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粗心、愛摔跤、挑食、淘氣?99%父母忽略了0-6歲兒童感統失調最佳干預期!

孩子粗心、愛摔跤、挑食、淘氣?99%父母忽略了0-6歲兒童感統失調最佳干預期!

嬰兒期的寶寶不喜歡被人抱;

每次洗澡都哭鬧不止;

寶寶很聰明,但是注意力無法集中;

讀書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

不肯盪鞦韆,不肯滑滑梯,不肯參與小朋友的遊戲;

寶寶很好動,一天到晚一刻也不閑……

有沒有想過上述這些行為並不是因為你的孩子不乖、故意和家長作對?對於那些行為古怪、笨手笨腳、多動或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不要簡單地把他們當作「問題孩子」來對待,因為這些孩子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小時候不干預,長大無法改變。0-3歲是感覺統合的形成期,3-6歲是最佳矯正期,6-13歲是彌補期,13歲感覺統合基本定型,難以矯正。

感覺統合到底是什麼?

感統:全稱為感覺統合,是視覺、聽覺、嗅味覺、觸覺、前聽覺、平衡感、本體感這些感覺信息輸入組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兒童感統失調錶現

1、視覺統和失調

閱讀時跳字、串列、顛倒順序;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不會做計算;看錯題抄錯題。

2、聽覺統合失調

經常忘記學校布置作業;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不喜歡和別人說話。

3、觸覺統合失調

不愛玩身體接觸的遊戲,嫌棄某些質地的衣物,不喜歡接觸新事物,孤僻不合群,依戀舊物,粘人愛哭;偏食和挑食;喜歡吸吮手指,咬被角,玩弄生殖器;甚至討厭洗臉、理髮、洗澡等日常活動,不喜歡繪畫、沙土、泥工等手工作業。

4、平衡統合失調

坐沒坐相站沒站相;容易跌倒;方向感不強;易將鞋穿反;愛暈車。

5、本體統合失調

平衡能力差,動作協調性差,步跳躍動作不協調,閉眼愛摔跤。有些孩子語言發展遲緩,表達能力差。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精細動作做不好,比如系鞋帶、扣扣子、用筷子,心情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

6、前庭統合失調

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門牆。行動、吃飯、敲鼓、畫畫時雙手協調不良,常忘了另一邊。手腳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時仍顯得笨重。爬上爬下,跑進跑出,不聽勸阻。這種孩子比一般孩子更能給家長老師添麻煩。他們不聽指揮;左右腦思考陷入混亂;嚴重者會有語言障礙;邏輯能力陷於混亂中。上學之後不能安靜聽講,愛搞小動作,惡作劇,擾亂課堂紀律。老師不會喜歡這樣的學生,最終的處理方式可能是不聞不問、置之不理。長此以往孩子越發感到被孤立,變本加厲的搞破壞引起注意。

兒童感統失調原因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因懷孕期間不正確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的傷害。

2、環境及人為的原因(後天性的)

由於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兒童活動範圍變小,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導致兒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輔導少而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後,沒讓孩子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產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父母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髒,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地造成孩子壓力太大,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等等 。

科普完畢!現在上乾貨啦!雖然感統失調不是病,也不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但事關寶寶無小事,當然是越好越好啦!青草媽根據德國活動中心實踐經驗整理出來的,非常科學的理論和非常實用的家庭感統訓練小遊戲,分享給爸媽們,適合0-6歲小朋友在家可以玩的感統小遊戲。

01

嘗嘗酸甜苦辣咸

玩法:用筷子沾點醋或檸檬汁、糖、苦瓜汁、辣椒、鹽等,給寶寶吃並告訴寶寶這些味道的名稱如:辣的。味覺的訓練越小的寶寶效果會越好,1歲內的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是長期的輸入,孩子的味覺會很靈敏。

02

坐飛機

玩法:家長平躺在床/地板上,兩手抱住寶寶的腋窩下,讓寶寶慢慢「起飛」,向前飛,向後飛。飛到左邊再飛到右邊,讓寶寶體驗飛翔的感覺。可以在寶寶身體硬朗一些玩這個遊戲。 青草每次都笑個不停,只要是一準備起飛的姿勢,腳就自動抬起來配合,這是體力活,叫寶爸來參與吧。

03

盪鞦韆

玩法:家長坐在椅子上,並齊雙腿雙腳,將寶寶放在你的腳面上近腳踝處,面朝你。家長抓著他的手,緩慢的將你的腿舉起、放下。

04

拔蘿蔔

訓練目的:用身體運動感受節奏

玩法:孩子躺在床上當蘿蔔,家長拎起寶寶雙腳腳踝往斜上方邊拔邊有節奏地唱「拔蘿蔔,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隨著節奏反覆彎曲和伸直孩子膝蓋。最後「拔出來啰!」然後拉直孩子的腿。搓搓小腳丫,「蘿蔔洗乾淨啦,媽媽要來吃蘿蔔嘍。」再不配合的熊孩子都會喜歡這個遊戲。

05

床單船搖啊搖

訓練目標:調整前庭平衡機能,提升本體感

玩法:找一條長毛巾/毛毯/床單,讓孩子趴卧/仰卧在床單上,爸爸媽媽抓緊床單4個角,將其前後左右上下晃動。嘴裡念"床單船搖啊搖,床單船晃啊晃,床單船搖搖晃晃越過大海浪,左邊搖,右邊晃,前面沖,後面拽,上去越過大海浪,下來碰碰小礁石。"

06

投球

玩法:把家裡的廢報紙揉成球(最好當著孩子面或是讓孩子一起幫忙哦),放個臉盆或是紙簍在不遠處,示範孩子「投球」,這個遊戲可以玩到很大,等孩子大一些適當調整球的大小和筐子的遠近。報紙球還可以滾啊、踢啊、丟啊,撿啊,爸媽們可自行開腦洞。

07

叮噹貓的口袋

玩法:找一個漂亮的口袋,裡面放3-5樣玩具或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問他摸到了什麼,請他拿出來,看看對不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提供指令要拿什麼東西,讓孩子按指令找出來。再大的話,可以嘗試否定指令,如:"請你把不能喝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藍色的東西拿出來"等等加大難度。

08

走直線和曲線

玩法:在地上劃一條直線,讓孩子伸平胳膊保持身體平衡,踩著直線行走。熟練後,可改成曲線或頭頂東西,增加遊戲難度和趣味性。

09

百變紙箱

訓練目標:狹窄的空間可增強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寶寶對空間知覺和方向感,提升孩子的大運動能力,鍛煉前庭覺和提升本體感。空間知覺的發展會讓寶寶情緒更加穩定。

玩法1:準備一個比較結實的紙板箱,逗引寶寶爬進紙箱里,「這是寶寶的家」,讓他坐一坐,扶著站一站;

玩法2:當寶寶把玩具裝進大紙盒裡時,你可教寶寶推動大紙盒,「嘀嘀嘀,大卡車開來了,送貨來啦!」

玩法3:大紙箱去掉蓋和底(這裡需要超大號的紙箱哦),像山洞一樣,0-3歲的寶寶可以鑽隧道,2-6歲的孩子可以和家長同方向並列跪趴在紙箱裡面,兩人臉對著紙箱內壁同時向前爬行,就像大車輪在轉動一樣。

010

坐籃球

訓練目標:提高孩子平衡能力,訓練注意力和耐力,可使多動的孩子慢慢安靜下來。

玩法:2歲以上孩子可以把籃球當座椅,例如坐在上面保持平衡聽故事,4-6歲孩子可以延伸到坐在籃球上欣賞音樂、頭頂書保持平衡。

注意:避免摔倒,雙腿與雙腳要求併攏。

011

聽指令做動作

訓練目標:提升聽覺注意力和聽覺辨別能力,提高聽覺和動知覺統合的統合能力,提升學習能力。

玩法:1-3歲的寶寶可以做一步或二步指令,兩步指令如:舉手彎腰,3-6歲的孩子可以聽指令做相反動作,如一部指令:摸左耳朵,孩子動作要摸右耳朵;如二步指令:用右手捂住左眼,孩子的動作是用左手捂住右眼。

012

袋鼠跳

訓練目標:提昇平衡感、增進親子情感。

玩法:家裡不用的大口袋,孩子在袋子里站直,雙手抓住袋口的兩邊,做原地起跳和向前袋鼠跳。家長可以備一個更大的口袋,跟孩子一起親子袋鼠跳,可以邊跳邊唱,「我是袋鼠媽媽你是小袋鼠,一起鑽進袋子快樂跳跳跳。」

最後,指導性的文章如果不真正的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看得再多也是徒勞無益。所以,堅持!堅持!每天堅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以上這些小遊戲不見得適合每個孩子。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遊戲中孩子是主角,要尊重孩子對感覺刺激的需要和選擇;遊戲是為了讓孩子感覺到快樂而不是壓力和例行公事;通過控制環境給孩子以適當的刺激,從而改善其感覺統合能力,遊戲過程中避免「教」,積極的反饋,可以增強孩子自信心。只要堅持孩子定會給你驚喜!覺得文章還不錯推薦給需要的朋友吧,收藏文章,操練起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草媽在德意志 的精彩文章:

TAG:青草媽在德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