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虛擬現實技術裝備之後,殘障人士該怎麼活?

未來虛擬現實技術裝備之後,殘障人士該怎麼活?

人的感官系統真的是固定不變的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虛擬現實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平時天氣預報都是聽、看,頂多看衛星雲圖,看一看上面已經做好的降水量,刮大風。

但是它用3D的虛擬現實展現在你面前,讓你活生生的能看到氣壓的變化:

高壓層、低壓層怎麼形成,水氣上升下降,暴風眼的形成,它們是怎麼跟五顏六色的等高線、氣旋構建在一起的。

我們想像裸眼3D技術進一步的發展,現在看3D電影還需要戴眼鏡,以後不需要戴眼鏡就可以體驗3D技術的效果。這說明什麼問題?這項技術已經離我們很近了。

這種技術在天氣預報、教學中已經普遍使用了,這就意味著我們認知方式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不是一個預測,已經是一個事實了。

我們需要在這上面想像的就是,未來這種認知場景極大的變化之後對孩子們意味著什麼?

很明顯,我們父母親的認知結構基本上是固定的。各位是成年人,意味著每個人的認知是一定的,看待世界的底盤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孩子們的認知界面跟我們不同。

認知已經通過感知在起作用了,現實中感知重啟已經在發生。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實驗者動作很簡單,拿兩個手做同步運動。右手在觸及胸口,給胸口一個觸覺。左手觸空地,空地後面有攝象頭,相當於觸碰的是虛擬肉體,或者想像成數字化身體。

她同步觸碰的時候,時間長了就讓觸覺和眼睛看到的虛擬感受產生了連接,然後拿鎚子敲打後面的虛擬身體,前面肉體會有感受。

這是十幾年前瑞典科學家做的實驗,到現在很多人還在重複,很多東西非常簡單,但是非常深刻。

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事實:

我們的認知系統已經固化到了一定程度,就是在我們眼裡面,眼、耳、鼻、身、舌、意是固定的。我們認為:

第一,各司其職,功能是固定的;

第二,各種感官被我們使用的比例是固定的。

前不久矽谷有一個科學家發明了一個東西給盲人用。

他用一種金屬導電片含在嘴裡,盲眼人會有光感,能看到外界的輪廓,不像明眼人看得清楚,但是至少不用導盲犬,走出去不會掉溝里,這在心理學裡叫聯覺。

就是在大腦神經元層面,我們的視覺神經元和聽覺神經元、嗅覺神經元其實是聯通的,只不過長期的認知訓練把它固化成視覺神經元和聽覺神經元。即便這樣,在底層微弱的連接依然存在,這項技術就是利用了這樣一個聯覺的特點。

這個實驗叫《Out Of Body》,或者叫OBE,你會看到大量的視頻,中文叫脫體實驗,靈魂出竅。

這個實驗的迷人之處在於,我們把他的視覺、觸覺進行錯位連接,當進行這樣的錯位連接之後,人就有點迷失了,人會恍恍惚惚。

「恍恍惚惚」是老子《道德經》里講的,是非常難得的一種狀態。它是非常難得的混沌狀態,正在孕育秩序的混沌狀態。

古希臘的酒神精神,也不是說酩酊大醉之後的胡言亂語,是精神解放。

我們長期的認知系統已經把我們訓練成一個蒙昧系統。這輩子我們學習分辨好壞、美醜,未來對知識體系最大的挑戰就在這兒。

我們有那麼多的測量好壞、善惡、對錯、美醜的既有知識體系,我們還有那麼多人為此而捍衛、流血、爭辯,其實殊不知這都是毫無疑義的東西。我們沒有能力超越到這一點,我們會無休止的墮落到這裡。

《Out Of Body》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我們把感官搭錯線的時候,我們會有極度的不適感。

這僅僅是個實驗,你想像未來裸眼3D技術,增強現實技術,沉浸式虛擬現實,未來的客廳、卧室、教室、醫院、辦公室,今天我們能想像的這些空間,被虛擬現實技術裝備之後,人該怎麼活?

當今世界的操作系統面臨極大的Bug,但是操作系統已經板結得如此堅硬了,幾乎重新替換這個操作系統不存在了。

我們當今的支持系統,當今傳承的知識譜系無法支撐未來。

來源: 筆記俠公眾號

作者:段永朝

殘疾人就業促進網

點擊「寫留言」可以發表您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殘疾人就業促進網 的精彩文章:

TAG:殘疾人就業促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