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毛主席曾問:為什麼好像只有他能搞好經濟?

毛主席曾問:為什麼好像只有他能搞好經濟?

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一直認為陳雲是鄧小平時代的關鍵人物,他在《陳云:從商務印書館學徒到「計劃經濟之父」》一文中梳理了陳雲的經歷,陳雲在1950年代初中國的經濟計劃中發揮了領導作用,他與蘇聯顧問有著良好的關係,在他們的幫助下制定了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與1960年代初領導過中蘇論戰的鄧小平不同,陳雲一直與蘇聯領導人關係良好。

鄧小平和陳雲自1930年代起就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他們都在上海,都參加了周恩來領導下的中共地下黨。從那時起直到1980年代,他們在黨內鬥爭中大都站在一起。兩人在1953年主動向毛澤東揭發高崗,從而阻止了中共在1950年代可能發生的最嚴重的一次分裂。在1960年代中期,兩人都受到排擠,但也都免於滅頂之災。

陳雲在黨內享有崇高的威望,這不僅因為他在經濟上的非凡成就,還因為他在高層長期任職的經歷,1930年代他在使蘇聯接受毛澤東的過程中的貢獻,他在延安建立中共組織系統的工作,他在中共佔領全國的過程中建立起城市管理體制時發揮的作用,以及他為了防止毛澤東在大躍進中走極端所做的努力。

陳雲出身寒門,這與地主出身的鄧小平形成鮮明對比。他2歲喪父,4歲喪母,後由外祖母養育。7歲那年外祖母也去世了,此後他與舅舅一起生活到14歲。他的老師在這一年安排他去上海商務印書館當了學徒,陳雲先是在印刷廠幹活,後來成為店員。

商務印書館作為中國最大的學術出版商,是中國學術生活的一個中心,陳雲利用這個機會進行了自學。他讀書聽課,參加有關外部世界的辯論。他對商務印書館最高層的資本家掙多少錢算過一筆賬,由此推算出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他的計算與共產黨對帝國主義的解釋一致。他在世界觀形成時期是上海的一名店員,他從未失去反帝熱情,總擔心他在上海看到的罪惡資本主義有一天會捲土重來。

1925年5月30日,英租界警察向上海的人群開槍射殺了幾名中國人後,陳雲參加了示威活動,同年年底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年20歲。他發表演說,寫文章,講述帝國主義如何欺壓中國和資本家如何讓工人遭受苦難。

1927年國共決裂後,陳雲被迫轉入地下工作,經常變換姓名和住址。他還在周恩來的領導下,負責暗殺可能殺害過中共黨員的國民黨官員。與在資本主義國家生活過五年的鄧小平不同,陳雲憎惡他在1920年代的上海看到的資本主義,所以他從未去過資本主義國家,後來也不參與和西方領導人的會談。

國共決裂後的1928年,來自蘇聯的共產國際代表指示中共要依靠工人,因為知識分子多數出身於地主和資產階級家庭,不是革命運動的可靠基礎。當時的中國工廠數量極少,也幾乎沒有受過足夠教育、能夠擔起領導責任的工人,中共迫切需要聰明的「工人」進入領導層。陳雲在商務印書館時就是勞工領袖,又在那裡的環境中受過良好教育,因此迅速得到提拔。

1933年在江西,陳雲作為唯一具有「工人背景」的高層幹部,很快就被提拔為政治局常委,從而成了中共的七名最高領導人之一。在1935年長征途中著名的遵義會議前夕,陳雲參加了黎平會議,會議決定擴大參加遵義會議的人數,其中包括更多擁護毛澤東的人,這為毛澤東在遵義取得優勢鋪平了道路。遵義會議之後,勢孤力單的中共為了維持共產國際的支持,需要有人與上海的共產國際重新建立聯繫,向它彙報中共領導層的變動;而陳雲可以裝扮成會講上海話的當地商人,因此被黨的領導選定前往上海向共產國際彙報工作。可是他到了上海後處境險惡,很多投靠國民黨的前中共黨員很容易把他認出來。於是他按照別人的建議乘貨輪去了海參崴,又從那兒轉赴莫斯科的共產國際,向蘇聯領導人彙報了遵義會議的情況——尤其是毛澤東的崛起。之後,他在莫斯科駐留了兩年。

鄧小平在莫斯科時,那裡正在實行「新經濟政策」;而陳雲在莫斯科時,斯大林已經建成社會主義體制,並制定了蘇聯的五年計劃。鄧小平去蘇聯時是學生,陳雲去蘇聯時則是中共高層幹部,可以跟蘇聯領導人交往,甚至見過斯大林。離開莫斯科後他在新疆住了半年,試圖在那裡建一條中蘇之間的固定運輸通道,但這項工作因為地方軍閥馬步芳及其騎兵隊的阻擾而失敗。後來,陳雲在1950年代初中國的經濟計劃中發揮了領導作用,他與蘇聯顧問有著良好的關係,在他們的幫助下制定了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與1960年代初領導過中蘇論戰的鄧小平不同,陳雲一直與蘇聯領導人關係良好。1937年底,他回延安成為毛澤東隊伍中的一員後,負責組織部的工作。延安的局勢要比江西蘇區更穩定,這使他得以建立起黨員的人事檔案,由於當時的組織部也管著黨員的個人生活,包括他們的家庭關係和婚姻,所以,陳雲十分了解所有中共的重要領導人。

抗戰之後,毛澤東派陳雲等中共高幹去了東北。他們利用這個地區毗鄰蘇聯的優勢和日本人留下的工業設備,為國內戰爭奠定了基礎。隨著東北根據地的擴大,陳雲領導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共在東北取得軍事勝利後,陳雲建立起了糧食和其他物資的供應網路,為中共軍隊南下提供支持。

當新中國建都北京時,陳雲已經建立了東北的經濟秩序,此後,他開始主管全國的經濟工作。他所面對的最迫切問題,是如同脫韁野馬一樣的通貨膨脹——軍閥混戰時它從未被馴服,抗戰後則完全失控。陳雲採用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強迫商人停止漲價,但他們拒不服從,於是他轉而利用市場,他把庫存貨物大量投放市場,使價格直線下降,從而粉碎了商人的抵抗。通過行政管制和市場手段雙管齊下,中共在陳雲的領導下於1952年完成了國民黨和軍閥多年無法辦到的事情,控制住了通貨膨脹。

陳雲接下來的工作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計劃體制——這必然要對重要物資供應進行控制——以及1955年至1956年,對大型企業的國有化和小企業與農村的集體化。他的努力使整個經濟都被納入社會主義計劃之中。從1950年代初開始到大躍進以前,陳雲統一了全國的糧食收購體系,確保了從農村徵購足夠的糧食以供應城市。這種進步,再加上從蘇聯引進的工業項目,使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直到1958年大躍進時毛澤東把謹慎的陳雲推到一邊,讓計劃部門失效,重創了經濟。就在災難延續之際,毛澤東又把陳雲叫回來領導恢復經濟。陳雲在1960年代初再次恢復了經濟秩序。毛澤東曾問:為什麼好像只有陳雲能搞好經濟?

鄧小平每天要看15種報紙和很多報告,而陳雲只反覆閱讀《人民日報》。他的秘書每天只給他5份最重要的報告,他讀得十分仔細。他當過管賬的店員,當過把一切事情納入正軌並監督這個體制正常運行的計劃官員,這些經歷都加強了他天生細心的特點。鄧小平認為,軍隊如果等到把事情搞得一清二楚、搜集到全部必要的情報之後再行動,就有可能貽誤戰機。陳雲則喜歡說「交換,比較,反覆」。作為中國的計劃經濟之父,陳雲多年致力於把一切搞得井然有序,所以他對這種曾經行之有效的體制懷有可以理解的感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寄容說 的精彩文章:

TAG:寄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