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真實案例證明:寶寶對子宮內的生活有記憶。媽媽要懂得抓住時機哦

真實案例證明:寶寶對子宮內的生活有記憶。媽媽要懂得抓住時機哦

原標題:真實案例證明:寶寶對子宮內的生活有記憶。媽媽要懂得抓住時機哦



圖片源自網路

日本橫濱市婦產科的池川明醫生是美國出生前心理學會的一位成員,他在日本進行胎兒期記憶的研究。他以嬰幼兒為對象,實施於2002到2003年,調查範圍包括長野縣軋幌市和鹽九市的36家幼兒園、2家託兒所,共1620個平均年齡4歲的孩子,家長平均年齡34歲。


據最終統計結果顯示:有33%(534人)幼兒有胎內記憶,另外有21%(335人)還保留著誕生過程的記憶。這部分孩子大多集中在兩三歲年齡段。


孩子們對自己「胎內記憶」的回憶,敘述的都非常富於臨場感:

  • 回答「裡面很黑」的是2歲和4歲的兩個男孩;
  • 回答「像漂浮在水上」的是一個3歲女孩;
  • 回答「被繩子拴住」的是一個2歲女孩;
  • 一個4歲男孩,他說:「裡面黑得難受,總聽到媽媽的說話聲。」
  • 3歲男孩說:「在裡面怕黑,後來就哭出聲了。」
  • 一個2歲女孩是先破水後出生,她說:聽見一聲響後,眼前就亮了起來。
  • 一個4歲女孩則回憶道:「本來還想睡一會兒,可睡不成了。」

池川明醫生表示這些統計數字之外的孩子,並不是說他們沒有這方面的記憶,而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問過孩子這方面的問題。


圖片源自網路


曾經有一家早教機構,也具體描述過自己的會員媽媽和3歲女兒的對話:

  • 媽媽:「寶寶,你記得你當時在媽媽肚子里的事兒嗎?「媽媽肚子裡面是什麼顏色啊?」
  • 女兒:「媽媽肚子裡面是粉色的。」
  • 媽媽:「啊?粉色的啊?」
  • 女兒:「是啊,粉色的。」(子宮裡面不黑嗎?為什麼不是紅色或者黑色的?)
  • 媽媽:「那肚子裡面都有什麼啊?」
  • 女兒:「裡面有魚,很多長長尾巴的魚。」(這魚到底是什麼,血管?臍帶?)
  • 媽媽:「那你能摸到魚嗎?」
  • 女兒:「我經常抓魚,抓來燉魚吃。」(她能抓到魚?估計燉來吃是現在的想法吧。)
  • 媽媽:「有沒有其他玩具?」
  • 女兒:「有球。」
  • 媽媽:「球?什麼顏色的?大嗎?」
  • 女兒:「粉色的,有這麼大。」她一邊說著一邊拿手比劃著,她比劃的大小有她現在的腦袋那麼大。(她不會指的是那會兒的子宮肌瘤吧,那個肌瘤真的挺大個兒的。)
  • 媽媽:「寶寶,媽媽肚子里小不小啊?你在裡面擠不?」
  • 女兒:「媽媽肚子里挺寬敞的,一點都不小。」
  • (好吧,我承認我後來肚子挺大的,裡面羊水也偏多些。)
  • 媽媽:「那你現在還想回到媽媽肚子裡面不?」
  • 女兒:「寶寶長大了,不回去了,外面挺好的。」
  • (原來以為她還會想待在媽媽肚子里呢。)
  • 媽媽:「那你記得你在媽媽肚子里是什麼姿勢待著嗎?」
  • 女兒邊說邊躺在床上,兩條腿彎起來,拱起後背靠在大腿上,頭貼著膝蓋,雙手彎在腿的兩側:「就這樣,就這樣。」

天啊,孩子的能量超乎我們想像!是不是?!


圖片源自網路


美國出生前心理學的研究學者托馬斯?伯尼博士在他的著作中也講了一段真實的故事:


在巴黎的某醫院,有一位叫托馬蒂斯的語言心理學教授接待了一位4歲的患兒名叫奧迪爾,這位孤獨症兒童,不愛講話,不論父母怎樣啟發開導都無濟於事,只好送到醫院求助於教授。


開始教授用法語和患兒交淡,她毫無反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觀察,偶爾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有人同這位患兒講英語時,奧迪爾的興趣就出現了,表示出既愛聽又喜歡開口和別人交談,每當這時病就好了。


教授發現了這一現象後找來了她的父母了解他們在家裡是否經常講英語,患兒的母親回憶起自己在懷孕期間曾在一家外國公司工作只允許用英語講話,所以她在懷孕時一直是講英語,令教授恍然大悟:「胎兒意識的萌芽時期是懷孕後7-8個月,這時胎兒的腦神經已十分發達!」

這一結論並非空穴來風,因為人類大腦的記憶能力是與大腦發育不同階段的進展相互匹配的。自孕7 個月起到孕9 個月,胎寶寶的大腦發育進程進入到第二個腦發育高峰期:腦功能形成的階段。這個階段大腦的記憶能力、對肢體的控制能力、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均變得越來越強。


胚胎學領域的科學家們通過儀器,已經捕捉到這一階段胎寶寶明確的、活躍的腦波。要知道這一階段腦波的發生,意味著胎寶寶有了明確的心理活動、意識,甚至是情緒。通過這些腦波科學家們判斷孕晚期的胎寶寶可能會做夢,但是夢境的內容則不得而知,也許是在玩臍帶時的情形。



圖片源自網路

而歐洲另一位心理治療師勒克·克尼佩爾斯則定義了「胚胎期文本(prenatal test )」這一術語。


這個術語的意思是:母親在懷孕期間與她周圍的人所說的話,會被腹中的胎兒會接收並儲存起來,數年之後再聽到同樣的文本時,可能會誘發胎兒期的情緒。


傳統心理學認為,記憶是過去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而認知心理學則認為,記憶是外界信息在大腦中輸入、儲存、編碼和提取的過程。


面對「記憶」這件事兒,心理學家們提出了「記憶痕迹」的定義。他們認為學習知識的活動使大腦的某些部位產生了變化,留下了各種痕迹,即所謂的「記憶痕迹」。


不同的記憶都基於腦的學習能力。若學習後長期不再練習,記憶痕迹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如果學習活動之後仍不停地練習,記憶痕迹便被保持下來,這就好比「滴水穿石」的效果。


記憶能力在胎寶寶身上的體現並不止於聲音(包括音節、音頻、音色、節奏)本身,在撫摩的壓力上,味道的識別、光線的明暗,甚至是時間的規律上也均有明確體現。



圖片源自網路


因此,准媽媽在孕期,越是給予胎兒更多愛與關注,孩子在出生後的展示出的自信度越高,性格也越好;反之,得不到愛與關注的寶寶出生後則表現的更抑鬱和情緒不穩定。


所以准媽媽在懷孕期間,一定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胎教方式陪伴寶貝成長的每時每刻,溫柔的善待和滋養我們的寶貝。


另外,如果家裡的寶寶正好在2-3歲之間,那麼媽媽不妨嘗試探索探索寶貝的胎兒期記憶。


媽媽可以在睡覺前以及洗澡後,營造一個讓寶貝感覺舒服和安全自在的環境,然後媽媽可以撫摸或是擁抱著寶貝,問問他,是否記得在媽媽肚子里的事情。沒準會有意外的收穫哦!


需要注意的是:倘若寶貝願意和媽媽分享時,請千萬不要表現出懷疑或是反覆追問,一旦寶寶認為不被信任,就會永遠對媽媽關閉這個神秘的記憶畫面,堅決不再分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沫沫的靜好歲月 的精彩文章:

每逢春節胖幾斤?孕媽媽就用這幾種常見的食物消消油膩膩的脂肪吧

TAG:沫沫的靜好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