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版「海軍陸戰隊」倉促出爐,日本意欲何為?

日版「海軍陸戰隊」倉促出爐,日本意欲何為?

雖然為了掩人耳目,日本將這支兩棲作戰部隊列入陸上自衛隊,但是從日本面對的所謂的「離島」爭端來看,這支頗具實力的遠洋進攻力量的裝備和規模顯然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

日本二戰後第一支「海軍陸戰隊」成立。圖為「水陸機動團」總部前的兩棲攻擊裝甲車和美國軍人。(圖源:BBC中文網)

4月7日在日本的長崎縣佐世保相浦基地內,日本陸上自衛隊為最新組建的「水陸機動團」舉行了授旗儀式並且隨後與美海軍陸戰隊舉行了聯合演習,這意味著日版的「海軍陸戰隊」正式成軍了。

根據日媒公開的消息,這支名為「水陸機動團」的部隊最大編製員額可達3000人左右,下設兩個機動連隊、戰鬥登陸大隊和後方支援大隊等作戰單位,其中一個主力連隊的駐地將設在沖繩。該部隊的前身是2002年3月成立的「西部方面普通科聯隊」,建立的目的就是所謂的「離島」作戰,從成立以來就不斷地與美國駐日的陸戰隊第三遠征軍所屬部隊進行大規模的聯合兩棲作戰演習。

但是自這支兩棲作戰部隊成立起,日本歷屆政府就不斷地聲稱這支數百人的部隊不足以應付鄰國對「離島」的威脅。在2013年12,日本政府在新修訂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時明確提出要將其改建為「水陸機動團」,專門執行奪島任務。

按理說,一般國家如何整備自己的國防力量屬於其內政,外人不便多說什麼。但是日本作為一個發動二戰的國家,至今對於戰爭責任沒有認真地反省,更重要的在於戰後日本一邊以《和平憲法》為掩護,另一邊卻陰奉陽違只要一有機會就試圖擴充軍事力量,試圖「回歸正常國家」。

眾所周知,因為發動二戰大肆侵略的歷史,在戰後日本重建之初制定的《和平憲法》中第九條明確規定了日本放棄發動戰爭和以武力作為推行國家意志的工具。但是僅僅幾年之後日本就以「自衛隊」的名義重新組建了軍隊,並且以「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集體自衛權」和「建設海外反海盜設施」等等名義逐漸的將海外派兵、動武等等禁忌逐漸的拋諸腦後。這種不斷利用玩弄文字遊戲和偷換概念掩蓋自己重整軍備的做法,令人不禁想到,即便是日本政府口中那少得可憐的對二戰反省的話語,又有多少是言不由衷的成分呢?

現在的日軍仍然保持了「自衛隊」的稱呼,名義上是一支奉行「專守防衛」的武裝力量。一是因為日本一時間確實無法根本上推翻《和平憲法》的限制,不得已作出的迴避之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對日本的軍事力量重興保持了一定的警惕。

在自衛隊創建以來,美國始終從政治和技術方面對其進行了種種限制。例如,美國向日本出口的作戰飛機基本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鬥力被約束在反潛、掃雷和護航方面等等。但是隨著近些年來美國實力的相對衰弱,為了確保自己在東亞地區的軍事優勢,美國也時不時的鬆開拴住日本的鏈條。

時至今日,日本已經明確將原本遮遮掩掩的「直升機母艦」出雲號改建為搭載隱形戰鬥機F35B的航母。隱身戰鬥機作為打破對手防空系統的所謂「第一腳」作用已經是早有定論的,那麼日本如今的舉動充分說明「自衛隊」的建軍原則已經明顯不再僅限於口頭宣稱的「專守防衛」了。而海軍陸戰隊這個兵種根本任務是擔負渡海登陸作戰和其他特定兩棲作戰任務,海軍對岸作戰的主要力量。所以從出現的那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一種攻擊性力量。

早在二戰爆發之前的1932年,日本就是以其海軍駐上海的特別陸戰隊向中國發動了進攻,後來抗日戰爭中的淞滬會戰中,還是這支陸戰隊充當了侵華急先鋒。今天雖然為了掩人耳目,日本將這支兩棲作戰部隊列入陸上自衛隊,但是從日本面對的所謂的「離島」爭端來看,這支部隊的裝備和規模顯然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而前面數年中美日兩國進行的多次聯合登陸演習其規模和演習課目也明顯不是針對在一兩個小島那麼狹小地域的。

鑒於日本早在2016年就已經解禁集體自衛權,向海外派兵或為盟國軍隊提供支援已經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障礙了。而日本自衛隊目前仍在不斷列裝的大型運輸機、數艘搭載大量直升機的「准航母」等裝備,使得「自衛隊」擁有了很強的海外投送能力。如今正式成立的「水陸機動團」如按計劃完成建軍,未來在出雲號航母編隊的掩護下這支頗具實力的遠洋進攻力量將會劍指何方?

應當警惕的不僅是周邊國家了!

(董健,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反擊!俄外長:英國或毒害前間諜 為轉移脫歐注意力
憲法新增監察委員會對反腐有何意義?法工委回應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