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可以觸摸的祖先的真實歷史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可以觸摸的祖先的真實歷史

長期以來,周口店當地群眾經常在這裡開山採石,燒制石灰,他們在石灰洞穴和縫隙中發現一些難以辨認的動物化石,統稱為龍骨,並把周口店這座石灰岩山稱作龍骨山。

1914年,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生在中國調查地理工作,注意到了這些「龍骨」,於是進行了發掘。1923年夏天,安特生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在20多種動物化石中發現了一顆人類牙齒,安特生斷定這是新的人類發現,並公布了結果。「北京人」遺址的浮出水面,成為20世紀考古學界震驚全球的重大發現。

1929年,剛剛畢業於南開大學的中國青年工作者裴文中領導的一個考古小組在兩年前的發掘地段繼續深挖,發現了「北京人「的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此後,陸續發現了大約包括40多塊人類身上的骨骼。

至今,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共計發現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具、頭蓋骨殘片8塊、面骨8塊、下頜骨15塊、牙齒153顆、殘破的大腿骨7塊、殘脛骨1段、上臂骨3段、鎖骨1件和腕骨1件。這些遺骨來自男女老少共40多個個體,代表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居住群體。

「北京人」的頭蓋骨低而平,額向後傾,眉脊骨很粗大,像屋檐一樣遮蓋著兩眼。腦殼比現代人厚1倍,達9.7毫米,平均腦容量為1075毫升,約等於現代人平均數的80%。嘴巴前緣向前伸出,遠遠超出前額的垂直線之外。顴骨高,鼻骨寬,沒有下頦。牙齒碩大,齒面構造複雜。

「北京人」的肢骨同現代人基本相似,但有若干原始性質。通過遺骨,可以證明「北京人」使用上臂和手的靈活程度和現代人相差不多。下肢的原始性質雖多於上肢,但重要的是已能直立行走。以上情況都表明「北京人」正處於「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但更具有人的性質。

英國人達爾文和赫胥黎曾提出「進化論」學說,斷言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1901年,荷蘭醫生杜布阿在爪哇發現了具有人猿兩種生理特徵的動物的化石,但「進化論」並未因此得到確立的地位。直到1929年,中國發現「北京人」遺址後,世界學者的觀點才統一到「進化論「上來。在周口店遺址中,考古學家發掘到了一些木器,但更多是石制的原始的工具。木器在原始社會未必佔少數,由於時間太長木製腐爛才減少到不常見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遺址中的石器和普通石塊非常不同.石器是由一般石塊經有意識的敲打或琢磨,加工成特定的形狀,以完成特定的工作。「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多以小型為主,加工比較精細,表明「北京人」在打制石器的技術上,由於生產和生活的經驗積累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人類和動物的區別,最重要的在於製造工具。從遺址中各式各樣的工具來看,「北京人」已經是人了。

懂得用火也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另一標誌。從周口店的遺址中,從上到下發現13層含有文化的堆積,其中4層面積較大。在堆著厚厚的灰燼里發現許多燒過的獸骨,並且獸骨已被敲碎.吸出其中的骨髓。這說明「北京人」獵食了這些野獸。這也表明「北京人」確實已經擺脫了茹毛飲血的野獸階段,變成了真真正正的人。

「北京人」遺址的發現,在生物學上有重大的意義。特別是石器和火的發現,確立了直立人的存在,基本證實了人類進化的程序,使「從猿到人」的偉大論斷得到了確立。

戰爭的爆發給「北京人」遺址的珍貴化石標本帶來了浩劫。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周口店的發據工作因此被迫中斷。1941年,令人心痛的事情發生了。太平洋戰爭爆發,在緊急的轉移過程中,5個人類頭蓋骨化石及其他標本全部神秘失蹤了,時至今日仍然下落不明。

珍貴化石的遺失讓人痛心,新化石的不斷發現又給人們帶來驚喜。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掘工作重新開始,在各次發掘中獲得了豐富的化石。到1966年,一共發現了代表40多個「北京人」的化石、10萬餘件已製成和未製成的石器、許多骨器、角器以及用火遺迹等。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本文主要摘自關越主編的透過鏡頭系列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穩前行 的精彩文章:

尼羅河流域,古埃及的呼喚

TAG:沉穩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