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焦慮」的媽媽看過來

「焦慮」的媽媽看過來

「我家兒子見人從不主動打招呼,告訴他無數次也不管用,真愁人…」

「我家閨女做什麼事都堅持不了一會,這麼沒耐性,將來長大了可怎麼辦?」

「我家孩子反應總是比別人慢半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真擔心他長大了什麼機會都爭取不到…」

「我家大寶精力無限,一刻都閑不住,我都快被他熬成幹了…」

「我家妞妞寫作業的時候,外面有一點動靜她都要跑出來看看,非常不專註,以至於她寫作業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小心翼翼不敢出聲,恐怕影響到她…」

每次聽到媽媽們的抱怨,我都能產生深深的共鳴,曾經,放學後我家的經典場景如下:

我:「麥子,今天在學校過的怎樣啊?」

麥子:「不好」

我:「哪裡不好?能不能和媽媽說說?」

麥子:「哪都不好!」

(見情形不對,我趕緊轉移話題)

我:「聽老師說你今天考試得了95分,有進步,祝賀你啊!」

麥子:「有嗎?我怎麼不覺得?」

我:「比上次考試多了5分,當然是進步了。」

(麥子撇撇嘴,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我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再次轉移話題)

我:「來,嘗嘗媽媽今天做的糖醋小排味道好不好。」

麥子:「一般般,沒什麼特別的!」

……

我再也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憤怒從我的體內噴涌而出:「你就不能積極樂觀一點嗎?每天都是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好像別人欠你錢似的,你這個態度讓別人怎麼喜歡你?你在學校也這樣的話,同學們怎麼會願意和你交朋友?……」

我像機關槍一樣開始向麥子進行掃射,不一會,遍體鱗傷的麥子就開始嗚嗚大哭,一邊哭還一邊用頭往我身上拱,希望從我身上獲取一點溫暖。可是憤怒之中的我身體和心情都是冰冷和僵硬的,明知道這麼做對孩子不好,可是我卻無法做到抬起手來將麥子抱在懷裡給他一個安慰,憤怒到極致的時候甚至還有一種要把他推出去的衝動!

雖然說孩子的性格都是天生的,可是當時的我實在做不到無條件接納!

由於我屬於典型的「力爭優秀型」父母,所以潛意識中無比渴望自己可以擁有一個「完美小孩」。當現實和我的想像出現偏差以後,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內心就開始崩潰了,所以那個階段我的情緒一再失控。我只關注到了我想要的,卻忽視了客觀存在,也沒有看到事物的兩面性。直到了解了孩子的9種性情之後,我的心結才開始逐漸打開。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兒童9種性情」的理解。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情。研究表明,嬰兒在出生時已具有9方面天生的特點,這9方面特點的不同組合造就了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情。

1、活動量

活動量指孩子一天活動中,所表現的動作節奏快慢與活動頻率多寡。

活動量與個性的活潑與否無關,主要取決於孩子的生理特點。通常活動量大的孩子所需的睡眠時間較少,精力充沛;而活動量小的孩子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相對安靜。

我家麥子活動量需求低,而小土豆則活動量需求大。所以,麥子小時候我們帶他出去玩,他玩不了多久就會要抱抱,或者開始以各種理由找茬鬧情緒,每次我都感覺很崩潰,不得不在車上常備著攜帶型嬰兒車以解放我的胳膊。小土豆則恰巧相反,通常是越玩越high,玩不夠都不回家。從他不到2歲開始跟我們出遠門,就幾乎沒有讓大家失望過,各種活動都衝鋒在前,獨立自主,很少求抱,很多時候比同行的大孩子表現都好,著實讓我們輕鬆了很多。但是反過來,麥子能夠一上午都待在圖書館裡安安靜靜地看書,而小土豆則坐不住,看書對他來講顯然沒有什麼吸引力。

針對兩個娃的不同情況,周末我們全家經常是分開活動:爸爸帶麥子去深度參觀科技館、博物館、逛書店、看展覽;而我則帶著小土豆各種逛,坐地鐵乘公交、大街小巷、公園遊樂場,一直「溜」到腿都細了。一天下來,兩個孩子也都收穫滿滿。

活動,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2、規律性

規律性指孩子的生理機能,如:睡眠時間、食量、排泄的規律性。如果孩子睡覺、起床、吃飯、大小便……都很準時,就是規律性強;反之,如果飲食生活不定時、定量,就是規律性差。

大人們往往很容易對規律性差的孩子心生偏見,因為確實不太好帶。比如周末你準備半天要帶孩子出去玩,可對於一個規律性差的孩子,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在臨出門那一刻Ta困了要睡覺,於是精心準備的出行計劃泡湯了。

我家兩個娃相對來講規律性都不太強,晚上就寢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事情。白天上班累了一天,我特別希望兩個小傢伙晚上一到9點就都能乖乖上床睡覺,可是經常都晚上十點半了,麥子還在津津有味地看書,小土豆還在客廳拿著玩具跑來跑去。我一遍遍的催促睡覺,兩個孩子的回復都是:「我還一點不困呢!」

可是我很困啊!一想到第二天還要早起,我都感覺非常火大。無數次鬥爭失敗後,我不得不總結經驗,調整策略。孩兒爸是個夜貓子,喜歡晚上看書,於是每當我晚上很累的時候,就提前幫小土豆洗漱好,之後將孩子們交給爸爸看管。這樣我就不會因為一直要等孩子們睡覺而感到焦慮。

所以,對於規律性強的孩子,家長們要盡量按照習慣準時滿足Ta們吃喝拉撒睡的需求;而對於規律性較差的孩子,則要做到充分接納,適時調整養育策略,盡量讓大人和孩子都相對舒適點。(當然,我們在尊重孩子規律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孩子上學後的適應問題,家長們需要幫著稍大點的孩子逐漸建立規律性。)

3、初始反應(趨近/避趨性)

初始反應是指首次接觸人、事、物或環境等新刺激時,所表現出的接受或退縮的態度。趨近性的孩子通常較勇於嘗試,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適應新環境;而趨避性的孩子則對新事物有退縮、逃避的傾向,不容易學習新事物、適應新環境,Ta們需要有一個較長的觀察適應期。

麥子的初始反應屬於趨避的類型,見人不打招呼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出去和小朋友玩也比較慢熱。 於是我就會經常「教導」他應該如何跟別人打招呼,可是似乎沒什麼用。所以總有熟人逗他說:「哎呦,你一個小男孩怎麼還這麼害羞啊!」我當時也認為別人開個玩笑沒什麼,可是後來我發現孩子「被貼標籤」了,他自己也開始說「我害羞了」。

那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對孩子學習新技能非常不利,於是一方面我會私下告訴別人不要再開類似的玩笑,另一方面我們開始在家玩「情景扮演遊戲」,模擬各種社交場合的溝通,幫助孩子進行預演。此外,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我會和麥子一起加入遊戲,自己親身示範如何與其他小朋友溝通。直到現在,麥子在進入到一個新環境時,也還是採取先觀察後加入的策略,但是他再也不會因此而產生焦慮和為難情緒。

如果您的孩子也屬於趨避的類型,千萬不要強迫Ta主動去和人打招呼,或者直接把Ta扔到陌生的人群或環境中去進行所謂的「鍛煉」,因為這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並導致Ta以後更加地退縮和逃避。換個角度,其實趨避的孩子比趨近的孩子更有安全意識,這在複雜陌生的環境中其實是有利於保護自己的。

孩子,請隨著你自己的節奏慢慢來!

4、適應性

適應性是指適應新的人、事物、情況、環境的難易程度與時間的長短。適應性與趨避性有某種程度的關聯,趨避性是直接的反應,而適應性則是自我調整後的反應。適應性好的孩子可以很快、很輕鬆地學習、接受陌生的事物,能從容應付突發的情況。適應性差的孩子則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接受新事物,常會顯現出退避性。

麥子和小土豆的適應性都還不錯,一般不需要我過多的操心,所以我們才得以全家經常性的出行。但如果您的孩子適應性較差,請一定不要焦慮,請及時給予孩子關心和鼓勵,堅持做到不批評、不催促,不嘲笑,相信Ta只是比別的孩子需要的時間多一點而已。

慢熱的孩子,我們就要慢慢等!

5、堅持度

堅持度是指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繼續堅持下去的態度。堅持度高的孩子遇到困難時,會想辦法克服,相對的其個性就會比較固執,人際關係有可能會不太融洽;堅持性低的孩子遇到困難可能很快就會放棄,但是其個性通常也會比較隨和。

麥子是個堅持度較高的「小金牛」,遇到困難時雖然也容易掉眼淚,可是卻很少說放棄。當然了,倔強的牛脾氣上來後也很不好惹,非常「一根筋」,不容易變通。相反,小土豆則比較好哄,前一秒還因為不能玩Ipad而嚎啕大哭,後一秒給他一塊巧克力可能就會「破涕為笑」。了解到兩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後,對麥子的「倔脾氣」我們不再指責,對小土豆的「三分鐘熱度」我們也不再焦慮。有句話不是說嘛:「 天生我材必有用!」 麥子同學喜歡讀書、鑽研,酷愛編程,將來說不準成為一名IT精英;小土豆同學興趣廣泛、觀察力敏銳、情感細膩,將來則很有可能在一些新興領域有所建樹。

一起靜待花開吧!

6、注意力分散度

注意力分散度是指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而改變其原來進行的活動。注意力分散度與堅持度在某種程度上也互有關聯,注意力分散度高的孩子更容易分心,學習無法徹底投入,堅持度較差;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孩子則不容易分心,能夠專註於學習目標,堅持度較高。

麥子的注意力分散程度比較低,看書和寫作業的時候特別專註,這也是讓我特別省心的地方。與此同時,另一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喊他十聲八聲的都沒什麼反應,這對於急脾氣的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之前的時候,我們倆經常會因為這個問題吵架。我認為他「反應慢,沒禮貌」,他認為我「太多事」。而小土豆則反應極快,經常是我的話音還沒落,小土豆就喊著「媽媽我來了」出現在我的面前,這種配合著實讓我心情愉悅。

在了解到「注意力分散度」這個概念後,我發現了自己的認知局限。於是,當我需要再次引起麥子的注意時,就會走到他面前,輕輕地拍拍他的肩膀,問能否打擾他一下,在得到回應後才開始正式溝通。這樣以來,我們之間的矛盾明顯減少了,溝通的效果也明顯提升!

溝通,真的不是想當然的問題!只有首先獲得了對方的注意力,保證了「我在說,你再聽」,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7、情緒本質

情緒本質是指快樂or不快樂,友善or不友善,勇敢or害怕等正負向情緒的表現比例。

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經常笑咪咪的,容易結交朋友,態度積極而生活快樂;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則多愁善感,或是愛鬧彆扭,容易讓人產生敵意。

之前的介紹中我也說過,麥子同學是個情緒本質偏低的孩子,而小土豆則情緒本質偏高。對我這樣一個超級自戀的媽媽來講,麥子同學的性格會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讓我嚴重懷疑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所以,一旦麥子的情緒外露,我就會本能地對他進行打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麥子沒有了情緒釋放的出口,他內心的負向情緒越積越多,情緒就會越來越悲觀。於是我就越來越不滿,越來越憤怒。我們倆的關係再次跳入死循環。

學習了「情緒本質」概念後,我才了解到孩子的負向情緒其實並不是在表達對別人的不滿,也不是在挑戰他人,這只是Ta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而已。於是,我才逐漸釋然了,雖然有時候麥子仍舊會帶給我比較沮喪的情緒,但是我也能做到理解他,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變得好起來!

愛孩子,首先要做到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

8、反應閾值

反應閾值是指可以引起孩子反應的刺激量,包括視、聽、味、嗅、觸覺、本體覺等。反應閾值低的孩子只要一點點刺激,就會感到不舒服,比如洗澡水的溫度稍高或稍低點,外界聲音稍大一點,都可能會引起他的不滿;反應閾值高的孩子則對刺激較不敏感,比如衣服弄濕了一些,飯菜口味咸點或淡點,他都可以接受,不受任何影響。

麥子的觸覺反應閾值很低,從小到大都不喜歡穿緊身的衣服,新買的衣服領子內的標籤必須剪掉,否則他就會拒絕穿那件衣服。一開始我總以為這孩子有點矯情,後來突然意識到,我其實也從來不穿高領的衣服。看來孩子的「矯情」是得我真傳啊!

每個人的感覺閾值都不相同,所以要相信孩子的感覺,他覺得不舒服那就一定是不舒服。寫到這,突然想起一個段子:「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說的不就是這個問題嘛!

9、反應強度

反應強度是指孩子對內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度是一種外顯的現象,反應強度高的孩子,他的喜怒哀樂情緒及需求,比較容易被人察覺;反應強度低的孩子因為外顯出來的信息太微弱,容易被人忽視他的反應與需求,然而這並不代表Ta沒有那樣的需求,只是家長很難察覺到罷了。

我家麥子反應強度比較大,一有要求就喜歡使勁嚷嚷,不高興的時候就會大哭大叫。相對的,小土豆反應強度則比較低,他在表達訴求的時候,總是語氣淡淡的,如果得不到回應,他就會一遍遍的重複,但是從來不會大吵大鬧。於是乎,當兩個孩子同時提要求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先回應麥子,然後再回應小土豆。這是不是也應了中國那句老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這麼說貌似對小土豆有點不公平哈!

啰啰嗦嗦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早已經發現了,哪裡有什麼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每一種個性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做家長的如果只按照自己的成長經驗或者社會的評判標準來要求孩子,當然會「煩惱無限」。

放下評判,幫孩子一起探索Ta喜歡、Ta適合、Ta也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天的育兒日記 的精彩文章:

TAG:春天的育兒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