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在AI領域加大力度 欲求重大突破

俄羅斯在AI領域加大力度 欲求重大突破

俄羅斯在AI領域加大力度 欲求重大突破

普京正在狂熱地推動俄羅斯的學術和工業資源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但只是「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去年,弗拉基米爾·普京曾表示,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未來」,而掌握它的國家將「統治世界」。一些觀察人士猜測,這位俄羅斯總統暗示,該國家在這一領域尚未取得進展和突破。

但是,只需看一看公開的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俄羅斯每年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大概在7億盧布(1250萬美元)左右,與美國和中國公司的數十億美元相比微不足道。即使到2020年,私營部門的投資預計將達到280億盧布(5億美元),這仍然只是全球總量的一小部分。

相反,普京的聲明應該被解讀為承認俄羅斯在這場正在展開的技術競賽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國家政府、私營部門和軍隊需要在這一領域集結所需資源的必要性。今年3月,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提出了一個更好的觀點,呼籲民用和軍事設計師聯合開發人工智慧技術,以「應對技術和經濟安全領域可能出現的威脅」。

現在這種情況已經開始發生了。俄羅斯政府正越來越多地發展和資助各種各樣的人工智慧項目,其中許多項目是在國防部及其附屬機構和研究中心的支持下進行的。隸屬俄羅斯軍方的聯合儀器製造公司(UIMC)進行的一項為期三年的人工智慧與語義數據分析研究——涉及俄羅斯科學院、各所大學和30多家私營公司——正逐漸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公私合作方式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了一項「機器人技術設計師」競賽,旨在開發人工智慧。俄羅斯科技部的先進技術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持部門將評出獲獎設計,他們將特別關注大數據技術、機器視覺和機械製造。

他們也在努力塑造和引導這些迅速成長的領域。今年3月,俄羅斯已經成立了六年的先進研究基金會(與美國五角大樓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平行成立)宣布了一項計劃,將人工智慧的發展過程分為四類: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主軍事系統控制,以及武器生命周期的信息支持。本月,一系列政府支持的論壇傾向於討論國內發展,回顧國際上的成就,並推動旨在「俄羅斯科學界和俄羅斯政府在創造人工智慧的問題和任務上的目標導向」的提案的發展。還有一個新的俄羅斯人工智慧協會,它彙集了學術和私營機構,來規劃各種技術、社會文化,甚至是哲學的發展。

所有這些政府活動顯然給許多俄羅斯開發商注入了新的信心。確實,一些人聲稱人工智慧可能會在幾年後到來。這更加使人們看到了希望——即這個國家最終可能會發展出一種基礎設施,將其科學共同體的強大力量轉化為實際的解決方案。今年3月,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尼古拉·潘科夫說,該國家軍事大學的數百個科學技術部門目前正在從事與「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軍事控制論和其他有前途的領域」相關的研發工作。根據潘科夫的說法,這一科學活動的結果「在新的軍事系統的發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但是,俄羅斯政府的參與真的能促進高科技的發展嗎?答案還不清楚。俄羅斯在其自己的「矽谷」——斯科爾科沃的努力已經落空,在前幾日的活動和產出中只佔一小部分,儘管其在總統級別上得到了大量的支持,並且得到了各個政府機構的支持。

實際軍事用途

儘管如此,俄羅斯軍事專家說,人工智慧可能會改變俄羅斯軍隊的戰略、計劃和組織。他們希望人工智慧能夠通過快速識別目標、找出敵方地面或空中部隊的不同尋常的行為,從而幫助自動化對衛星圖像和雷達數據的分析。人工智慧還使俄羅斯軍方獲得了一個「目標庫」,這將有助於武器的識別和指導。

但是,在電子戰領域,我們可以期待的最大、最快的突破基於機器學習領域。去年,俄羅斯在敘利亞、烏克蘭東部和克里米亞部署了電子戰系統,他們在那裡收集有關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該地區的表現和電子信號以及簽名的數據:包括飛機和機載感測器、海軍艦艇、導彈等。這些數據將被用於機器學習系統,並用於改進俄羅斯的電子戰系統。

俄羅斯軍方公開承認,他們已經使用了某些武器,但有關是否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武器的問題,政策制定者、專家和設計師們仍在爭論不休。最近的討論集中在人工智慧驅動的作戰機器的潛在的易錯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它們可能被對手黑客破壞甚至轉向對抗俄羅斯軍隊的可能性。就目前而言,俄羅斯官方的立場強調其「不接受失去人類控制的情況」,這與國際社會的其他新興觀點相一致,而這場辯論似乎正在朝著一個方向發展,即在所有的錯誤決定中保證人類的監督。

俄羅斯當局公開討論的是什麼樣的軍事用途?未來的米格-41戰鬥機「將提供人工智慧的元素,以幫助飛行員以比聲速高出四到六倍的速度控制飛機,」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稱。蘇-35戰鬥機也已經具備了可以將現有武器與潛在目標相匹配的武器。從今年開始,俄羅斯軍方將採用「Bylina」電子戰系統,該系統被吹捧為「獨立分析」和「選擇壓制敵方電子信號的方法」。俄羅斯軍事專家說,Bylina「接近於一個真正的人工智慧系統」。

俄羅斯的設計師和軍方官員正在開發無人駕駛飛機,它們可以適應新的戰場環境,並在部署時相互協調,儘管在美國和中國似乎也在進行著類似的努力。

最近,俄羅斯的「Galtel」無人潛水器被成功地用於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搜尋未爆炸的炸彈。據報道,它配備了「人工智慧」,因此潛水器可以在操作過程中解決問題。

在俄羅斯蓬勃發展的無人地面軍事車輛領域,當然也能看到一些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成功。

例如,先進研究基金會正在使用「Nerekhta」無人地面車輛作為AI測試床,學習與其他地面和空中無人系統合作。

戰術導彈公司(Tactical Missiles Corporation)稱,俄羅斯將在幾年內推出人工智慧導彈。俄羅斯前空軍司令維克托·邦達列夫將軍曾表示,俄羅斯戰鬥機將對空中和雷達的情況進行分析,並改善其飛行高度、速度和方向。著名的武器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AK-47的設計者)最近宣布,它將推出一系列「自主作戰無人機」,將利用人工智慧識別目標,並能夠「自主」做出決定。

根據現有的證據,西方國家的軍隊不必立即對採用人工智慧的下一代俄羅斯武器的能力感到擔憂——也許,除了少數幾個國家之外。在資金、基礎設施和實際成果方面,西方和中國的努力遠遠領先於俄羅斯的行動。但俄羅斯政府顯然是想要將現有的學術和工業資源集中起來,以實現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而且只是「可能」會實現這些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泡泡網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三葉和礁湖星雲玩曖昧,火星路過成「電燈泡」
ZUK Z2 Pro獲新版ZUI推送:優化遊戲卡頓問題

TAG:泡泡網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