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起跑線》:贏在了起點,就一定贏得了人生嗎?

《起跑線》:贏在了起點,就一定贏得了人生嗎?

「如果皮婭不能進好的幼兒園,她就進不了名牌大學,那麼她就不能去好的公司上班,她就會永遠孤身一人、自暴自棄。天吶!」這是《起跑線》里皮婭媽媽給出的教育邏輯。

是的,「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並無國界。不知從何時起,教育焦慮和名校情節幾乎滲透到寶爸寶媽生活的每個罅隙,「高分」」、「速成」、「早教」成為緊迫的追逐,焦灼著家長和孩子的內心。

印度電影《起跑線》的故事,就是從這種焦慮開始的。

孩子的比賽,父母的戰場

影片開場,印度德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比賽即將打響——學校招生,在1400所將要發放報名表的學校當中,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學名額相當緊俏。「佛系父親」拉吉是月光集市的服裝店老闆,他對於女兒皮婭的教育持寬鬆態度,認為孩子應該在快樂中成長;「虎媽」米塔卻主張女兒一定要讀最好的私立學校。在她心中,公立學校教育水準不高、環境設施不好,更重要的是,無法給孩子的未來打造一個高大上的「朋友圈」。

最終,米塔說服丈夫,夫妻倆購買「學區房」、躋身上流社會、托關係走後門、獲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假扮「窮人」獲得特困生名額,窮盡一切辦法追逐高聳的入學門檻, 令人啼笑皆非。

講真,拉吉夫婦的地位挺尬的。對於精英階層而言,他們是月光集市的「暴發戶」老闆,富有卻「上不了檯面」;對於貧民家庭而言,他們雖然極力假裝落魄,但終因生活習慣不同而處處露出馬腳,好在有善良鄰居的極力維護和幫助,這才讓女兒憑藉「貧困生」的名額上了名校。

無論是名流晚宴上大跳印度版「小蘋果」的迷之尷尬,還是面試現場穿金戴銀「炫富」的不合時宜,抑或是貧民窟里吃披薩險些身份暴露的驚險萬分……《起跑線》在草根文化、中產文化和精英文化對撞中產生的笑點,總在恰到好處的時刻爆發。

然而,喜劇的糖衣下,卻是一聲嘆息——可憐天下父母心。

無法改變社會,但能抱守本心

很早以前,看過一幅漫畫:馬拉松比賽即將開始,但看似公平的起跑線前,有人開豪車,有人騎自行車,有的人馱著沉重包袱、舉步維艱。說到底,人生是一場接力賽,孩子接過父母那一棒,並開始前進。於是,一年一度的擇校大戰自然演變成了「孩子的比賽,父母的戰場」。

不獨印度,影片中所體現的教育焦慮在整個亞洲文化圈都有所體現。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拉吉夫婦對女兒的教育問題和衣食住行無微不至的觀照,不啻是中國式「虎媽貓爸」的生動再現。

《起跑線》就像一面哈哈鏡,照出了中國的擇校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眾多家長選擇「搶先起跑」,但該以怎樣的理性心態面對這條「起跑線」,不妨到電影中借拉吉夫婦的遭遇尋找答案。

最終,拉吉選擇勇敢地站出來,在貴族學校的演講中一針見血點出印度教育的本質問題:「教育已經淪為生意。」一語既出,掌聲寥寥,除了妻子米塔,沒有一位精英家長願意為這段「瘋狂」的言論鼓掌。

其實,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眾所皆知,只是少了第一個站出來推倒多米諾骨牌的人。說到底,在既得利益和孩子前途面前,大多數家長很難果敢地說「不」」。和理想式結尾不同,這很殘酷,卻很真實。它道出了社會人的生存法則——你很難憑一己之力改變整個社會。所幸,你可以選擇在能力範圍之內改善一些事、影響一批人,懷著善意,抱守本心。

贏在起點,不等於贏了人生

影片結尾,拉吉夫婦最終選擇讓皮婭從貴族學校退學、進入公立小學就讀。然後修繕校舍、捐贈圖書、邀請良師,這些善舉讓皮婭不僅得到了知識的教育,更獲得了人格的塑造。

影片中,拉吉有一句金句:「如果你都不是一個好人,那你就不可能做個好老公或者好爸爸。」家庭對孩子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曾經看過紀錄片《72小時》里有一集,講述培訓廣場里孩子補習的瘋狂畫面。其中有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當大部分父母都在討論成績高低時,一位父親偏坐一隅,靜靜看書,他的兒子則在一旁認真地練習書法。問及緣由,他說:「如果用跑步來比喻人生的話,人生就是一個長跑。長跑不需要去計較起跑線,因為第一個衝出去的,並不一定是拿冠軍的。」

人生是場馬拉松,但贏在了起點,就一定贏得了人生嗎?

文|艷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生Arts 的精彩文章:

靠,太舒服了!
擁抱陽光,不要斑!

TAG:三生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