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振犢教授:誰是中國近代最傳奇的間諜?看他如何在敵營縱橫捭闔

馬振犢教授:誰是中國近代最傳奇的間諜?看他如何在敵營縱橫捭闔

原標題:馬振犢教授:誰是中國近代最傳奇的間諜?看他如何在敵營縱橫捭闔


作者: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著名特工史專家 馬振犢


在中國近現代情報鬥爭史上,有一位奇人,他在抗戰前後,以多重身份,周旋於國共兩黨及日偽勢力之間。他加入過青幫,扮演過「漢奸」角色,坐過國民黨、汪偽政府的大牢。雖歷經生死磨難,卻不改中共黨員的本色,他就是袁殊。



(五重間諜——袁殊)

加入中央特科

袁殊1911年出生於湖北,少時隨母到上海謀生,勤奮好學,半工半讀。北伐時期,一度投身北伐軍並加入國民黨。大革命失敗後,他於1929—1930年留學日本,接觸了一些進步思想,回國後曾擔任「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常委,參加過上海左翼文藝活動。與當時上海左翼文化人馮雪峰、夏衍等人相熟。

袁殊在左翼文化運動中表現出的交際才能,很快引起了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注意。1931年,經潘漢年介紹,袁殊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共情報組織一一中央特科。潘漢年曾叮囑他,他參加的是秘密組織,如果因保衛組織而犧牲,那隻能做一名無名英雄。袁殊表示接受一切條件。從此他與中共情報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受命打入中統


根據黨組織的指示,袁殊停寫作帶有「左傾」色彩的文章,也不再與夏衍等激進文化友人來往,他漸漸有意從文壇退出,造成已消極隱退的印象。


1932年春,袁殊經表兄賈伯濤牽線,成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社會局局長吳醒亞的門客。吳是中統特務頭目,他在中統組織內部成立了以「湖北幫」為主的特工組織「干社」,袁殊被任命為情報股股長。隨後成為「新聲通訊社」記者,出入南京政府宣傳部門,並結交日本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岩井英一。


為了加強對日情報工作,袁殊有意識地搞好與岩井英一的關係。岩井英一是日本外務省在中國從事情報活動的資深特務,他和袁殊接觸後,把袁殊看做「在華親日分子」,袁殊迅速取得了岩井英一的信任,與他建立了情報關係,成為「日本間諜」。這一安排也得到了中央特科的批准。

1933年,袁殊一度與中央特科失去聯繫,轉而為共產國際遠東情報局工作。在此期間,袁殊因「怪西人」案被國民黨拘捕,並經叛徒指認暴露了身份。考慮到袁殊與吳醒亞的特殊關係,同時又怕得罪岩井英一,國民黨特務機關以「思想文化罪」,判處袁殊兩年9個月的監禁,8個月後就被釋放了。出獄後,為轉變角色,黨組織同意他再度赴日本留學,成為早稻田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


1937年4月,袁殊從日本回國後又加入青幫,拜在青幫「大」字輩人物曹幼珊的門下,成為可以和杜月笙、黃金榮平起平坐的「通」字輩師兄弟。這樣一來,袁殊和中統吳醒亞、日本駐上海領事館、青幫都有了聯繫,是集多種身份於一身的情報人員。1937年6月,潘漢年以上海八路軍辦事處主任身份回到上海,袁殊在他的領導下,巧妙利用這種多重身份,廣開情報來源,為中共中央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情報。當然,他也有選擇地為中統和日方提供情報。



(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


三、變身成為軍統少將

全面抗戰爆發後,袁殊在情報工作上表現出的特殊才能,引起軍統的注意。經青幫大亨杜月笙的介紹,戴笠親自出馬拜訪袁殊,希望他為軍統工作。潘漢年認為「機會難得,不可錯過」,於是,袁殊接受了戴笠的任命,再次變身成為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的少將組長。此時,他一人兼具中統、軍統、日本、青幫和中共5重身份,成為中國情報史上絕無僅有的特例。


「八一三」淞滬戰役期間,袁殊化裝成日本學生越過戰線到日軍陣地偵察,他提供的重要情報使我方避免了重大損失。上海淪陷後,袁殊奉中共和軍統雙重命令留滬工作。此時岩井英一又回到上海,並成立了日本特務機關「特別調查組」,經中共和軍統同意,袁殊成為其中一員。



(中共情報巨擘——潘漢年)

為取得軍統的信任,袁殊按照軍統的部署,以軍統少將的名義,成立秘密行動小組,在上海積極開展了包括搜集情報、襲擊日偽軍散兵、刺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成功的是炸毀了日本在虹口的海軍軍火倉庫。


1939年初,袁殊參與制定了暗殺原中統特務,時已投靠日本並成為日偽特工總部「76號」頭目李士群的計劃。正當他們準備實施該計劃時,因軍統上海區負責人王天木的被捕叛變而敗露,袁殊被捕。李士群心狠手辣,袁殊處境十分危險,他抱著一線希望,求救於已擔任日本領事館領事的岩井英一。岩井英一以袁殊是日本外務省系統情報人員為由,將袁殊保釋出來,使其避免了殺身之禍。


四、甘願「落水當漢奸」


袁殊出獄後,岩井英一就要他寫一篇談所謂中日關係的文章公開發表,實際上也就是要袁殊公開表態當漢奸。潘漢年他指示袁殊將計就計,打入日偽內部。袁殊不計個人榮辱,依計行事。他按照岩井英一的意見,寫了一篇《興亞建國論》,在中日幾家報紙上發表,成為由岩井英一扶植起來的「公開漢奸」。


不久,岩井英一為了掣肘汪偽漢奸勢力,就讓袁殊出面組織一個「興亞建國同盟」的漢奸文化團體,加入到汪偽政權中去。1939年11月,袁殊根據中共的安排,經岩井英一同意把「興亞建國同盟」擴大為「興亞建國運動本部」,並籌備出版《新中國報》和《興亞》雜誌。


「興亞建國運動本部」實際上是中共的一個新的情報據點。如主辦《新中國報》的是從延安派來的機要員劉人壽,經理是中共黨員翁從六,有1部秘密電台。日本外務省每月撥付的20萬經費中,有相當一部分成為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的活動經費。從此,一份份重要的戰略情報從敵人的心臟發送到延安。


在日本外務省安排的訪日活動期間,袁殊從外務省高官野村吉三郎處探得,當前日本的國策是準備誘降蔣介石,建立一個以日本國為主體的大東亞共榮圈,日軍已確立了南進的戰略部署。袁殊彙集和分析各方面的情報,認定南進是日軍確定不移的戰略決策。潘漢年立即將這一情報報告延安。在歐戰全面爆發之後,蘇聯始終擔心腹背受敵。在有了確定日軍南進的情報後,蘇聯這才果斷決定從遠東調出幾十萬兵力增援西線。

秘密返回蘇北解放區

袁殊幾度被國民黨懷疑過,國民黨曾密令在上海的情報系統調查他的真實身份,但幾次調查軍統方而對袁殊的真實身份一直沒有弄清楚。


抗日戰爭勝利初期,後國民黨政府曾擬漢奸罪起訴袁殊,但在中共黨組織的安排下,1945年10月7日,他被秘密護送到蘇北解放區,並於1946年重新辦理入黨手續,結束了長達14年的敵營生活。



(革命聖地——延安)


直到1946年年初,軍統才知道袁殊去了解放區,於是,軍統對他下了通緝令,並派人去蘇州抄家。


中共考慮到各種關係,讓袁殊暫時改名。從此,他化名曾達齋,一用幾十年。1949年2月,袁殊調往北京,轉到李克農領導的情報部門工作。1987年11月26日病逝,結束了他坎坷而傳奇的一生,享年76歲。


作者簡介:馬振犢教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館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在民國檔案與民國史研究領域,做出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共在國內外發表有關民國檔案與民國史的論文110餘篇,獨著合著出版專著26本,主編、參編民國檔案資料27種。其中獨著《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大寫意》、《國民黨特務活動史》,合著《蔣介石與希特勒——民國時期的中德關係》、《76號特工總部——抗戰期間汪偽特務的組織與活動》等學術專著出版後,在國內外史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受到廣泛的好評,曾先後12次獲得國家及省市級優秀社科成果獎。


馬振犢教授因其在學術上的成就,被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南京師範大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特聘為客座研究員、研究生指導老師。


現為南京大學兼職教授,四川大學客座教授,曾被邀請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及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作訪問學者。現任中國檔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近現代史學會副會長,南京民國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


編稿編輯:岳忠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振犢看民國 的精彩文章:

TAG:馬振犢看民國 |