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影節裝逼使用指南

北影節裝逼使用指南

4月,對於影迷來說,沒有什麼比身處北京更值得開心了,因為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百部電影展映

從4月1日中午12:00開始,一場大規模的搶票、轉票、換票、贈票戰役在電影圈打響。

此情此景,彷彿往深處波濤暗涌表面紋絲不動的湖裡扔進一枚炮彈,霎時間炸出一堆嗷嗷待哺的鮮魚,還是大口呼吸活蹦亂跳的那種。

不是一刀剪不是網盤見,多少牛逼的電影一輩子也未必能在中國大銀幕上瞧見一回,北影節要放,此種「看片捨我其誰」的架勢倒是頗有幾分無奈和悲壯。

午夜場看鬼片,袒胸露乳大尺度鏡頭,各種反人性、負能量的三觀碰撞都在帝都的四月上演。

中國影迷表示,久旱逢甘淚如泉湧。

講真,很多經典作品,可能已刷過無數遍,連台詞都一清二楚,卻仍然無法抵擋跟所有喜歡它的人坐在影院里高聲鼓掌時的感動。

電影節,是對優秀作品的最高讚美,是對迷影情懷的最好回饋,是電影藝術的陳列室和宣講台。

時間倒退回1932年,那時電影史還不滿37歲。

坐標義大利威尼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誕生了。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關於電影節,你不可不知道

電影節的初衷是為了什麼呢?

影神用白話總結一下:

我覺得你很優秀,我把你引薦給其他優秀的人,我們一起讓電影業變得更優秀。(獎勵有價值的影片,促進電影工作者間的合作,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平台)

這種【電影最大+B格滿滿+帶動旅遊業】的盛會如果獨一份大家還怎麼玩?所以,緊跟威尼斯的腳步,我們熟知的戛納、柏林都加入陣營,抱團成「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雖說三大電影節都重藝術性大於商業性,但每位正主性格不一,江湖上流傳:

威尼斯是先鋒茶話會,戛納是噱頭拍賣行,柏林是政治管教所。

威尼斯電影節

威尼斯,實驗先鋒只要你形式新穎手法獨特,我們可以忽略電影的部分缺陷。

那些風格別樹一幟的怪咖導演們相當愛這種絲帶兒,這就是為什麼在30-60年代之間,威尼斯被譽為電影大師的搖籃。

我們熟悉的導演黑澤明和他的代表作《羅生門》就曾摘得第16屆金獅獎。

戛納電影節

戛納,藝術為主商業為輔戛納算是三者中比較推崇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電影節。它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之一。

包裝推廣、買賣版權、引進出口,全球有超過70%的電影交易都在此處一錘定音。

所以,戛納的酒店裡或許上演著比電影本身還有趣味的談判現場,說它是噱頭拍賣行,一點不為過。

柏林電影節

柏林,反映時下問題的鏡子柏林最為關注的一直都是政治性和社會性。讓電影藝術從現實中升華再落回現實社會的土壤,引起更多人的重視,似乎有肩負重擔的使命感。

拿2016年金熊獎影片《海上火焰》來說,這是一部難民題材的紀錄片,在歐洲難民危機時期問鼎金熊獎,政治意味十足。

當然,歐洲三大是業內頂尖級別,還有諸多數不清的大大小小電影節在它們的光環下就顯得「不為人知」了。

但在這【諸多】中,絕對不包括和它分庭抗禮,家喻戶曉的——奧斯卡。

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商業與認知度雙高全世界的觀眾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奧斯卡,每年頒獎季備受矚目的永遠是這個寵兒。其他電影節各大電影媒體至多就是微博發個片單,唯有奧斯卡從紅毯到頒獎文字視頻同步直播,連烏龍都不怕就怕比別人速度慢。

其實,奧斯卡的全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大概也許可能就是年末歲尾,美國學院派坐在一起,數數今年出了什麼合自己口味以及政治取向的片子,選出來頒個獎以示鼓勵,因而獲獎作品大部分來自本土。

與三大電影節面向全球、推崇藝術相比,奧斯卡重商業性,也有地域限制。

但不可否認,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成熟度首屈一指,又有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優勢(說不定有小李陪跑效應加成)使它仍然是最具響力的電影獎。

關於電影節ABCD類,你不可不知道

其實還有很多獨具特色,格調滿滿的電影節想要安利,諸如: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劃重點:這些都是國際A類電影節。

全球一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上面提到的歐洲三大都在之列。我們經常會看到新聞報道說,XX女演員獲3A影后。3代表次數,「A」代表的就是電影節類型。

很多人以為電影節水準A>B>C>D降序排列,完全誤區好嘛!ABCD是類型而非級別劃分,根本無法比較:

A類【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開放式選題,評獎

B類【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命題作文,評獎

C類【非競賽型電影節】不評獎、只展映

D類【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表彰短片、紀錄片

其實,A類電影節的質量也良莠不齊,含金量有待商榷,一些C類電影節的影響力甚至蓋過A類,比如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還有很多獨立電影節更是為業界輸送大神,比如聖丹尼斯電影節。昆汀|《低俗小說》和諾蘭|《盜夢空間》都是從這裡走出來享譽國際的。

講到這裡,友情提示兩個電影節的裝逼錯誤示範:

1、「歐洲三大」只有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沒有提名之說。每年申報的影片上千部,入圍就有資格競爭獎項,最終統一公布得獎名單。所以若果你要問【今年戛納誰提名了】等類似問題,或者有演員吹噓說得到三大某個帝後提名,都會顯得,怎麼說呢,特傻。

2、東京國際電影節算是亞洲比較知名了,雖然近些年有些下滑,但分量還是在的。然而大家看新聞的時候一定注意這個電影節的後綴,如果後面有「電影周」或者「金鶴獎」等字樣,就別費心研究了,野雞。

————下面是一本正經的瞎扯淡時間————

該獎為了促進中日電影文化友好交流而特設,實力派選手wuli凡凡曾憑《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一舉拿下影帝,風頭無兩。

*附贈目前總共兩屆的得獎名單:

看過了一圈外國的月亮,再反觀我們的電影節。

諸多電影可以重溫對於影迷來說註定是場狂歡,但電影節最重頭的頒獎對電影工作者來說卻有點笑不出來。

中國較為知名的五大獎項:台灣金馬、香港金像、金雞百花、上影節金爵、北影節天壇。

其中,三金都曾輝煌過,近兩年也開始犯渾。金像給《擺渡人》七項提名,百花觀眾評獎最佳男女配是李易峰和楊穎的事情人盡皆知。上海電影節留給觀眾的印象大概只剩紅毯,北京電影節方才8歲稚氣未脫道阻且長。

不僅如此,金馬金像是表彰華語電影,能包容卻也不無地域限制。而後三項主要是內地,然日漸撐不起觀眾的期待。對於很多內地極具實力的演員導演製作團隊,這樣的獎真能算得上榮耀嗎?

雖說在理想的世界裡,電影是純粹的藝術,不該被世俗沾染。但在現實中,一部電影或多或少要平衡大眾審美的考量、電影節和獎項的考量、以及最重要的藝術成功和商業成功博弈的考量。

電影藝術,既輕且重。一個被大眾信任與認可的獎項並不只為電影鑲上金邊,它還是我們看世界的窗口,是我們反思社會、自然、人性的鏡子,獎項的分量不該辜負電影、電影人乃至觀眾。

導演寧浩就曾在一次採訪中,對內地電影票房比重過高,且沒有權威電影獎項表達了憂慮和惋惜:

一個時代產生一個時代的東西,電影票房市場崛起當然會影響創作者。如今的現狀是相當多的觀眾仍然用票房成績去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我覺得《殺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但是它沒有獲得很好的票房肯定。可惜的是,我們也沒有別的角度去肯定它的價值,比如一個獎項。於是,這部電影就這麼「過去」了。

其實在美國,也有很多電影不怎麼賺錢,《少年派》在北美不過80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平平。但是他們有另外一個系統在肯定這些影片的藝術價值,我們沒有。

曾經,很多好電影「就這麼過去了」。

但影神相信,未來電影圈的每個環節,從創作者到觀眾最後到評審,我們的心裡,終有過不去的那一天。

以 獨 特 的 電 影 視 角

解 讀 教 育闡 釋 人 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電影家 的精彩文章:

它憑什麼成為頒獎季的寵兒
《水形物語》的殘缺,何以成美?

TAG:兒童電影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