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化時代的貧民窟

全球化時代的貧民窟

從2007年11月到2011年3月,普利策獎得主凱瑟琳·布(Katherine Boo)用了3年多時間在印度孟買做了一個貧民窟採訪。她想要寫一本書,描述印度的低收入者,是如何在全球化時代生存的。在此之前,凱瑟琳在美國的記者工作,就是報道美國的貧窮小區,探討如何在美國這樣一個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消滅貧困。

凱瑟琳說,她看過許多描寫印度的書。畢竟,印度被當作是下一個經濟騰飛的國家,可能複製中國的經濟奇蹟。但是,那些描寫印度的書,要不就是寫印度的軟體企業家如何成功,要不就是寫那些道德高尚的窮人是如何陷在貧困中等待救援,要不就是寫幫派和毒梟的傳奇故事。

她認為這不是印度的真實狀況。她要想回答的問題是:在印度,什麼是機會的基礎設施?市場和政府的經濟社會政策,對於改變窮人命運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才能讓那些骨瘦如材的孩子富裕一些?

這些問題都非常大。而且,當一個人面對印度的貧困時,很容易陷入兩種危險:第一種是,你的同情心會逐漸被消磨。凱瑟琳自己也承認,面對印度貧困狀況的辛酸照片,她「很快變得不耐煩」。然後就會對貧窮和悲慘熟視無睹。

第二種危險是,很快變得憤怒,認為這個國家的貧窮問題正在陷入一種無可救藥的狀況,必須通過某種激烈的方式才能加以改變。

凱瑟琳·布採用的是一個記者能做的最好的方式:去記錄。

她並沒有直接回答那些大問題:究竟該如何提供機會給窮人,該如何減少貧窮。畢竟,這些問題經過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的長期討論,也並沒有得到合適的解答。她只是單純地把事實呈現出來。用她的話說:「當我們對平凡的生活了解更多時,才可能建立更好的論點,甚至更好的對策。」

她選擇了孟買機場附近的一個貧民窟安納瓦迪。這個地方有兩個優勢。第一是它的位置,從機場旁邊的五星級酒店君悅的窗戶,就能看到這座貧民窟,它就站在印度經濟騰飛的象徵的旁邊;第二是它規模小,這讓一個記者可以挨家挨戶進行調查和採訪。

於是,在凱瑟琳最後寫成的書《地下城》里,我們能看到:一個殘疾女人因為嫉妒和鄰居發生爭吵,然後採用了自焚的方式,這個舉動把她的鄰居推到了生活的絕境,鄰居一家有好幾個人都被監禁;貧民窟內部的階層劃分,為了脫離貧民窟,一個窮人可以採用犧牲和欺騙其他窮人的方式;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垃圾回收價格下降對貧民窟以此為生的拾荒者的沉重打擊;無處不在的剝削窮人的腐敗,而諷刺的是,腐敗者本身也是受害者。

凱瑟琳·布不想回答問題。但是她卻讓人看到幾個殘酷的事實:

首先,不熟悉貧窮的人,往往對貧窮有一種浪漫的想像。比如貧窮會讓人更有同理心,窮人會互相幫助。但事實卻相反。「 無能為力的個人會由於自己的匱乏,而責怪無能為力的其他人。有時,他們試圖摧毀彼此;有時,他們在過程中摧毀自己。運氣好的話,為了改善自己的命運,他們會蠶食其他窮人的生活機會」,「窮人並未團結起來,反而為臨時性的微薄收益而彼此激烈競爭。」

其次是對政府的浪漫想像。凱瑟琳·布在書里描述了十個年輕的恐怖分子在孟買發起的恐怖襲擊,然後讓包括貧民窟在內的整座城市陷入恐慌。然後,她描述了政府機器的緩慢反應:警察不知道該如何使用自己的武器,軍方突擊隊花了8個小時才抵達孟買的金融中心,因為沿途的基礎設施實在太差了。用她的話說,你可以說恐慌是因為恐怖分子策劃嚴密,也可以說是因為政府機構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像私人攤販一樣在運作」。

印度的政府像個理想的小政府一樣運行。結果是,富人們已經習慣於自己為自己提供服務,他們有除了民主之外的其他方式,來保障自己的社會和經濟利益。精英們反而對政治失去了興趣。於是,在不穩定已經成為常態的當下,「理想情況下,政府可以減緩不穩定;然而很多時候,弱勢的政府卻會讓不穩定加劇,比起培養人的能力,它擅長滋長腐敗。」

然後,是對腐敗的認知。凱瑟琳·布說,腐敗最容易被忽視的危害,其實不是對經濟增長的損害,而是它造成的對道德空間的傷害。

腐敗會腐蝕人們生活的環境,「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這無關乎輪迴,更無關乎生性殘忍……環境使他們與生俱來的道德蒙上陰影。」

而且,這裡的道德,並不是要求人的自我犧牲,只是中產階級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會接受到的教育。比如,當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但是,在凱瑟琳描述的貧民窟內,「幫助一個鄰居,等於拿你的養家能力,有時甚至是你的自由來冒險」,「在貪腐當道的底層城市,疲憊的民眾在貧乏的地帶,為了微薄的東西互相競爭,在這些地方想當好人,是極為困難的事。」

她並不提供解決方案,但卻讓熱衷於提供解決方案的人看到可能忽視的問題。

以上就是普利策獎得主凱瑟琳·布對一個印度貧民窟的報道,以及她通過描述表達的對貧窮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了解這個問題有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錦囊 的精彩文章:

余華:對我影響最大的三位作家
人人在說的科學教育究竟是什麼

TAG:職場錦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