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骨折術後飲食指導

骨折術後飲食指導

骨折術後飲食指導

骨折病人除了在術後幾天可能伴有傷口的疼痛,通常有食欲不振,飲食差的表現。而在出院後,大多數時間病人是沒有癥狀的,所以飲食和正常人的基本一樣。目前臨床醫療提暢術後早期營養支持,有利於病人的恢復,在醫院時可能就有添加營養素,補充全身的營養供應,出院在家調養可選用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盡量選擇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如辣椒、生蔥、芥末、胡椒,而居住在沿海地帶,因為海鮮是一般家庭的常用飲食,魚類食品可適當食用,但是有殼的海鮮如蝦、螃蟹,必須禁食,因為可能出現過敏或反應,甚至引起傷口潰爛。

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三個階段,可根據病情的進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病人的恢復。

一、術後第一階段:骨折初期—炎症期(術後第0-2周)

目前臨床醫療提暢術後早期營養支持,但在術後前幾天因受傷部位瘀血腫脹,伴隨著傷口的疼痛,也會導致精神疲乏,常常不思飲食,食慾低下,食慾下降,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易於消化吸收的半流質飲食為主(如米湯、蔬菜汁、水果汁、藕粉、杏仁霜、蛋花湯),選擇少而精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如瘦肉、雞蛋、魚、大豆、水果,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吃肥膩滋補的食物,如骨頭湯、燉雞、燉鴨等。

下肢創傷的病人,術後基本處於卧床狀態,長時間的卧床,胃腸功能有所降低,會導致胃腸消化不良,出現腹脹、便秘等相關癥狀。手術時如有留置尿管,也可能出現泌尿系統炎症(癥狀有尿頻、尿急、尿痛),在用藥之餘,腹脹、便秘可多食用(蘋果、香蕉、蜂蜜、番薯、芝麻等),尿頻尿急,除了建議多喝水以外,可搭配食用(蓮藕、蓮子、粳米、甘蔗等),民間也常應用中草藥車前草利尿(別名五根草)。

二、術後第二階段:骨折中期—骨折穩定(術後第2-4周)

到了骨折中期,病人一般己出院在家休養、調整,此時病人的生理和精神上己經過了一個適應期,機體各方面機能都逐步提高,在營養補充上可再進一步的加強,飲食可由清淡轉化為適當的高營養,除了滿足機能的基本能量支持,還要促進骨痂的生長需要,應補充一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膠原蛋白較高的食物以及含鈣質和維生素D高的食物,在清淡飲食的基礎上加以骨頭湯、鈍湯、魚類、蛋類食物,但需注意的是,此期仍主要是補充營養,適當補鈣即可。

對於老年人骨折,要特別供給維生素D豐富和高鈣食物,如豆類、蛋類、牛奶,豆製品、蔬菜、馬鈴薯、銀耳、花生等。可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三、術後第三階段:骨折後期—骨折臨床癒合(術後第4周-3個月)

骨折後期,骨折端瘀血腫脹基本吸收,軟骨細胞經過增生、鈣化變成骨質,己經開始有骨痂生長,並從骨痂向骨組織轉化,飲食上可恢復普通飲食,解除禁忌,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膳食纖維、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食譜可再配以雞、鴨湯、骨頭湯、魚湯等,注意食物搭配,營養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加以術後功能鍛煉,促進康復。

注意事項

如果是粉碎性骨折的類型,在飲食上補充鈣質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骨折癒合的過程中鈣鹽的沉積對於骨頭癒合非常有幫助。

二、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多數病人認為骨折後多補充鈣質能促進骨折的癒合。但事實上這是多數人認識上的一個誤區,骨折不是骨質疏鬆,當然,即使是骨質疏鬆也不能亂補鈣,骨折病人本身並不缺鈣,只要加強功能鍛煉就能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促進骨折的癒合,並且,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能加速骨折的癒合,相反的,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

三、術後腹脹、便秘、尿頻、尿急、尿痛,下肢骨折患者由於長期卧床,尤其是下肢骨折病人,行動不便、缺乏活動,進食量也少,這時病人會刻意減少飲水,以減少排尿的量及次數,但是,相反的是少喝水會帶來尿瀦留,甚至引起尿路感染,並且飲水量少也會引起大便秘結。

1、多飲水,使腸道保持有足夠的水分,有利於糞便排出。

2、多供給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刺激胃腸蠕動,增強排便能力,如粗糧、帶皮水果、新鮮蔬菜等。

3、多食用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可促進消化液分泌,維持和促進腸蠕動,有利於排便。如酵母、豆類及其製品等。

4、多選用易於產氣的食物,以促進腸蠕動,有利於排便;可選用洋蔥、蘿蔔、蒜苗等。

5、進食適量脂肪,如植物油能直接潤腸,且分解產物脂肪酸有刺激腸蠕動作用。可選用花生、芝麻、核桃等。

6、供給潤腸通便食物,如蘋果、香蕉、蜂蜜等。

7、口服藥物(果導片、聚乙二醇、乳果糖)促進通便。

四、術後營養供應,病人骨折後多數家屬容易選擇高營養食物,希望能儘快促進骨折的癒合,恢復健康,但最終往往導致營養失衡,因此骨折病人應遵循平衡膳食,合理營養的膳食原則。

1、蛋白質

是手術創傷修復必需的基本原料。經手術治療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質缺乏,出現負氮平衡,故對手術後的患者,應供給予高蛋白質的膳食,糾正其負氮平衡,每日供給量可達100~140g。蛋白質供能量佔總能量比值的10%~15%為宜。其中優質蛋白佔50%以上。術後恢復期可增加到15%~20%。

2、脂肪

脂肪的能量密度最高。在患者膳食或營養支持配方中,脂肪供能量應佔總能量比值的25%~30%左右。但對胃腸道功能低下患者,應限制其脂肪量。若長期使用腸外營養支持,則必須保證必需脂肪酸的供應。

3、糖

給予充足的糖類可以節約蛋白質的消耗,加速機體轉向正氮平衡,促進創傷癒合,同時可防止酮症酸中毒,增加肝糖原儲存量,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每天供給量以300~400g為宜,超量供應易引發高血糖和尿糖量增高。糖供能量佔總能量比值的50%~60%為宜。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可控制在50~5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科臨床治療與康復 的精彩文章:

TAG:骨科臨床治療與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