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是懂得的教育
文 |
一凡
第一課《藝術的本質引領藝術教育》
大家好,我是一凡老師,在正式開講藝術教育的細節之前,我想先簡單介紹藝術創作的本質和藝術創作的過程,這是藝術里最動人心魄的部分。
在這個部分中,你們會初步了解藝術創作過程對人的塑造與訓練,那是由內而外的提問與覺知、感官世界與理性世界的雙重繁榮。
藝術的思考與工作方法,不以語言說教,便激活人醞於內在的生命力和指向外在的創造性,這是藝術教育最大的價值。藝術創作作為藝術教育的思考原點,在向我們展開一副圖景,呈現藝術帶給創作者、欣賞者的啟迪和滋養,這正是我們學習藝術的目的、動力和收穫。
希望你們邊聽我講,邊在日常生活里體會,一點點感受,然後就會愛上藝術對生命和生活的改變,自然也就知道真正的藝術教育是什麼樣了。
真正的藝術教育契合藝術創作的本質。真正的藝術教育為創作和更廣泛的創造性開闢道路。
藝術創作的本質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讓一個人用藝術的方式實現自己。藉由繪畫、雕塑、舞蹈、音樂等方式,自由準確地表達、分享個人對人類世界的感受和發現,對他人產生啟示和影響。完整、獨立、自由的個體,完整、獨立、自由的表達技術,是藝術教育主要實現的兩個目標。
所以在教學中,第一,幫助學生找到自己,進而實現自己;第二,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視覺表達系統,涵蓋內容和語言、形式和風格等等。
真正的藝術教育關注個人,因人而生、因人而變,在教學中只有生長的思路,沒有現成的套路。藝術教育在尊重個體的基礎上,讓生命舒展豐盛,這個過程無異於一場發明創造。藝術教育還是一種懂得的教育,孩子在被懂得中長出真實的本體,才有機會完整、獨立、自由地表達,最後以藝術或其他方式實現自己。
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什麼樣?
簡答來說,是一個人用藝術和自己的性格、內心做較量的過程,認識自己和世界,越來越遼闊。創作的過程通常是這樣:人在生活里長久地觀察,會積累不少問題和想法,有感興趣的領域正在研究。然後在某一個時刻,有如神啟,得到了「靈感」,之前模糊的感受變得輪廓清晰,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畫畫也好編舞也好,總之你深信這麼做有意義。於是挽起袖子甩開干,搜腸刮肚,推敲各種思考,勾畫各種草圖,操作各種實驗。
從模糊到清晰,從清晰到驚艷,從學習別人,到改良創造,以新的語言傳達新的內容。
藝術創作的過程由感性開始,以感性理性兼備推進。以提出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結束。這個過程實實在在地激發人,挑戰人的能力,不是勾幾根線、塗幾塊顏色、敲幾下琴鍵、踢腿劈叉這麼簡單。
藝術自有一套方法和智慧,從以下四個方面幫助和影響人,潤物無聲,深邃細膩。
01
捍衛感官世界
沒有哪個專業像藝術這樣正當地珍視人的性情,允許人表達喜怒哀樂,允許人坦露內心,還鼓勵以最個人的方式傳達千古同情的感受。
你看到了人們沒看到的,你聽到了人們沒聽到的,你激動於此,你的眼耳鼻舌身心意都被激活了,生命的意義不是成為實現目的的工具,而是經歷和體驗本身。
在感官世界裡,培養敏感的觀察力、中正的感受力、強勁的思考力,使人成為感性理性兼備的人。理性是感性世界的鏡象,這世上很多人沒理性,是因為他們的感官世界早被破壞了。
02
關注當下和日常
是不是從工作開始就過上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被裹挾著賺奶粉錢,被裹挾著融資上市,腦子裡只有前方,眼睛從不在過去和當下停留。
一張嘴就是計劃、戰略、展望,一動念就是振奮、緊張、刺激,很難安靜地坐一會兒,放鬆就像是失敗的徵兆。一股腦往前沖,一心活在未來,當下是不存在的。
回顧往昔生活時,順便懷疑生命的意義難道就是年齡和賬面數字的增長嗎?藝術家不擅長這麼生活,所以他們選擇活在當下,關注一時一地的身心體驗,放大視而不見的豐富與美,提醒人們在社會機器運轉的軌道之外,還有其他的活法。
03
凝結智慧與文明
為什麼博物館裡保存繪畫、雕塑、工藝品等等?為什麼世世代代的人都來欣賞和學習?為什麼他們價值連城?
我曾想過很久,後來得出結論:藝術是以最小的體積、最濃縮的方式,記錄了一個時代最高的文明,記錄了當時的人如何解決最關鍵的問題,這些正是智慧。
04
接納與慰藉人心
好的藝術不徹底,在政治上、道德上都是模糊的,她總是關注具體,於是就擾亂所有的判斷和標準,給予每一個人理解和共情。
人內心都有一個柔軟處,可能是從小的不自信、可能是成長中的失意、可能是愛的困惑與匱乏,總之人們極少分享這些,怕被人恥笑,於是通過競爭和博弈獲得強者的感覺,來掩蓋最需要被看見和呵護的柔軟。
藝術卻都能理解這些,好的藝術家不畏懼在作品中曝露自己的失落、脆弱、幽暗、恐懼……只是想告訴人,你並不孤獨,你也可以有一個生命的出口。
04
總結一下
這節課主要講了藝術創作的本質、藝術創作的過程、學習藝術對人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藝術的好處。
對初學者來說,略微有些難度,不過別害怕,多聽幾遍、慢慢消化,接受學習藝術對自己的改變,並把這份收穫傳遞給孩子。
我用藝術家徐冰的話作結尾:
-
藝術教育留給學習者的,應該是對人的質量的提升。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每一件作品細微處的體會,通過交換感受的點滴小事,使我們從一個粗糙的人變成一個精緻的人,一個訓練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在整體與局部關係中明察秋毫的人。
使學生具備從事任何領域都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一種穿透、容納、消化各類文化現象的能力以及執行的能力——藝術教育最終解決的是作為一個人的水平問題。
所以我希望學生,不管將來是不是做藝術,在任何領域都是出色的、有創造力的。
-
作者 |張一凡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 藝術家 / 教師
新浪微博@一凡Genuis
*
2018年始,初心特別為老學員設立了老學員優享價,感謝和鼓勵老學員們的自我成長之路。
凡購買過一次或一次以上初心心理線上短音頻課程或線上VIP學習群的朋友均為初心老學員。
*
購買課程時,系統會自動識別身份是否為老學員或新學員。


TAG:李雪愛與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