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平之戰權謀解析

長平之戰權謀解析

【出處】資治通鑒 周記 五

趙括到了趙軍中,全部推翻原來的規定,調換軍官,下令出兵攻擊秦軍。白起佯裝戰敗退走,預先布置下兩支奇兵準備截擊。趙括乘勝追擊,直達秦軍營壘,秦軍堅守,無法攻克。這時,秦軍一支二萬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斷了趙軍的後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堵截住趙軍返回營壘的通道,趙軍被一分為二,糧道也斷絕。武安君白起便下令精銳輕軍前去襲擊,趙軍迎戰失利,只好堅築營壘等待救 兵。秦王聽說趙軍運糧通道已經切斷,親自到河內徵發十五歲以上的百姓全部調往長平,阻斷趙國救兵及運糧。齊國、楚國援救趙國。趙軍缺乏糧食,向齊國請求接濟,齊王不給。周子說:「趙國對於齊國、楚國來說,是一道屏障,就像牙齒外面的嘴唇,唇亡則齒寒。今天趙國滅亡了,明天災禍就會降臨齊國、楚國。援救趙國這件事,應該像捧著漏瓦罐去澆燒焦了的鐵鍋那樣,刻不容緩。何況援救趙國是高尚的道義;抵抗秦軍,是顯示威名的好事。必須主持正義援救亡國,顯示兵威擊退強秦。不致力於此事反而愛惜糧食,這樣為國家決策是個大錯!」齊王仍是不聽。九月,趙軍已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都在內部暗中殘殺,互相吞吃。趙括窮急,便下令進攻秦軍營壘,想派出四支隊伍,輪番進攻,到第五次,仍無法突圍。趙括親自率領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

【解析】而作為一個實戰經驗十分充足的軍事奇才。在趙括幾次主動出擊後,白起算是徹底摸清楚了趙括的意圖和斤量,高手對戰,往往在不熟悉對方實力時以示弱的方式來試探對方,所謂孫子兵法裡面的:「能而示之以不能。」,此刻的白起已經發覺頻繁出擊的趙軍正在為決戰做準備,而那個名滿天下的馬服子趙括和他的君主一樣不過都是年輕,缺少經驗且急於求成的黃毛小兒。於是白起像一個經驗老道的獵人一樣,給趙括這頭剛剛成年不久的高傲的雄獅設下了一個看似甜美但十分危險陷阱,而趙括也像任何一頭嘗到了一點甜頭就昏了頭腦的的野獸一樣想都不想的一頭撲向了白起為他設下的陷阱,帶領英勇的趙國戰士們度過丹水全線出擊,冷靜的白起再一次佯裝敗走,引誘趙括深入秦軍防線縱深,然後派出25000人的軍隊從趙軍後面包抄,奇襲百里石防線的長平關和故關,截斷趙軍後路,並派出5000騎兵部隊快速機動,撕開趙括與友軍之間的聯繫,與百里石防線的秦軍形成包圍之勢,趙括軍猛攻不下秦軍的防線,又失去了補給線和背後友軍的支援,陷入孤立無緣的境地,趙括這種不顧後方防線帶領主力軍團直接撲向敵方縱深的做法,或許是想用一記重拳直接把秦軍擊倒,可是老道的白起卻用一場教科書式的誘敵深入,分割消化的圍殲戰化解了趙括的這一記重拳,將趙括軍死死鎖在他的包圍圈中,並且採取圍而不打的戰術,而趙括只能建築壁壘等待大本營的救援。圍困持續了大概46天,疲憊飢餓不停的侵襲著趙軍,腐蝕著趙軍的戰鬥意志,甚至出現自相殘殺吃人肉的狀況。秦王得悉趙軍主力長平被圍後,徵召秦國河內郡15歲以上的男子趕往前線,並親自前往前線監督,從趙軍兩翼直插趙軍大本營背後。徹底切斷了趙軍的退路。趙括意識到情勢之危,率軍殊死突圍。此時戰爭已經進入到最慘烈的階段,趙軍主力被秦軍團團圍住,4次突圍均告失敗。絕望中的趙括決定組織最後一次突圍,這是一次為了活下來而殊死搏鬥的戰鬥,戰爭的壯烈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在秦軍堅不可摧的軍陣前,人困馬乏的趙軍還是敗下陣來,趙括自己也中箭而亡,算是不辱自己軍事貴族的身份。此役趙軍四十五萬大軍戰死的戰死,被白起坑殺的坑殺,而秦軍也損傷大半,元氣大傷,無法進一步鞏固戰果吞併趙國,最終在諸國的干涉下兵敗邯鄲。可以說長平之戰延遲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最大的勝利者其實是其他五國,這次戰爭給了他們苟延殘喘的機會,如果他們中能出現一代雄主,重新率領諸國合縱起來,或許還能改變局勢,然而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其實對於長平之戰,為什麼趙王火急火燎的謀求快速結束戰爭的想法。

1、趙國戰略上的失誤

秦國為了這次與趙國的戰略決戰做了兩年多的準備,而作為被動一方的趙國準備一定沒有秦國充足,這裡可以從廉頗一開始率軍交戰時,箜倉嶺防線被輕易的突破就可以看出趙軍明顯準備不足,廉頗是老將,能夠從容不迫的把軍隊拉到丹水防線防守,是很厲害的。而且趙王后來還不聽大臣勸阻主動派使者去秦國求和,其目的應該不是真的為了維護和平,而是在為趙軍的作戰爭取一個緩衝期,用來做好準備。秦國當然沒有答應,趙王求和的舉動反而使得本來想要援助趙國的山東五國不敢援助趙國,怕秦國記恨,從而禍水東引。這樣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舉措也表明了趙國王庭的舉足無措,顯得很慌張。

2,秦趙國力之間差距

趙國雖然後來強勢崛起,但是國力還是無法與各方面已經發育成熟的傳統霸主秦國相比,這可以從秦軍主力包圍趙軍後,秦昭襄王居然還可以徵發河內郡15歲以上的男子去堵住趙軍的後路,而趙國卻沒有那麼大的動員能力,無法徵發同樣數量級的軍隊與其抗衡,這是趙國與秦國之間國力的差距。

3、外交上的失誤

在初戰失利的情況下,趙孝成王就想與秦國和談,大臣樓昌主張向秦國進獻重禮以企求和平,而虞卿則認為應該派使者帶著貴重的金銀財寶前往拉攏魏國和楚國,只要趙國使臣到了魏、楚兩國,不管能不能拉他們入伙,只要秦國懷疑趙國與魏、楚兩國合縱,秦就會有後顧之憂了,這樣才能掌握談判主動權。

但趙孝成王沒有採納虞卿的意見,而是直接派大臣鄭朱到秦國,商談停戰請和事宜。於是秦相范雎利用鄭朱前來談和一事大做文章,秦昭王也大擺筵宴款待趙國使者,並公開表示秦趙兩國友誼源遠流長,目前的戰爭只是誤會。

秦趙關係的反常復甦,讓魏楚等國的諸候探聽到了,本來在是否中立的問題上,魏國和楚國還在猶豫,但是由於秦趙的公開表示友好,趙國自己都想談和,魏國、楚國要援助什麼?

4、協助推理

在戰場上,尋求儘快決戰的一方往往是形勢對其越來越不利的一方,東漢末年官渡之戰時,面對補給跟不上的情況,曹操急得火急火燎,而袁紹的戰略明顯就是要拖垮曹操,所以並不那麼急於想要以人數的優勢儘快與曹操決戰,後來曹操偷襲袁紹烏巢糧倉成功,袁紹立刻下令全軍直接以人數優勢壓向曹操大營謀求決戰。而曹操對此早有準備,於是袁紹敗北,從此一蹶不起。於是,我們也可以從趙王的反應上看,趙國可能真的耗不下去了,幾十萬大軍的吃穿補貼,考驗的就是秦趙兩國的綜合國力。而趙王又年輕急躁,其他五國又坐山觀虎鬥,所以趙王更換趙括,企圖一搏來改變不利的局勢,有其迫不得已的一面,且趙括也深知自己代替廉頗,其目的就是為了遵循君主的意思儘快結束戰事,就算他知道廉頗是對的,他也不能再堅持這種做法,不然他被換上來就沒有意義,偏偏他又是個太過自信的人。這就是趙王過度干涉戰事,並且不能知人善用的錯誤了,反觀秦王,他啟用的王齕,白起都是十分有能力的將領,更換白起也是根據敵人的舉動而採取的應對措施,並且在背後還積極展開各種外交攻勢,比趙王要成熟很多,這就是秦趙兩國之間君主能力的差距。

所以,綜上所述,趙國在長平之戰中的失敗,是由許許多多的因素組成的,是這些因素將趙括推上了戰場,導致了整場戰爭的結果,而趙括遵循趙王的旨意主動出擊,最後戰死沙場,也不枉為一時豪傑。

原創文章 轉載標明出處

權謀幫讓你職場、商場、情場、官場、如虎添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權謀幫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前趙括父母心理解析

TAG:權謀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