,我們看一下新唐書中有關於楊貴妃的內容。

『玄宗貴妃楊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孫。徙籍蒲州,遂為永樂人。幼孤,養叔父家。始為壽王妃。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聘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帝大悅,遂專房宴,宮中號「娘子」,儀體與皇后等。』

大家看這一段文字,有發現什麼沒?武惠妃薨逝,武惠妃是誰?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後宮之中的地位甚至堪比皇后,可以說是玄宗的白月光、硃砂痣,她一死,後宮之中便再也沒有玄宗中意的妃子。這個時候,有人進言對玄宗說,壽王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這一句話就是說,壽王妃天生麗質,身材豐滿,膚若凝脂,非常適合在後宮生活,也就是說侍奉玄宗;唐玄宗聽了,就決定把壽王妃叫進宮來看一下。可想而知,唐玄宗正值空虛的時候,看到一個容貌跟天仙一樣的女子,頓時就起了佔有慾。

過了三年,唐玄宗以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令壽王妃楊氏出家為道士,道號為太真。而後來,玄宗為了得到楊氏,又為自己的兒子迎娶韋昭訓的女兒,楊氏又善歌舞,並且懂得逢迎,便得了玄宗的寵幸。身為皇帝的唐玄宗,本身就有一種天下萬物皆為我所有的思想,理所當然的認為美女應該是自己的。如果純粹的佔有慾都能被稱之為愛情,那愛情也太過於廉價。換個角度來想,一個女子,是否會對拆散自己與丈夫的人,並且還是自己的公爹,產生情意呢?顯然不會。由此可見,唐玄宗與楊貴妃本身便沒有愛情,不存在的東西被冠以國學名號,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就算是有,也與國學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那再談論一下,歷史人物的愛情故事是國學啟蒙這個說法,在容湄的觀點來看,誠然是不對的。真正的國學啟蒙,是三百千,是論語,是弟子規,是增廣賢文。那些愛情故事只不過是被文人的筆美化過的故事,也僅僅是故事;就像我們讀童話故事一樣,會認真的去思考這個童話的時代背景嗎?同意歷史人物愛情故事是國學啟蒙這一觀點的人,是典型的葉公好龍。更直接的說法,就是這類人純粹屬於閑來無事的意淫。他在意的只是「愛情故事」,而非國學。

真正喜歡國學的人,是不會從這些旁門左道的東西開始入門的。又有人會說,《長恨歌》怎麼解釋?白居易跟唐玄宗又不在一個時代,寫他怎麼了?可是人家憲宗還活著啊,你能允許別人說你祖宗的壞話?當然是給洗白啦,怎麼美好怎麼來;不然本身就不受憲宗待見,再寫人家祖宗壞話,小命還要不要了?文人就算再清高,可也只有一條命啊!人家不要命?話題繞回來,國學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

《長恨歌》的確是國學,但它歸類國學裡,並不是因為它的內容,而是因為《長恨歌》的載體是「詩歌詞賦」,詩歌詞賦存在於近現代人的國學定義之中,那麼到底一開始的國學是什麼?歷史上的國學,是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說國立學校,擱到現在來說,就是清華北大。而近現代的國學,基本定義除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仍尚未做出明確的界定,那麼現代人定義的國學到底是什麼呢?是與西方文化對立的中國古代文化,官方釋義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一般來說,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學、政治學、經濟學及書畫、音樂學、建築學等等方面。國學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諸多,例如經學、玄學、道學、理學、儒學等等包括詩詞歌賦等一套特有且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那麼,歷史算不算國學呢?歷史可以算是國學中的一小部分,但不包括經文字加工後又脫離歷史真相的「歷史故事」。國學中的歷史,主要研究的則是有文學性的歷史文獻,以文獻為主,那些故事,還是靠邊站吧!

我們學習國學,研究歷史,是究其本質,探其心性,這才能夠成為國學;純粹的歷史,則是歷史學,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史學。那麼,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真的是國學嗎?不是,同樣它也不是國學啟蒙,它只是經過文字美化加工的故事,僅此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貴妃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身高160體重140斤,靠什麼博得皇上寵愛?
古代四大美女的情感都寄託給了誰,只有楊貴妃的情感寄託不一樣

TAG:楊貴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