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改革開放40周年記——第五代海歸領軍人物張亞勤:用科學技術改變中國地位

改革開放40周年記——第五代海歸領軍人物張亞勤:用科學技術改變中國地位

當年在美國有著令人羨慕的工作的張亞勤,果斷決定放棄美國已經有的一切,回國「創業」,他的決定在後來帶動一大批海外科學家加入回國的大潮中。很慶幸,中國這翻天覆地的變化中,作為第五代海歸的領軍人物,張亞勤真的成為了歷史的創造者之一。

「這已經是我第15次參加博鰲會議了。最開始我來的時候還挺年輕的。當然,經過了這段時間之後,我也親眼見證到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的發展。」4月9日出現在博鰲論壇的百度總裁張亞勤,感慨這15年見證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其實,他內心更加感慨的是,從他1978年以12歲的年齡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時候開始,到今天整整四十年,他見證了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並成為其中創造歷史的一份子。

這個世界的奇妙就在於,你無法說清楚是一代人改變了世界的走向,還是世界的走向決定了一代人的命運。張亞勤,四十年前成為中國恢復高考後第一代的受益者。但今天再回望,這一代受益者正在用他們的智慧改變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走向。

在博鰲的「新一輪技術革命」論壇中,張亞勤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我們會更多地討論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量子計算,以及一些新的架構、新的應用,甚至是一些全新的元素來實現計算。」

一個國家科技水平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在博鰲論壇期間,張亞勤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表示,在科學技術方面,40年前中國的科技在計算機行業基本上不存在,過去20年,中國進入到移動互聯時代,中國的部分產品已經比美國好,未來40年,中國在高科技方面一定會處於領先,可能和美國成為雙引擎。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今天,當面對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無人駕駛等未來技術的時候,中國已經不落後了。而這正是以張亞勤為代表的一批中國籍世界級的科學家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神童開卦的人生

1977年,本該小學畢業年紀的張亞勤已經跳級到初三。一天,他的班主任拿著一份報紙給他看:13歲的寧鉑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那時候,中國剛剛恢復高考不久,全國正在興起讀書的熱潮,國家也花大力氣培養各方面的人才。

寧鉑的故事刺激到張亞勤,當時在同學中就已經被稱為「神童」的他,似乎突然有了新的目標:中科大少年班。

隨後7個多月的時間,他每天近20個小時的學習,在來年的高考中一舉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2歲上大學,打破了寧鉑的紀錄,成為中科大最年輕的大學生。

1978年,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全社會都非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中科大的這一群「少年天才」更是時代的「寵兒」。12歲的張亞勤個子小小的,胸前掛著中科大的胸牌去坐公交車,售票員馬上就知道這應該是中科大的「小天才」,非常友好地免掉了他的車票。

考上中科大的張亞勤,當時感觸最深的就是整個社會的變化,而中科大這批孩子似乎代表著一種新時代的精神:崇尚知識。在隨後的很多年裡,社會上都流傳著「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潮。

張亞勤的幸運,不僅在於他有超常的記憶力,更是四十年前改革開放使得整個社會的走向發生了變化,他才有機會將自己超於常人的智商發揮出來。張亞勤是被知識改變命運的一員。

1986年碩士畢業的張亞勤匯入了留學大潮當中。改革開放的中國,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所以那個年代掀起留學熱,有公派留學,有交換生,還有自己拼盡全力考出去的。

23歲博士畢業,31歲成為IEEE最年輕的院士,38歲成為微軟全球副總裁,進入微軟決策層,成為比爾蓋茨的智囊團核心成員……張亞勤從12歲起開卦的人生,並不是只因為他有著超常的智商,而是每一步同樣都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

從上中科大之後,他就忽略來自外界對他「神童」的評價,低調地在中科大學習成長。其實,無論多麼聰明的人,成功取決於努力的程度和持續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天生的智商。

創造一個實驗室,也創造了一個歷史

當然,成功不僅取決於努力的程度,還取決於對時代脈搏的把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踩對了點」。

一個關鍵的轉拆點在1998年年底,張亞勤接到李開復的電話,邀請他一起回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李開復對他說:「我們不僅是創造一個實驗室,也是創業,未來還會創造一個歷史。」

回國創業,對於張亞勤這一代留學生有著無窮的魅力,已經具備國際視野的他們當然清楚,中國將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他們可以在這條軌道上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也有能力幫助列車在軌道上跑得更快。

張亞勤在出國留學的大潮中走出去了,又在回國創業的大潮中回到了中國,並且是這波回國潮的引領者。這批海歸帶動了中國新經濟的高速成長,也讓中國的技術在近二十年間里大大縮短了與美國的差距。

1999年前後,除了張亞勤這一批科學家回國,還有一批像張朝陽這樣的留學生回國。以張朝陽、李彥宏為代表的海歸,將美國成功的互聯網模式複製到中國,拉開了中國互聯網轟轟烈烈的大幕,也把中國用戶全面帶入互聯網時代。而以張亞勤、李開復為代表的一類科學家海歸,則顯得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他們帶來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慢慢改變了中國科技研究的模式,培養了大批的本土人才,在下一個科技浪潮來臨時,讓中國與美國站在了同一個起點上。

李開復當初跟張亞勤說「未來還會創造歷史」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他們這群人真的創造了歷史。

在微軟前後,英特爾、惠普、IBM、思科等國際巨頭,全部都在中國投入研發機構,大量海歸回國。這其中,微軟對於中國的研發機構投入決心最大,發展也最快,幾年後便成為是微軟在美國之外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研發基地。並於2004年,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評為全球最頂級的計算機科學研究院。

在張亞勤任內,微軟中國研究院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後又上升為微軟亞洲研發集團,旗下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亞洲工程院、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微軟亞洲商務軟體事業部、微軟亞洲硬體技術中心、微軟(中國)雲計算和企業部門,戰略合作部,覆蓋基礎研究、技術孵化、產品開發和戰略合作等方面,已成為完整的創新鏈條。完備的研發機構以及人才培養機制,都為後來中國企業的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迄今為止,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擁有超過3000名傑出科學家和工程師,其中不乏全球頂級科學家,共培養了超過4800名的中國實習生。他們之中超過500名現在活躍在中國IT產業的各大企業,包括百度、騰訊、中國移動、阿里巴巴、聯想等,100多人執教於中國一流大學,例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科技業還在瞄準美國的操作系統、晶元等核心技術追趕。張亞勤這批海歸帶回來的研究項目是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人臉識別等前沿技術的研究。後來事實證明,操作系統、晶元怎麼追,都還是追趕的位勢,沒能成為中國優勢。而那時候看上去還不知道有什麼用的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人臉識別等,已經讓中國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張亞勤在領導微軟亞洲研發集團的時候,提出了「中國智造 慧及世界」的說法,那時候,隨著中國科技人才的豐富和實力不斷提升,中國正在從製造鞋子、拉鏈等小商品的時代,開始向製造世界領先的技術、頂尖的論文,並開始批量產生世界級科學家。

其實,各個跨國巨頭在中國建立的研發機構,不僅將大批華人科學家吸引回國,更拉動了中國本土人才的成長。當然,由於微軟投入力度最大,並且在張亞勤等領導者對科學執著的追求下,這裡培養了最多的人才。後來,微軟亞洲研發集團也被稱為中國創業者的「黃埔軍校」,大量的人才從這裡走出,在新興的創業領域成為引領者。

探索更廣闊的未來

2010年前後,外企在中國企業界的地位開始下降,不再享受到特別的「優待」,大量的外企人員開始向中國本土的互聯網公司流動。這其中,各大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的科學家,開始進入BAT或是風口的創業公司。

比如2010年成立的小米公司,其總裁林斌來自微軟亞洲研發集團,早期員工中有數十人來自微軟。再比如阿里雲的掌門人王堅,憑藉其在微軟的積累開創了阿里的公有雲業務。再比如,中國最有名的兩個AI領域的創業公司----商湯和曠視科技,兩家公司的創始團隊都來自於微軟。

張亞勤於2014年離開微軟加盟百度,出任總裁,被賦予「新業務掌門人」的職責,幫助百度拓展新業務的技術邊界。作為世界級的科學家,這樣的角色特別適合張亞勤。

在BAT三大巨頭中,馬雲是一個商人,馬化騰是一個產品經理,李彥宏更像一個工程師,他想把百度打造成全球創新中心。今天的百度已經聚焦未來技術的至高點,雲計算,AI,無人駕駛,量子計算,這些更決定企業未來的命運。

張亞勤負責百度新業務的技術邊界,也就是說要用他科學家的智慧,去拓展百度更廣闊的未來。

記得懂懂2006年採訪張亞勤的時候,全球對雲計算這個概念還朦朦朧朧,張亞勤博士就雲計算髮展的戰略和重要性,發表了多篇文章。他積極呼籲中國建立自己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發展戰略,並在2010年兩會期間,作為11屆政協海外代表提交了「應及早制定和部署國家雲計算戰略」的提案。

在百度執掌百度雲業務之後,他又創造性地提出了「ABC」概念,即AI(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數據)和Cloud Computing(雲計算)三位一體,孤立的一個A或是一個B、C都沒有價值,只有三位一體才能實現真正的AI。他認為,未來五年,這三大業務領域都有可能誕生超過百億規模的新業務。在博鰲論壇期間,張亞勤接受央視財經專訪時說到,「有了雲之後,可以加速整個企業的部署,而老百姓使用的一些功能不是直接從雲提供的,可以通過企業提供,比如車聯網公司可以用雲平台,把這些服務提供給用戶。」

在他喊出」ABC」的說法之後,很快這個理念就得到了整個產業的認同,「ABC」從百度一家公司的雲戰略,成為所有雲計算企業的戰略。這一次,百度走在了最前面。

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出的2016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中,百度排名第二,將谷歌甩在身後。這一評選的標準不是市值或品牌信眾的數量,而是「擁有真正的創新技術,以及實用又野心勃勃的商業模式」。

不得不說,百度被評為「最聰明的公司」,這也是中國整體科技實力提升的最佳證明。懂懂筆記相信,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而一個企業的科技水平,將決定一家公司可以走多遠。百度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以及將張亞勤這樣一批世界頂級科學家納入麾下,或將幫助百度在後半程發力。

前不久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開展量子計算軟體和信息技術應用業務研究,計劃在五年內躋身世界一流,並逐步將量子計算融入到業務中。

今天,很多企業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投入研究量子計算,但這卻是決定未來的關鍵技術:一種從根本上增強計算能力的思路,其核心優勢是可以進行高速並行計算。而量子計算可以克服速度與成本問題,將是邁向強人工智慧的重要道路。也就是說,量子計算是未來一切技術的基礎。

作為基礎技術,只有有技術實力、經濟實力並且有一定前瞻性的公司才會全力投入。谷歌、IBM都在這個領域砸下重金,微軟更是將量子計算與混合現實、人工智慧並行定為公司未來三大發展方向。

在中國,百度算是在互聯網企業中最積極投入量子計算並且押寶未來的一家,這當然跟百度是一家科技基因的公司分不開,也跟百度未來定位人工智慧戰略分不開。在博鰲的「新一輪技術革命」論壇中,張亞勤表示,量子計算是令人非常興奮的前沿技術,有很多新的發展空間。

無論是張亞勤親自操盤的公有雲,還是面向未來布局的量子計算,中國企業在下一代技術創新方面,已經走在世界的前沿。

【結束語】

改變中國社會靠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而張亞勤這一批海歸科學家,是用近二十年時間改變中國科技實力的一群人,被稱為中國第五代海歸。

近現代中國留學歸國人員可分為五代,我們發現每一代海歸都帶回來不一樣的東西,並從不同的緯度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變化。

清朝時期,以容閎、詹天佑、茅以升為代表的第一代海歸,成為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洋務運動的主力;

清末至民國初期,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陳毅等政治家、軍事家留學日本、歐洲、蘇俄等地,成為第二代海歸,屬於「留學救國」的一代;

新中國成立前,以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鄧稼先等為代表的第三代海歸,主要從歐美留學回來,許多人成為聲名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成為新中國社會發展與國力提升的棟樑;

新中國建設時期,中國向前蘇聯,以及東歐等地區的20多個國家派出了1萬餘名留學生,主要在國外學習工程技術和實用科學,回國後都成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新中國的中堅力量,這是第四代海歸;

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走向多措並舉,留學生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第五代海歸有著多重文化熏陶、國際性人脈和資源、全球化視野、創新意識和創業意願等,是全新的國際化人才群體。而這群人的回歸,則真正扭轉了中國科技長年落後的現狀。

每年都去博鰲的活動,或許每一年並感覺不到變化。當十五年下來再往回看,會看到驚人的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年也一樣,一年比一年之間的變化就這樣悄悄發生,但當回望四十年的變化時,每一個經歷者都會為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感嘆。

中國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閉關鎖國的,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的變革與前進都與當時那一批海外留學人員帶回來的思想、文化、技術息息相關。作為近代史上第五代海歸領軍人物的張亞勤,帶回來的不僅是科學技術的一次里程碑式革新,也是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手機市場「中等生」難熬凜冬
直播平台密集IPO的背後 誰能撞開那塊天花板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