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偶像練習生》戛納「出圈」,無「抄襲」不「爆款」的綜藝套路該管管了!

《偶像練習生》戛納「出圈」,無「抄襲」不「爆款」的綜藝套路該管管了!

網視導讀:《偶像練習生》雖然以28.3億喜人的播放量正式收官,但是與其所獲得的超高播放熱度及巨大經濟效益成正比增長的則是該檔節目所引發的巨大爭議。其中,從開播之初便伴其左右的「抄襲」聲音,也在今年的戛納電視節上被擴散到世界各地......

作為全球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國際視聽產品與數字內容交易市場,戛納電視節每年都會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精英參加。而在本屆電視節,中國的綜藝節目,也比往屆收穫了更多海外同行的關注。

其中,以《國家寶藏》《朗讀者》《聲臨其境》等九檔節目為代表的國產原創綜藝,在4月7日下午一場名為「WISDOM in CHINA」的中國原創節目模式推介會上,向來自世界各國的全球頂尖行業大佬和模式買家們推介了中國原創節目模式。而這也是中國電視人首次以「原創節目模式」的名義,集體發聲於戛納電視節的主舞台。

然而,與國產原創綜藝同樣「名揚」戛納的,還有那些陷入「抄襲」紛爭的國產綜藝節目。

近日,韓國娛樂巨頭CJ E&M在戛納電視節論壇上播放了一段視頻,將自家綜藝《Produce 101》與中國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進行同屏對比。CJ E&M公司節目模式研發總監黃鎮宇(音譯)在論壇上表示,「我們公司的人都相當驚訝,因為這不只是很像,根本是一模一樣的SHOW。」

【上】《Produce 101》【下】《偶像練習生》

同時,國際IP保護協會FRAPA也在電影節上再次點名批評《偶像練習生》節目組抄襲,並發布多個數據顯示抄襲相似度為88分(滿分100),稱該節目抄襲相似度刷爆世界記錄,成為史上抄襲之最,並對此表示震驚和惋惜。

原版《Produce101》製作公司CJ E&M表示,這已經不是愛奇藝第一次抄襲其重點IP,過去還有《中國有嘻哈》對上《Show Me The Money》的例子,多次隔空喊話都沒有用,這次只能直接找到保護電視節目模式的重要國際性組織FRAPA進行抗議。

關於FRAPA對《偶像練習生》的「抄襲」定論雖然暫且不會對這檔節目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但是放眼國內外行業媒體及觀眾所發出的聲音來看,本屆戛納電視節國產原創綜藝與抄襲綜藝同台亮相,顯然也給中國的原創綜藝之路埋下了不少的安全隱患。

國際

一「人」抄襲,國家「背鍋」

本屆戛納電視節除韓國娛樂公司CJ E&M和國際IP保護協會FRAPA兩家企業組織點名《偶像練習生》抄襲以外,在4月7日的主題論壇上,由國際娛樂行業媒體C21Media所最新發布的《C21』s Format Report 2018》年度娛樂節目模式觀察報告中也同樣提出,在當下國際節目模式的十大趨勢中,「抄襲和盜版現象重現中國」的觀點,引起全場業內人士的關注。

而在早前,每每有國內綜藝「撞臉」海外綜藝情況發生時,不少海外觀眾都會對中國綜藝加以指責,甚至謾罵。其中以經常被「借鑒」的韓國網友對中國綜藝評價最低。

【註:韓語里掌柜(jjang gae),諧音臟狗,韓語里狗的讀音也是gae,韓國人經常用「狗」字罵人,比如狗崽子(gae sae gi)。】

可以看出,無論是海外行業媒體還是海外觀眾,在面對中國某檔疑似抄襲綜藝時,並不會像國內網友那般精確追責到某一播放平台,亦或是某一製作團隊,這些「抄襲」的罪名,最終都會被統一冠與「中國綜藝抄襲」的稱謂。

而因為個別綜藝節目的「抄襲」致使整個中國綜藝行業被外界冠與「抄襲」的後綴,這種結果無疑是對那些堅持原創內容節目的一種巨大侮辱。在中國原創節目模式致力於「走出去」的戰略發展道路上,如若仍有類似《C21』s Format Report 2018》的行業權威媒體報告中,將中國綜藝與「抄襲」、「盜版」等負面辭彙關聯在一起,這無疑是給中國的原創綜藝平添了許多不必要的障礙。

國內

抄襲綜藝透支行業美譽度

海外行業媒體及觀眾對中國綜藝的抄襲現象加以指責的同時,國內觀眾對於屢見不鮮的綜藝節目抄襲現象也似乎到達了一個臨界點。

在上個月海外資訊博主me2day發布的,關於韓國羅英錫PD的新綜藝節目概念微博下方評論,被置頂熱度最高的網友評論是「快藏好了,別讓**台看到!」相同評論畫風的也在昨日新浪娛樂所發布的戛納電視節有關愛奇藝抄襲的微博下面評論出現,其中熱度最高的幾條評論皆是「真丟人」、「丟人丟到國際上」、「中國的各種綜藝什麼的不都是抄襲的嗎?」之類對於國產綜藝失望至極的評論。

儘管針對「國產綜藝皆抄襲」的評論,不少網友拿出《國家寶藏》《聲臨其境》《中國成語大會》等優秀國產原創綜藝進行反駁,但是從整體評論環境來看,國產綜藝抄襲的形象顯然已經在不少國內觀眾心目中根深蒂固,而這種形象如今甚至可以精確劃分到某一平台,某一團隊,甚至是某一導演身上。

雖然將抄襲綜藝放置整個國產綜藝大環境中,這類群體仍屬於小部分,但是當國內媒體乃至行業平台頻繁將抄襲綜藝標榜為行業標杆、金牌綜藝之時,原創綜藝即便基數再大,也很難蓋過抄襲綜藝給觀眾所帶來的國產綜藝影響與認識,同時也會給整個國產綜藝行業帶來一種繁榮發展的假象。

2016年6月,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鼎力敦促廣播電視節目自立立異工作的通知》中,對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同年,「限韓令」的發酵也進一步切斷了國內綜藝對韓國綜藝版權及團隊的依賴。

在這些版許可權令之下,有的平台、團隊把限令當做機遇,大力發展具有中國名族文化特色的優秀原創綜藝,填補空下來的綜藝市場;而有的平台、團隊則反將限令當做「保護傘」,肆無忌憚的「借鑒」海外綜藝模式,搶佔國內綜藝市場藍海。

如果時光倒回限令頒布之前,或許絕大多數人會十分認同國產綜藝爆款只能靠「抄襲」亦或是「版權購買」來實現,但是隨著《國家寶藏》《聲臨其境》《演員的誕生》等多檔誕生於限令頒布之後的爆款綜藝出現後,對於信奉無「抄襲」不「爆款」觀點的行業從業者及觀眾,小編只想用《戰狼2》里的一句台詞反駁這些人們——

-END-

版權聲明:微信公眾號【網視洞察】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網視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方授權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視洞察 的精彩文章:

第二季度綜藝六大趨勢:《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王牌回歸,女團接棒「養成系」熱度繼續前行
古裝大劇上星受阻,現實主義題材劇依然主流

TAG:網視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