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沙溝糖球」傳承人李順范:一個手藝人五十年的堅守

「沙溝糖球」傳承人李順范:一個手藝人五十年的堅守

GIF

提起沙溝糖球,它是不少城陽人難以忘懷的老味道,這門老手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也被列入城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日,記者在夏庄街道李家沙溝社區尋找到了「沙溝糖球」的傳承人李順范,記錄下了這位老手藝人的故事。

GIF

每逢農曆三或八,是夏庄街道的源頭集。李順范總會一大早來到集市,擺起攤位,開始蘸糖球。

俺是早晨趕集,一般六點半多鍾起床,吃完飯開著三輪車拉著上集。七點半多鍾開始蘸糖球,能賣到十二點多鐘,下午就不幹了。

怎麼賣的?

五塊三根。

這個山藥多錢一個?

兩塊一個。三塊倆。等等等等,爺爺給你裝著……

GIF

李順范今年67歲,是「沙溝糖球」傳承人,從事糖球加工製作已經快50年了。

溝糖糖球的製作技藝是城陽夏庄李家沙溝社區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朝末年,李家沙溝社區家家戶戶種植山楂樹。果子生吃太酸,吃不多也賣不動,於是便創造了穿串蘸糖製作的吃法。

「沙溝糖球」傳承人李順范:

這個村以前干糖球基本上可以說每家每戶吧,全村基本上家家干。以前干一天活兒,才掙三四毛錢一天,為了這個日子過的好點,吃的好點,就開始賣糖球,我從十五六就開始干,就開始賣糖球了。我父親在自行車廠上班,那個時候家裡姊妹們多,生產隊收入也很低,那會兒我還小,冬天沒別的事干,就跟他們學著蘸糖球賣。那個時間蘸糖球不跟現在這個樣,用點糖塊洗洗,糖水一洗,拿著出去賣,那會就賣幾分錢一根,三分五分。從十五六開始賣糖球,一直賣到現在沒停下,每年干。

GIF

李家沙溝靠近嶗山水庫,種出的山楂個頭不大,但是品質非常好。每年霜降前後採摘,元旦至清明期間製作的糖球口感最好,肉綿、酸甜可口。傳統製作的糖球,用竹籤將山楂穿成串,講究橫切果子,用刀尖挖去中間的果核,這樣果肉沒被擠壓不易變質,保證了最佳口感。

「沙溝糖球」傳承人李順范:

下午回來把山楂洗出來趕緊晾上,到晚上開始串,干到晚上十一二點。我賣糖球也沒牌子,也沒掛出個牌子來,上面寫著哪裡的糖球,俺李家沙溝,他們都認識,王哥庄那邊離著都六十多里路,去了就有認識的,沙溝糖球。

GIF

一口深點兒的鋁鍋,倒上水,放入白砂糖和芝麻,猛火熬制十多分鐘,原本稀薄的糖水開始變得焦黃黏稠,不斷地翻騰出裹挾著芝麻香的「泉眼」。熬糖是製作冰糖葫蘆的關鍵步驟,火候很微妙,有時候差一點,糖面酥脆的口感就會不一樣。火候大了,糖會脫水炭化,影響口感和外觀;火候小了,水蒸發得慢,蘸出來的糖球就會粘牙。這鍋糖漿,李順范用竹籤試了三回,才讓他滿意。他說,山楂、白糖、芝麻,樣樣不能馬虎,差了一點兒,味道就不一樣。

「沙溝糖球」傳承人李順范:

咱傳承這麼多年,還是老口味,很多人還喜歡吃這個糖球,一是當地山楂,再熬糖掌握的火候也不一樣,質量有保證,用料咱是用良心做事,沒有任何添加劑裡面,俺熬這個糖不像別的加檸檬酸,俺從來不用這個,口感好,甜、脆。

GIF

蘸糖球也是一門手藝,憑的是手感和經驗。將鍋傾斜,把一串糖球在鍋中一轉,順勢提起擱到光滑的白鐵面上,每一顆山楂都均勻地包裹上了一層晶瑩剔透的糖漿,點綴著粒粒白芝麻,鮮艷欲滴。靜置冷卻一會,便可以從平板上起下來。這外面酥脆甜美,裡面鮮嫩帶酸的「糖葫蘆」,每每看到,總能引得路人咽口水,買上一串解解饞。它也成了北方集市上,人們最愛的小吃之一。

「沙溝糖球」傳承人李順范:

我這一畝多地(產)四五千斤,以前都能買個七千多斤。到現在賣的少了,剩沒幾戶賣的了,主要是這個山楂便宜了,不管俺村還是外村,他們都不愛種了。砍山楂樹就這幾年砍的多,它不如種別的。你要是都不幹,往下就沒有乾的了,為了咱李家沙溝糖球,咱不能讓它以後沒幹的,所以我讓我兒子也跟著我學著干。

市民欒先生:

他糖球還是老味道,又甜又香,大伙兒都來買,我每個集來買,一次多了不買,買一根兩根。

GIF

李順范說,他這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學會了蘸糖球的手藝,養活了一家人。如今,他的兒子李建朝又接棒父親的技藝和營生,在攤位上還添加了新品種,但李順范仍不忘叮囑兒子,認認真真做事,老老實實做人。這既是糖球藝人們對傳統技藝的繼承和發揚,更是一種文化的堅持——只做最好的。

記者:張曉燕

編輯:李銘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城陽廣電 的精彩文章:

TAG:青島城陽廣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