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約車越來越多,優惠明顯增多,消費者獲利,市場的水更「渾」了

網約車越來越多,優惠明顯增多,消費者獲利,市場的水更「渾」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美團打車、滴滴出行激戰,易到反擊,攜程、高德入場

網約車市場的水會更「渾」嗎?

IT時報見習記者 丁曉東

4月3日晚9點,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了美團的收購案,美團以35%美團股份、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而滴滴作為ofo的第一大股東,與美團關於共享單車的競爭將不可避免,這已是美團在近兩周來第二次登上頭條。

在攪動共享單車深水之前,原本平靜的網約車領域,隨著美團打車登陸上海,波瀾再起。從美團與滴滴之間的新一輪價格戰,再到攜程專車獲得天津市交通委頒發的「網約車牌照」……網約車市場一個接一個的重磅消息搶佔最近的頭條。

新玩家不斷入局,滴滴、易到等老玩家奮起抵抗。網約車市場風雲變幻,下一個戰場究竟會如何發展?

「有補貼」便招徠用戶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滴滴訂單量和用戶數達到了74.3億單和4.5億戶,已覆蓋全國400多座城市,合併Uber中國後,其市場佔有率保持在90%以上。

但是美團打車登陸上海後,給滴滴一拳重擊。美團方面表示,上線當天,美團打車在上海日完成訂單量超15萬單,在上海上線的7天內,平台累計服務乘客近220萬人次,與美團點評的餐飲、到店綜合及酒旅等業務形成協同。3月24日,美團點評CEO王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美團打車在上海已迅速拿到1/3的份額。

不過,如此成績的背後,與其大力補貼不無關係,互聯網獨立分析師丁道師認為,美團的份額是短期內通過大額補貼激增的。如果到今年底,美團打車依舊能夠佔1/3的市場份額,那才了不起。

自從美團打車登陸上海之後,滴滴的優惠也明顯增多,記者經常會收到滴滴推送的「快車拼車立減12元起,優享立減14元起」等簡訊。一名滴滴用戶告訴《IT時報》記者,滴滴很久沒有這麼多的補貼了,美團打車來了之後,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優惠多了。

光靠補貼難以持續

滴滴與美團打車斗得難捨難分,其它平台也沒閑著。

4月3日,攜程宣布旗下的攜程專車已於3月底正式獲得天津市交通委頒發的「網約車牌照」。攜程國內專車事業部CEO李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網約車行業已經從「拼補貼」的時代,進入到「拼服務」的時代,用戶更樂意為好服務買單。

與李喬持相同看法的還有易到首席運營官王俊,王俊表示,易到不會跟美團或者滴滴打價格戰或者補貼,也不會再燒錢。4月1日,易到宣稱將對公司現有業務模式進行一系列調整,計劃在全國47個城市優選47萬名車主,實現免傭金政策,並對車主實行階梯返利。易到還推出「全網比價,十倍返還」活動,如果用戶發現易到的乘車價格不是最低,易到十倍返還高出的差額。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告訴《IT時報》記者,「如果市場被資本左右,變成誰有更多的錢可以燒,長遠看,對市場和用戶都是不利的。」

「諸多巨頭進入這個市場,既是瞄準市場需求,也是為了自身業務形成聯動。」曲速創投高級投資經理劉艷武告訴《IT時報》記者,但他們不會貿然加入補貼大戰,像攜程主要是拓展業務,也要為股東和股民負責。

無證運營情況加劇

截至2017年底,網路預約計程車用戶規模達2.25億。與此相對的,只有10萬名持證上崗的網約車司機。司機與用戶之間的巨大供需差難以填平,對於網路預約車平台而言,司機端合規也成了重要問題之一。

4月3日,上海交通執法部門開展了代號為「天網2號」的網約車非法客運專項整治活動。近期,市民在呼叫網約車時常遇到所叫車的司機聯繫方式與平台軟體不一致的情況,甚而會出現平台軟體顯示的車籍地「滬」變成了「皖」等外省車牌的情況。當天,全市執法部門累計查處利用網約平台從事非法客運的案件37起,除了駕駛員將面臨10000元的罰款以及暫扣駕駛證3個月的行政處罰之外,「為不具備營運資格的駕駛員或者車輛提供召車信息服務」的滴滴、美團打車也收到了10萬元罰單。

李俊慧告訴《IT時報》記者,網約車新政施行已一年多,但是,未取得平台、車輛或人員資質的經營行為依舊泛濫,一方面,這說明網約車經營落地監管存在不充分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網約車監管方式亟待改善。加強網約車市場監督,維護公平有序競爭環境,是未來網約車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相關鏈接

美團VS滴滴 跨界競爭正酣

美團與滴滴的糾纏不僅在出行領域,也跨界到了外賣領域。4月1日,在無錫的滴滴出行中出現了「外賣」入口,打出「首單立減20元,下單分享即得5-8元紅包」的宣傳廣告。4月4日,《IT時報》記者從滴滴方面獲悉,在上線試運營三天後,目前在無錫每三份外賣中就有一份來自滴滴,滴滴在當地的市場份額已達1/3。李俊慧表示,滴滴做外賣並無太多優勢,如果放在與美團競爭出行服務市場來看,滴滴外賣更多是擾兵之計,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或牽制美團。

外賣界的大事可不止這一件。4月2日,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宣布將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至此,外賣市場由曾經的美團、餓了么以及百度外賣三足鼎立的局面發展至美團、滴滴、阿里系(口碑+餓了么+百度外賣)的局面。

對此,李俊慧表示,阿里併購餓了么是基於自身新零售戰略考量,新零售場景下對半徑3-5公里內的用戶實現快速配送是核心,餓了么能彌補阿里在短途或城市末端配送的短板。因此,餓了么被併購之後,相對利好美團,因為阿里的新零售與美團的主營營業有一定交叉但有限,且投身阿里之後,餓了么調整是必然,與美團的競爭可能趨於弱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時報 的精彩文章:

在網速最快的上海,百兆用戶卻說家中WIFI很慢!提速降費也需「提」思路
直擊MWC:展台之間,濃濃的火藥味

TAG:IT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