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仄是詩格,數字是詩眼。當語文遇見數學,詩詞亮了》

《平仄是詩格,數字是詩眼。當語文遇見數學,詩詞亮了》

2018年4月7日 周六 晴

平仄是詩格,數字是詩眼。當語文遇見數學,詩詞亮了

數字古詩之賞析:《嘆為觀止數字詩,智慧隱在詩意里》

詩的妙,不單單是遣詞和造句,以及韻律和平仄,即便是枯燥的數字,一樣可以讓詩歌出類拔萃,耳目一新。

當然數字為詩,需要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豐富的數學知識和突發奇想的靈感,看似簡單,實則不易。

不妨去品幾首古人的數字詩,想必你一定會在驚嘆之餘生出無限感慨來,走起!

一觀清朝李密庵的《半半歌》: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朴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每句皆帶半,卻釋義了完整的村舍田園耕、山水人生物、性情物思語,讀來百味叢生,遐思冥遙。

再讀唐朝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這首一字歌,畫面感極強,有動有靜,有人有物,可謂動靜結合,人物呼應,呼之欲出。

三品宋代邵雍的《山村詠懷》: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看似很隨意的小孩子數數樣子的一首五言詩,實則是一幅山村美景圖,不張揚卻很有畫面感,通俗易懂,卻蘊含著飽滿的詩情畫意。

四賞宋代倫文敘的《百鳥歸巢圖》:

歸來一隻復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石食。

此詩更有玄機,題目里的百鳥在詩句中無法直觀的找到,這就需要你智慧的大腦來慢慢合計了,謎底就在前兩句。

兩個一、三個四、五個六、七個八之和即是百也,其實寫出來一個算式會更加明了,1+1+3×4+5×6+7×8=100

至此,你有什麼感嘆呢?我只能說倫文敘你簡直是詩歌界的數學天才!

五析宋代朱淑真的《斷腸迷》:

下樓來,金錢卜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種相思一撇銷。

這是一首數字隱藏詩,每一句都是一個數字的拆字格,不細讀,不思考,你只能意會其字表,絕對不會看出這首詩所含的數學謎底。而且句句遞進將斷腸人在天涯釋義的得淋漓盡致。

詩,在巧,說的是構思。

詩,在妙,說的是靈氣。

如此,便是一首好詩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琰琢 的精彩文章:

《別了,著名作家李敖先生!》

TAG:琰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