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服裝行業哀鴻遍野 太平鳥如何實現逆襲

服裝行業哀鴻遍野 太平鳥如何實現逆襲

作者:中歐商業評論

成為2017年首隻A股上市的服飾類公司,似乎沒有給太平鳥這家20年的企業帶來多少心態上的變化。資本市場追逐的各種時髦概念,也並未改變這家公司骨子裡的平和。用太平鳥時尚服飾CEO陳紅朝的話來說,做服裝是他們的專業,在任何時候,把專業做好都最重要。

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新零售浪潮洶湧的當下,太平鳥依然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不問世事。相反,這是一家積極擁抱互聯網、擁抱新零售的企業,它交出的成績單很有說服力:基本完成了品牌調性的迭代,完成了從「80後」向「90後」人群的驚險一躍,成功捕獲最年輕消費者的心智;渠道結構調整趨於結束,新渠道(電商和購物中心)收入佔比過半;業績飄紅,2018年初,公司發布公告稱,預計2017年度凈利潤將同比上漲10.73%至4.73億元。

在哀鴻遍野的服裝行業,太平鳥是怎樣實現逆襲的?

連接用戶的突破口是商品

幾乎所有的零售企業都宣稱要以消費者為中心。但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這又像是一道最大的謎題。事實上,很多企業的回答都是在「盲人摸象」。

陳紅朝的答案很簡單:去問你的閨蜜,為什麼她對你的描述特別清晰簡單?不是她厲害,而是她跟你太熟悉了,你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所以,了解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答案很簡單—成為他們的閨蜜。「這是一個態度問題。所有的東西都來自交流,」陳紅朝說,「我對導購說,服務顧客的時候,你不要去猜,不要讓自己顯得頂級聰明,能猜透每一個顧客。只需要變成顧客的朋友,那就是最好的變化。」

在太平鳥內部,「緊密圍繞消費者」被提到信仰的高度,而關鍵詞就是「分享」,所有的服務都要基於分享——對服飾、設計和時尚瞭然於胸,太平鳥在業內早早開始藉助移動互聯,實現了公司總部與終端的無縫連接,超級導購App、鳥嗒App都是他們可以藉助傳遞總部意志、潮流搭配的絕佳武器,導購接收到更多來自總部的專業支持,自然把這種所得分享給顧客,除了專業技能和知識流動帶來的導購成長福利之外,太平鳥也通過這種連接不斷幫助導購樹立專業心態,而不是一種「我來服務你」的姿態。

這是一種微妙的專業支撐下的心態差異。在服務理念尚未真正成熟的中國市場,終端服務者常常不自覺地矮化,或持簡單的推銷心態。在陳紅朝看來,這些都不是基於分享。太平鳥眼中優秀的終端店員,是要有一點悲憫心,有一點「內在」的。如果不重視給一線員工專業的養分,讓他們懂得時尚、擅長搭配,一味訓練他們如何成為銷售冠軍,他們就沒有可能與顧客成為朋友。「賣出貨品的時候,他們只會在心裡說,我今天又賺了60塊錢。這個很要命的!」

有了信仰,還要能夠落地。「參觀優衣庫,他們的有明計劃給我很大觸動。」太平鳥服飾商品運營總監程誠說。日本企業以計劃體系為代表,以前典型的企業架構圖是:一頭是研發企劃,一頭是製造,還有一頭就是終端零售。而有明計劃第一次把消費者放在中間,設計圍繞消費者,真的第一次把消費者當成「上帝」。

「你怎麼衡量,員工就怎麼做,如果KPI不是圍繞客戶轉,員工嘴上不會反對你,行為會背離。」程誠說,太平鳥首先做的是聚焦資源,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突破。

太平鳥認為,連接客戶的關鍵是商品,這成為他們新零售變革的突破口。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約束點是不同的。初創期的約束點是店鋪數量和渠道廣度。只要開店速度大於內耗,就不會有問題。有了一定體量的時候,想進一步拉升空間,必須要找到內部關鍵的制約因素。

2013年左右,太平鳥開始聚焦於「商品」這個節點。過去,負責企業商品環節的多是設計出身的人才;未來做商品,則必須要知道上游有什麼變化,消費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這些都需要強大的IT背景。「未來商品是供應鏈能力加上商品本身的能力,再加上利用IT工具的能力。」程誠說。

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觀念。過去判斷追單量的時候,可能某個部門作決策就好了,現在則把設計、製造甚至物流拖進來,「關在一個會議室里,把數據列印出來,讓大家直面現實」。再比如缺貨,過去採購部門可以說自己儘力了,但現在,如果缺七天貨導致一百萬元沒有了,那就不能接受,「我會反問他,用什麼代價可以不缺貨?無非衡量代價大小。無法衡量就無法改變,你首先得讓全鏈條的人都知道,每一天發生的事都影響最終業績的達成,都有指標顯示。也許你這個地方省幾塊錢,我那邊幾十萬塊地虧掉,這個事情要讓大家真的看見,就會推進。」

千店千面的跬步千里

千店千面是太平鳥的目標,而通向這個目標,太平鳥提出了「ABC計劃」:A計劃,聚焦暢銷品;B計劃,減少滯銷品;C計劃,推出更多新鮮貨品。「好賣的貨品先夠賣,再確保不好賣的貨品盡量少,最後,還有能力不斷補充新的貨品,從商品角度講,抓住三點,就抓住了要害。」程誠說。

很多零售企業的誤區在於,先把B放在首位,致力於降低庫存。但從本質上看,如果你滿足了消費者,庫存自然會降低,而如果把目標直接指向降低庫存,庫存總會有一個下限值,不可能為零,「與其做一個有下限值的事情,不如做一個沒有上限值的事情,也就是讓A計劃的好商品賣夠」。至於C計劃,能不斷上新當然很好,但問題是,企業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去匹配?如果連現有款式都無法做到快速響應、擴量,新貨品又從何談起?因此,太平鳥把A計劃作為第一步,把該賺的錢賺好。

舉個例子:比如公司有一千家店,暢銷貨品在每家店每周賣一件,一個周期大概十周,就一萬件。然而,暢銷貨品平均在每個店鋪每周賣一件就是最好了嗎?是不是真的賣夠了?所以,要定義到底賣多少才是夠,這就是非常複雜的過程了——賣多少件才是目標?有沒有圍繞這個目標,去定義時間節點、環節配合、推進……這些都需要先達成共識。必須先有一個點去聚焦,用精益的做法去突破,而非瓶頸的環節則遷就配合。

「數字確實代表很多東西,但我們看數字的角度方法工具不夠,才導致你看不到數據。」程誠說。太平鳥也在建設相關的大數據平台工具。比如,為什麼有的導購可以把連單率做到2.1,有的只能做到1.7?一般人會說,是導購的能力有差異。那關鍵問題是,下一步怎麼從1.7提升到2.1?通常就不知道了。太平鳥希望通過數據去進一步分析,找到關鍵點。這就需要對商品做真正的關聯度研究:先給商品打上標籤,其中權重度如何設定,是不是科學,都直接影響分析結果。「我們傾向於先做無監督的學習,找到趨勢和方向,再用經驗判斷它,反覆驗證。因為你需要找盲點,如果事先人為設定一些權重參數,有先驗之識,就被限制住了,」程誠說。單純依靠人無法做到這些,技術的價值就顯示出來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太平鳥是「唯技術論」的。他們認為,技術手段在整個變革過程中只佔30%的比重,更重要的還是人的信念和精氣神,佔七成比重,其中又以關注度管理為重。首先,要員工真的認可變革方向;其次,要讓他們知道,目標是可以按步驟達成的,並不虛無縹緲;再次,要讓每個人有緊迫感,明白如果現在不變革就會死。

店員則是「千店千面」的關鍵。消費者的日常感知,必須靠店員去捕捉。「有的時候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需要有資深店員跳出框框,不斷挑戰我的邏輯。」程誠說,「商品是一種資源,人更是一種資源。有的人適合賣褲子,有的人適合賣老客戶,有的人有親和度適合賣新客戶,有的人早班精神旺盛,有些人是晚班旺盛,怎麼在合適的高峰期把最合適的導購配到最合適的店鋪,滴滴就是干這個事,只不過它的產品是車。未來要一步一步地做。」

未來是開放的蜂巢

2017年初,太平鳥服飾上市之後,提出要擴張2 000家門店,與地產、商業巨頭的接觸也愈發頻繁。在陳紅朝看來,價值必須在碰撞中產生。「我們自己單獨幹不了什麼事情,我相信別人單獨也幹不了什麼事情。我們現在積極擁抱這些合作夥伴,將來它們也會熱烈地擁抱我們。」

對於品牌與平台的關係,陳紅朝舉了個例子:平台就像民國時期的戲台,我們就是戲台上的花旦。戲台老闆會擁抱誰?一是台下來看戲的這些「老闆」,二是台上的這些「角兒」。當太平鳥成了「角兒」,各大平台都會擁抱它。相應地,它也需要更大的舞台去唱戲。當下中國,購物中心正在崛起,其中的大玩家如萬達,已經成為太平鳥最大的合作夥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邦動力網 的精彩文章:

有27.0%的受訪者表示最喜歡歐萊雅品牌
2018中國人工智慧報告:垂直領域已全面綻放

TAG:億邦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