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線| 林毅夫對話Nicholas:中國的創新優勢何在?

一線| 林毅夫對話Nicholas:中國的創新優勢何在?

騰訊《一線》作者 張琴

「根據中國的改革方法,顯然中國是成功的,但是中國也付出了代價,這個代價主要是在收入不平等,腐敗,環境污染這方面體現出來。」

4月9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2018騰訊博鰲主題晚餐會上,以這樣的一句話開頭,展開了自己對於中國由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過程中面臨機遇與風險的理解。

這場晚宴充滿思想與見解的碰撞。在林毅夫看來,清除各類市場扭曲,以及中國在科技和體制建設方面超越發達國家的機會,就像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

而在對話嘉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看來,林毅夫這位著名的經濟學家還是太「謙遜了些」。他認為,中國在創新方面作為後行者的優勢遠不止林毅夫所講的那麼」一點點「。而為了充分發揮優勢,中國的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都應該付諸努力。

「就改革而言,中國是成功的,但是也付出了代價」

在林毅夫眼中,中國在改革方面無疑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是創造了「奇蹟」。

但是這位經濟學家依舊對這場改革之旅背後所衍生的問題表達擔憂。

顯然,中國想從中等收入國家提升為一個高級別收入的國家的話,中國所必須要面對的是,應該如何消除各種各樣的市場扭曲,讓市場充分運轉起來,尤其是充分發揮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創業精神,應該讓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成為發展的動力。

「過去的扭曲導致的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了各種各樣遺留的利益,這些既得利益群體,是沒辦法通過市場的力量來一下子把它消除掉的。」在林毅夫看來,這就必須要由中央政府來統籌、組織,這樣才能夠去解決這種制度性的、結構性的問題。

林毅夫還補充道,等到中國達到了高水準的收入水平,人們也期待著中國能夠轉型,能夠尋找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那麼就企業家的創業精神而言,不應該僅是局限在工商行業,也應該在政府部門。我們需要開展各種各樣的創新,包括在各種行業、工業、科技,還有機制上的創新。而且我們需要實現經濟的充分的自由化,充分的放開。」

「超越的機會與潛在的風險」

林毅夫將中國概括為創新領域——尤其是是科技、能源和體制創新領域——的「後行者」。但對於這位「後行者」,林毅夫顯然充滿信心。在他看來,「中國在科技、體制建設方面有很好的機會超越發達國家」。

林毅夫給出的理由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並且有很多的人才,所以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創新能力更強,而且中國有著龐大的市場。所以這些創新可以在國內競爭,只要在國內市場上站住腳,之後就能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機會。

但他也提示,應該注意中國同樣面臨著國內的某些風險。這是因為,在過去,只有單一的一套標準來衡量地方政府的業績,那就是GDP增長率。但也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員,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尋找新的發展模式,以及關注協調、綠色和共享的發展目標。

「所以他們可能不會太活躍,他們依然採用傳統的老的方式,特別被動。所以如何去實現平衡,是一種藝術,現在地方政府的官員還是正在學習過程當中,這是一種風險。」林毅夫擔憂。

「國營企業與私營企業都應付出努力」

不過,在被朱民稱為「中國通」的學者Nicholas lardy眼裡,林毅夫還是太謙遜了些,因為中國在創新方面的優勢,林毅夫只說了「一點點」。不過在他看來,為了充分發揮這種優勢,中國還應該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

「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有兩件事發生了,在中國經濟有兩件不利的事,首先國有企業的業績是迅速下滑。」 Nicholas lardy談到,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國有企業的業績,收益已經下滑了60%到70%,以前它們的收益能夠達到7%,現在國有企業的收益率只能達到2%、3%。

因此他認為,應該做出更多的改革,通過改革能夠解決國有企業業績不理想、不景氣的問題。

Nicholas lardy還談到,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在過去幾年,私營部門的投資一改此前不斷上升的狀況,出現大幅度縮減。因而他認為,有必要通過改革,讓私營企業能夠發揮更重要的、更加健全完善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恆大去年凈利潤370億 許家印稱地產稅不會對剛需有太大影響
到2025年印度經濟總量能達到5萬億美元?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