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聽話」先從自己找原因,比吼叫管用一萬倍

孩子不「聽話」先從自己找原因,比吼叫管用一萬倍

Monday

4.9

「正常」就是一種缺陷,有點問題比沒有問題好很多。

孩子不「聽話」先從自己找原因

比吼叫管用一萬倍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想必很多父母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天氣變涼了,你覺得要穿毛衣,孩子卻說他要穿襯衫;晚上9點,你覺得要睡覺了,孩子還要玩玩具……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想法、立場以及想做的事情,孩子也不例外。在孩子不「聽話」時,家長要學會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並對症下藥。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不「聽話」?

1F

「管束」太多讓孩子感覺被控制

父母愛孩子,就會特別想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教給孩子,希望孩子「聽話」,害怕孩子出錯,擔心孩子不好。有些時候,由於愛子心切,父母甚至顧不了孩子自己的意願。

這種「厚重」的愛,在潛意識裡可能是因為父母還不太信任孩子的能力,也帶有一些小小的控制感,希望能駕馭孩子。但是有時候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多,容易讓孩子覺得壓抑,沒有自由,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2F

方法不當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有些父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通過打罵的形式去「教育」孩子。

在這種歇斯底里或者怒火之下,孩子不得不屈服,此時父母很容易產生錯覺,以為孩子已經長了教訓。但是在孩子心理上並沒有完全的接受,等到父母不在時,孩子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並且父母發火可能一次兩次有效,但是長期下去,孩子就會產生「免疫」。

如果父母太容易「暴躁」,孩子也會習得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將來長大可能也會表現得比較暴躁,容易發火。在他的世界裡可能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就是發火,沒有商量,沒有忍耐,沒有退步。

孩子不「聽話」家長怎麼辦?

1

該不該「聽話」要分類討論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有反思和判斷能力。當孩子「不聽話」時,要想一想他這種不聽話有沒有道理,我們說的東西適不適合他,然後儘力調整自己的教養或者是建議,多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2

必須「聽話」的事情要立規矩

孩子的自知能力是有限的,有時需要父母的監督。對於一些原則性比較強的問題,一定要讓孩子聽從父母。在此基礎上,父母要明確規矩,並要求孩子嚴格執行。

3

必要時退一步哄一哄

良好的親子關係能讓孩子願意信任父母,親近父母,產生分歧時,父母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和孩子鬧不愉快。一旦關係鬧僵,孩子便不願意合作,對彼此都是傷害。家長讓孩子「聽話」有時也要有個度,孩子是需要哄的,家長可以退一步。

·END·

往期文章推薦 |點擊題目自動跳轉

——|教育·乾貨|——

——|薦書·閱讀|——

tao

er

xue

用科技助力教育,讓孩子發現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兒學 的精彩文章:

父母應要多鼓勵孩子「異想天開」

TAG:淘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