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怎樣攔下Fintech發展的「灰犀牛」?各國央行前行長們這樣說

怎樣攔下Fintech發展的「灰犀牛」?各國央行前行長們這樣說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道,4月10日,2018博鰲亞洲論壇進行到第二天,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巴克萊銀行副董事長Gerry Grimstone、日本央行前副行長岩田一政和哈薩克中央銀行原行長Kairat Kelimbetov在分會場「金融的風險:『黑天鵝』與『灰犀牛』」上,對全球金融風險和各國金融監管措施展開了討論。

其中,日本央行前副行長岩田一政認為,互聯網金融科技的發展是當前金融市場風險三大因素之一。他表示,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蓬勃發展,大量資金流入這一行業,像加密貨幣這樣的新技術想要取代現有的全球支付系統,但其技術體系與網路攻擊相比還是比較脆弱,會造成系統性的風險。

另外,岩田一政還指出,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還沒有覆蓋這些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在框架之外也需要有相應的監管。監管的不完善同樣是一個潛在的風險,會影響到現有金融系統的韌性。

哈薩克中央銀行原行長Kairat Kelimbetov則認為,除了傳統資本領域,同時也應該關注金融科技、區塊鏈這些新技術對全球金融監管的意義和影響:

我們認為需要去理解,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應該做什麼樣的監管,以及如何設計相關的框架、機制。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正是帶來新機遇的領域。就像有人講到的那樣,如果你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又如何對它進行監管呢?所以應該關注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像谷歌、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他們已經替代了傳統銀行業中很大一部分業務。

在具體監管措施方面,Kelimbetov首先以新加坡等國的監管沙盒為例,認為沙盒機制是一個既能擁抱技術創新又能解決監管風險的方式:「用半年到兩年的時間來測試這些初創公司的技術,同時和監管者磨合,確認技術風險和後續緩解手段。」同時他也介紹,哈薩克已經針對這一領域設計特殊管轄區,也對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開展試點監管。

他表示,像微信支付這種富有金融包容性的創新出現時,監管層也應該考慮化解相關風險,這些由技術驅動的新金融服務,應予以更多的主動引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宇視:灰姑娘的逆襲之旅
如何解決自然語言處理中90%的問題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