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宇昆的遼闊科幻世界

劉宇昆的遼闊科幻世界

點擊「桿通社文藝組」,讓我們一起過有智識的生活

近日,美國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的長篇科幻小說《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戰》中文版出版上架。很多人知道科幻翻譯者劉宇昆,但對科幻寫作者劉宇昆並不熟悉,對他的科幻小說更是陌生。在大多數讀者的印象中,科幻小說里儘是科技和幻想,因為與現實世界的陌生和疏離感,並不是那麼好接受。實際上,科幻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遼闊。

劉慈欣(左)和劉宇昆

是科幻翻譯者,也是科幻寫作者

2015年,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劉慈欣說。

當這個消息傳回中國時,劉慈欣和《三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科幻作品也在此時突圍小眾科幻讀者群,被列入更多人的閱讀書單。

劉慈欣並未能參加那場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舉行的世界頂級科幻盛會,代他上台領獎的是《三體》的英文譯者劉宇昆。劉慈欣在他發給大會的致辭中特意感謝了劉宇昆的翻譯工作,他說:「翻譯作品總是在跨越兩個不同的文化時空,而就本書而言,這座橋樑就是劉宇昆。他的譯文非常好,幾近完美。」

一年之後,郝景芳憑藉科幻小說《北京摺疊》斬獲雨果獎中短篇小說獎,翻譯者依然是劉宇昆。隨後,「郝景芳」、《北京摺疊》、「劉宇昆」一起成為刷遍中國社交網路的3個關鍵詞。

在很多對科幻作品還不是那麼熟悉的中國讀者來說,劉宇昆是一名優秀的翻譯者,在中國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資深科幻讀者知道,在翻譯者之外,他還是一名寫作者。自2002年發表作品以來,劉宇昆已經將雨果獎、星雲獎、銀河獎、華語星雲獎等多項科幻大獎收入囊中。

三年之後的2018年,劉宇昆帶著他的長篇科幻小說《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戰》出現在中國讀者面前。《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戰》是「對漢朝興起這一史實進行的一次重新想像。兩個截然相反的朋友,一個從徭役看守變成了強盜,一個因為戰敗被奪取了爵位繼承權,他們領導了一場反抗暴政的叛亂後,卻因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成了殊死較量的對手」。

是歷史神話,也是魔幻未來

在《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戰》中,劉宇昆幻想了神祗與人類共存的海上達拉群島,還創造了「絲綢朋克」的概念。「科幻小說中,創造出一個被技術支配的世界十分常見,定義這類小說時,往往會加上『朋克』這個後綴,因而有了蒸汽朋克、柴油朋克、發條朋克、生化朋克等等。」劉宇昆解釋,而他就是「絲綢朋克」的工程師。

「絲綢朋克」這一技術世界裡的材料是東亞歷史上常見的蠶絲、竹子等,還有太平洋航海文化中的羽毛、貝殼、珊瑚等,能量來源則是牛筋、風、水以及蒸汽,它的運作原理則取自生物力學原理、中國古典哲學和工程實例。

劉宇昆在他的這個「絲綢朋克」中加入了炫酷的機械裝置,他希望它們「看起來就像是從古老的中國版畫里走出來的」。劉宇昆說,這些機械裝置遵循的是中國古代傳奇工程大師如魯班和諸葛亮提出來的原理,「傳說中,魯班發明了軍事偵查風箏,而諸葛亮則發明了用竹子和紙糊成的、利用了熱氣球原理的孔明燈,以及能在崎嶇的山區運輸物資的木牛流馬」。

於是,在《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戰》中,讀者可以看到戰士乘著風箏,竹子和絲綢製成的飛艇在羽毛槳的推動下在天空飛行,藝術家用刺繡捕捉靈魂,女演員靠煙霧維持幻象……

在書的扉頁上,劉宇昆寫道,「獻給奶奶,是她讓我認識了那些大漢英雄。我永生難忘我們一起聽評書廣播的午後時光」。劉宇昆回憶,他小的時候,父母在美國讀書,他和爺爺奶奶一起在中國蘭州生活。那個時候,他經常自己編故事,然後配上插圖,給爺爺奶奶看。中午放學回家吃飯,他和奶奶一起聽廣播評書《三國演義》,他從中知道了很多歷史故事,也學到了很多寫作技巧。後來,他回到美國,在哈佛大學學習英美文學、計算機編程和法律,就職于波士頓一家大型法律事務所。在本職工作之外,寫作和翻譯科幻小說。

「奶奶不僅是我文字的啟蒙,幫我建立對文學的熱愛,還帶我領悟燦爛而深刻的中國文化。」劉宇昆說。

是科技幻想,也是觀察自省

一直以來,由於科幻作品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陌生和疏離感,所受到的關注遠沒有其他通俗文學類型那麼高。人們知道科幻作品,但似乎又不是那麼了解科幻作品。

英國文學批評家戴維·錫德在他的通識著作《科幻作品》中列舉了這些年世界科幻作品創作的一些「套路」,幫助讀者認識和接受它們。比如,一般來說,一部科幻作品會寫到太空漫遊、遭遇異類、科幻與技術、烏托邦與敵托邦,而科幻作品按照時間則一般會寫到史前神話、未來戰爭或者後核時代種種。

「說起科幻小說,我們首先想到的意象之一就是太空飛船,我們最先期待的故事情節當中就有太空之旅。無垠的宇宙為小說家展開想像提供了無窮的餘地。」戴維·錫德在《科幻作品》中如是寫道。的確如此,這正是我們大多數人對科幻作品的認知印象。

科學技術的幻想不是科幻作品的全部,藉助這一天馬行空的載體,寫作者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更多。據《科幻作品》的介紹,19世紀晚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人們被裹挾進科技快速變革帶來的種種社會浪潮中,期間共有200多部以烏托邦為主題的科幻作品面世,有的講述社會把生病當做犯罪,機器被廢除,因為人類害怕機器會取代人類,還有的把船難遇失落古卷的套路結合,描述在靠近南極的世界裡,男女已經實現平等。科幻作品是科幻作家對技術的想像,也是他們對社會的觀察。

「科幻小說的價值不在於預測未來,而在於給未來一種可能性的表達。它讓我們對未來和科學充滿一種敬畏感。科幻可以給我們一種語言和思維方式來探索未來。」劉宇昆說。在他看來,科幻小說通過巨大變革的隱喻,很好地探討了我們該如何自省。

亂花滿樓/寫的 木然唱和/編的

◎我們是來自桿石橋通訊社的小團伙,愛藝文,愛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桿通社文藝組 的精彩文章:

TAG:桿通社文藝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